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自學能力,並且持續提高呢?

可樂8639


自學能力的培養\r

未來的社會的人才競爭定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每個人只有擁有了適合自己的學習能力,才能持續不斷地發展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r

從孩子上學開始,家長就要樹立一個意識: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需要做的是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引導和幫助,培養訓練孩子的自學能力,然後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應對越來越複雜的學習任務,而不是把自己搞得緊張兮兮的,弄得自己累,孩子煩,出力受累不討好。\r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學習天賦,只要通過科學、持續的練習,每個人都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r

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r

一,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枯燥的學習成為孩子自己喜歡的事情。\r

孩子入學前就要注意引導孩子學會聽明白父母的話,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入學後從聽明白老師的講課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把老師的講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加深孩子對所學知識的理解。\r

語文的學習可以通過更多的親子閱讀,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的形式來完成,數學學習可以在生活中滲透及遊戲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興趣。\r

二,必要的方法引導和訓練。\r

孩子剛開始肯定不會自己學習,需要家長的陪伴和訓練,規劃設計出學習的目標和步驟,進行逐步的訓練。\r

例如預習新知識時,語文的學習需要先熟讀課文,認識字詞,能夠講出文章的大體內容,找出自己想喜歡的句子,說出讀了文章後有什麼感受;而數學的預習在於明白新課講了什麼知識點,跟以前學的哪些內容有關係,有哪些地方是自己看不懂的?\r

另外,例如背課文的方法,先一段一段背誦,再背全文,背每段時又可以一句一句背誦,再連起來……口算時的破十法和湊十法……\r

這些小的技巧,在孩子剛開始學習時需要耐心地進行訓練,讓孩子形成習慣。\r

三,教給孩子總結反思的方法。\r

人的記憶是有規律的,會有遺忘,所以適時的複習,歸納整理和總結有助於對知識的鞏固和進一步加深理解,而總結,複習也有一些方法。\r

當孩子進入到中高年級,就要注重孩子對學習方法的指導,以提高孩子的自學能力。例如:學習激發右腦幫助提高思考能力的工具——思維導圖。 在每個單元學習結束後引導孩子用思維導圖來總結歸納單元的知識點和內容,有助於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學習能力和解題能力也會得到加強。\r

再如:教給孩子整理筆記,梳理知識點。\r

一本厚厚的書,一眨眼就可變成薄薄的圖;可以將之前需要花1小時間學習的內容,用十幾分鍾就能解決,見到題就能自然而然想出多種解法。\r

當然,這些是需要家長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訓練的。\r

有了這些方法的訓練,相信孩子會有可持續學習的能力!





蝴蝶花間舞


自學能力的形成,首先源於愛好!一定要愛好看書!看得多了,知識豐富了,也就容易理解書中的東西了,自學能力就會形成了。

我是個老知青,1966屆初中畢業生,因為愛好看書,恢復高考制度後,考取了大學,當上了教師。而當時所在的公社(後來改為鄉),參考的高中生一個也沒有考上。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我看的第一本小說是《女將穆桂英》,小學三年級時。讀書情景我在前面的《版主外傳》中描述過。小學四五六年級,看過《苦菜花》《迎春花》《紅日》《烈火金剛》《林海雪原》《紅旗譜》《呂梁英雄傳》《紅巖》等幾十部小說以及連環畫《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記得我非常喜歡《三國演義》,當時的連環畫不像現在的文字很少的日本卡通畫,而是嚴肅作家改編的,每頁都配有七八十個字的文字。記得積攢有《三國演義》全套60本,多次偷父親的錢買的。讀了這麼多書,我自然比同班同學成熟得多,記得有次用桃園結義的故事造了個句子,還得到了語文老師的表揚。

我以鎮上小學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縣城一中的初中,通知書來時,父親愛撫地摸了我的下巴,笑了,我很不好意思,不習慣。父親是很嚴厲的,經常大耳括子打我們兄弟,因為喜歡看“閒書”。上初中時,我看完了四大名著。那時課業不像現在這樣緊張,早自習沒有老師,自己把課桌搬到教室外面讀書。週末是單休日(雙休日是九十年代的事),星期六下午就不上課了。我是寄宿生,有的是時間,可以說是橫掃學校圖書館。也不僅僅讀小說,還借《趣味物理學》看,還訂了《天文愛好者》期刊。結果到初二時,我的眼睛就由進校時的1.2變成了0.5。

