部編語文《蘇州園林》一等獎教案,名師一出手,課堂效果不一般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整體感知課文,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紹園林的條理和順序,培養學生按事物本身規律組織材料,有條理地說明事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培養說明文的閱讀能力,初步學寫說明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和準確、生動、精練的語言,使學生體驗美的形象,激發審美的情感,促進務真、向善、求美的價值觀的形成。

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徵並突出這個特徵的。

難點

1.學習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2.揣摩語句,理解句子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1.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2.研討式。

課前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範練讀磁帶。

教學課時:2課時

部編語文《蘇州園林》一等獎教案,名師一出手,課堂效果不一般

教學基本過程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關於橋的課文,今天,我們從橋下走來,進入另一種建築物——園林。在我國的園林中,蘇州的園林具有獨特的特徵和地位,它是中國各地園林的標本。現在,就讓葉聖陶先生帶著我們走進蘇州,走進那裡的園林。

葉聖陶(1894—1988年),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他曾在小學、中學、大學教過書,對語文教學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設有重大貢獻。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創作道路上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葉聖陶集》。

文本鏈接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葉聖陶自小生長在蘇州,他對蘇州的一草一木充滿了深厚的感情,特別是與馳名中外的蘇州園林結下了不解之緣。1979年初,陳從周邀請葉聖陶為他的一本由風光畫報出版社出版的《蘇州園林》圖冊作序,葉聖陶慨然允諾。葉聖陶在序文中概括地論述了蘇州園林的魅力所在。後來這篇序文就以“拙政諸園寄深眷”為題目,發表在《百科知識》1979年第4期上。後來,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編入語文課本,又刪去了原文的第1自然段,篇名也改成了“蘇州園林”。

整體感知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麼?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麼?

2.作者抓住了蘇州園林建築上的什麼共同特徵來寫?

3.這些特徵從整體上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說明的?局部又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說明的?

(教師提示,可從每段的中心句入手)學生讀後思考、討論,明確:

1.蘇州園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2.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3.整體:

(1)亭臺軒榭的佈局不講究對稱,講求自然之趣。

(2)假山池沼的配合講求自然美。

(3)花草樹木的映襯給人以圖畫美。

(4)近景遠景的層次給人以景緻美。

局部:

(1)每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

(2)門和窗是高度的圖案美。

(3)極少用彩繪給人以色彩美。

課文精讀

1.講析第一部分。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印象是什麼?這種印象是怎樣得來的?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總印象: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印象由兩個“到過”而來。作者的總印象指明瞭蘇州園林在各地園林中的地位,告誡我們鑑賞我國園林不應錯過蘇州園林。

(2)學習第2自然段。

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是什麼?哪些方面最能體現這一特點?作者在遣詞上有什麼匠心之處?

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學生畫出書中的相應文字)具體表現為四個“講究”和一個“一切”。這是下文說明的總綱,下文也是按這個順序來說明的。

四個“講究”構成排比,暗示了下文(第3~6自然段)具體說明內容。“一切”既總結上文四個“講究”,又為下文(第7~9自然段)從細部概略說明蘇州園林注意圖畫美的特徵埋下伏筆。

“亭臺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築,分佈範圍廣,風格類型一致,用“佈局”最能說明這類設置的全局性和整體性。“池沼”在園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花草樹木”美在千姿百態的形態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近景遠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景色的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可見作者遣詞很準確,貼切。

2.講析第二部分。

(1)提問:第二部分可分幾層?與第一部分有什麼關係?

第二部分可分兩層。第一層(第3~6自然段)從四大方面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第二層(第7~9自然段)從不可忽視的三小處,進一步說明蘇州園林“處處入畫”。這兩部分之間是總分關係。

(2)講析第一層(第3~6自然段)。

①指導分析第3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其中“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這一部分的文字是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這一部分的文字是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佈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②指導分析第4自然段。

引導分析說明層次。

首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指有創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也就是說,假山的堆疊,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其次寫池沼,先抓住關鍵,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後從動靜的配合上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過對假山池沼的形象說明,讓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山水既有畫意又有詩意的特點留有深刻印象。

③指導學習第5自然段。

這段文字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請舉例加以說明。

這段文字以說明為主,也適當穿插了描寫和議論。如二、三句即是描寫,後面的“古老”“盤曲嶙峋”“滿眼的珠光寶氣”等也是描寫性的。這些描寫具體清楚地說明了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自然之趣,富有畫意。“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這句是議論,充分說明了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符合中國的繪畫藝術美。

說明文的描寫,著眼於說明特徵,並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點染,起輔助說明的作用;說明文中的議論,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齊讀第5自然段。

④學習第6自然段。

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說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設計和安排,能給遊人以畫意實感。文中的兩個“更”字與“多了”、“深了”緊密呼應。

(3)指導分析第二層(第7~9自然段)。

①齊讀第二層。

②提問:這一層說明了哪些具體內容?與文章的說明中心是否吻合?

上一層主要說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層主要說明蘇州園林的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第7自然段說明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第8自然段說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第9自然段說明蘇州園林的彩繪“自出心裁”。這一層是緊緊圍繞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2自然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③討論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

明確: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層次的總說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④小結第二部分:這一部分緊緊圍繞第一部分提出的說明中心進行了具體說明,是全文的主體和重點。

3.講析第三部分。

(1)這段文字是否多餘?

這一段交代說明,是不可忽視的結語。它總結了全文,給人以餘味,再次激起了讀者急於一遊蘇州園林的強烈慾望,也使行文縝密。

(2)齊讀課文第三部分並體味文意。

部編語文《蘇州園林》一等獎教案,名師一出手,課堂效果不一般

第二課時

複習提示

同學們,你們是否注意到作者在介紹蘇州園林時,儘管沒有提到任何一個園林的名字,也沒有描述某一處具體的景色,但讀者得到的關於蘇州園林的知識是全面、明確的,不僅如此,讀者還獲得了一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能有如此效果,這都得歸功於作家選取了不同的藝術角度、具有精湛的語言功底和運用恰當的說明方法。接下來,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這篇課文,一同感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吧。

鞏固理解

1.作者是怎樣抓住中心安排結構的?

第一段:結合“標本”(指榜樣、模範、典範)、“鑑賞”(指對藝術品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判)理解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築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也為蘇州園林的藝術美、圖畫美埋下伏筆,這是全文總起,確立本文說明的對象——蘇州園林。

2.課文第3、4、5、6自然段與第2自然段是什麼關係?

第2自然段是總說,第3、4、5、6自然段是分說。每一段與前面的一個“講究”相照應,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某一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圖畫美。這是重點,故作詳細說明。

3.課文第7、8、9自然段說明的內容是什麼?與中心有何關係?

這三個自然段從蘇州園林每個角落,門窗、雕鏤、色彩淡雅幾方面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這是細部介紹,非重點,但決非可有可無,通過細微處給人的美感,充分說明了蘇州園林“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的特徵。

4.結尾有何特點?

用寥寥數語作結,留有餘地,引人回味,從而更好地表現蘇州園林的藝術美。

5.討論本文說明的順序。

從全文看:整體——局部。

從部分看:主——次,大——小。

本文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層次在各段中也都有顯示。

6.揣摩語句,理解語句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表達方式靈活多變,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

(1)“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標本”原指實物原樣或經過整理、供學習研究時參考用的動物、植物、礦物。這裡是典範、樣本的意思。用這個詞非常簡練地說明蘇州園林在各地園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各地園林的廣泛影響。

(2)“誰如果要鑑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後半句能否改為“誰就不該錯過蘇州園林”?

不能,原句突出了“蘇州園林”的地位。

(3)“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去掉“一切”“決不”可以嗎?

不能去掉,“一切”“決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強調蘇州園林的總特點。

(4)“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與“技術”有什麼區別?

“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並且無法被複制;“技術”,意味著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複製。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去掉“往往”好不好?

去掉“往往”,使表達失去了分寸。原句強調“大多是這樣,但又不全是”這一層意思。

(6)“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這個描寫的句子有什麼作用?

這句子寫出了藤蘿爭春的情景,烘托園林的繁華氣氛,生機盎然,沁人耳目。

探究昇華

應怎樣寫說明文,如何才能寫好說明文,葉聖陶的《蘇州園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範本。

課文介紹了蘇州園林藝術的整體特徵,說明順序合理,說明方法得當,既突出了被說明事物的特點,結構又顯得清楚有序。我們在領略蘇州園林藝術美的同時,應借鑑作者說明的技巧,學以致用。

寫作特點

1.說明方法多樣化。

在這篇序文中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

(1)作比較。

作者常常在與其他地方的園林的比較中來說明蘇州園林的特色。在介紹佈局的時候,把蘇州園林跟宮殿、一般住房進行比較,這樣一比較,蘇州園林不對稱的佈局特點就更加鮮明瞭。

(2)打比方

作者把整個蘇州園林比喻成一幅完美的圖畫,如:“他們唯願遊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遊覽者來到園裡,沒有一個不心裡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又如:“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在作者文字說明的指導下,園林和畫,遊覽者和園林似乎已融為一體,而我們,也深深地陶醉在這一幅幅畫中。

(3)分類別

作者在總述園林特色的七個自然段(第3~9自然段)文字中,就是從建築佈局、假山、池沼、花草樹木、花牆和廊子、角落、門窗、顏色等方面層次分明地介紹了各個側面,使我們對園林的全貌有了完整具體的印象,為我們提供了鑑賞圖片的角度和線索。

2.情文並茂。

文中詞語表現力極強。如“重巒疊嶂”寫出了園中假山突兀,層層疊疊的景象;“蔓延”一詞寫出了爬山虎或薔薇的繁茂,且頗有“紅杏出牆來”的詩意;“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則突出了園林生意盎然的典雅風韻,只幾筆便勾勒出了一個令人嚮往的意境,情文並茂,意蘊深遠。

部編語文《蘇州園林》一等獎教案,名師一出手,課堂效果不一般

板書總結

蘇州園林

完美的圖畫

教學反思

本堂課我採用了討論法,增加了信息交流量,使信息呈立體交叉方式傳遞,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民主氣氛濃厚,最大限度地激勵了學生主動參與,培養了學生評論與爭辯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部編語文《蘇州園林》一等獎教案,名師一出手,課堂效果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