十年動亂開始後,我看的很多書成了所謂的“毒草”,下鄉及返城時期是沒有多少書看的。《毛澤東選集》四卷看了兩三遍,看完並摘抄了《共產黨宣言》《反杜林論》(恩格斯)和《魯迅雜文選》,背誦了《紅樓夢》詩詞和魯迅的全部詩詞,借閱了別人偷偷保存的六十年代的高校教材《隋唐文學史》,摘抄並背誦了其中許多古詩。最使我受益的是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第二卷,從秦到漢魏六朝的歷史,此書不僅從政治經濟文化多個層面論述歷史盛衰及王朝更替規律,而且引用許多典故,遺聞瑣事,非常具有可讀性,我通讀過多遍。

1977年恢復高考,考上大學後,寫了幾百萬字的聽課筆記(當時教材奇缺,很多是老師自己編的)。我自己學習、背誦的東西起碼是老師要求掌握的十倍,

憑著這些底子,參加工作後還贏得一些青年老師的追捧。那是個崇尚知識的時代。一個老教師對我說:“有些青年老師好崇拜你哩!”他們有的還叫我“湯老”,其實我也才三十出頭。

參加了教育工作就要探求教育工作的規律,需要掌握相應的、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變遷的知識。

讀書,應該成為一個民族所有人的習慣,愛讀書的民族是最有生命力的民族;而教師,作為塑造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為愛讀書的人。書讀得多了,寫作能力也會提高。一個愛寫作的老師,必定能引領一批學生也愛好寫作。到現在為止,我在報刊發表各類文章 193篇,出版書籍10餘種。指導自己的學生在報刊發表文章300多篇。

因為自學能力強,2000年後,又學會了做網站,把自己發表和出版的文章書籍以及學生的文章發到網上,到現在為止,做網站有近20年曆史了。

希望以上回答能給你啟示。一個老教師人生經歷經驗:自學能力來自多讀;多讀增強理解能力;多讀提高寫作能力;

如此,可以持續提高自學能力。


湯登仲作文


要提高自學能力,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

1、分步閱讀

自學一門課程時,第一遍要儘量抓緊時間一口氣從頭至尾學完,這叫初讀,不必多做習題,只做一些課後練習。初讀的目的是獲得該課程的整體形象。掌握整體形象之後。

第二遍學時就能以整體來理解局部,並能分出重點和非重點,理解得也就會比較深透;第二遍讀時要多做習題,以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三遍讀時再以局部回到整體,使知識系統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看任何書都要先認真地看目錄、序言和內容介紹,使自己心中有數,並確定學習計劃。

2、繞過自學中的難關

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什麼重大的難關或比較枯燥的基礎部分不要怕,能啃多少就啃多少,不能啃的就先擱置下來,把那些內容當成公理接受下來、背下來,大膽地向下衝刺,等學完了下面的東西之後再回頭來解決它,可能就很容易了。

重要的是不要被困難所嚇倒,不要半途而廢,不要碰到什麼問題就問,要儘量自己鑽研、自己解決。

3、不要追求100%弄懂

在一個階段性目標範圍內,不必追求100%完全弄懂,能夠真懂85%就很不錯了。否則會大大地影響自學的速度,而且對總體來說也不會有好處。

這裡最重要的技巧是分清主次,把主要的徹底弄懂,把次要的暫時放開。要知道,懂85%和一知半解是絕對不同的兩碼事,學習上的大忌是一知半解。

4、自學必須做好筆記

就技巧而言,自學必須做筆記。先把書上的重要內容畫上紅線,然後把畫好紅線的部分記在筆記本上,因為光看書是很難記住的,動筆對加強記憶有很大的好處。

另外,在做筆記的過程中,由於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因此會加深理解。在複習的時候再把筆記本上的重要內容畫上紅線,把那些尚未熟練的內容精要記在小筆記本上。

最後,再把小筆記本上記不住的內容要點抄在小紙片上,把這張小紙片放在口袋裡經常拿出來看看,這樣很快就把所有的內容記住了。

5、藉助高效工具

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遊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


老妖出馬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所以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代教育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學”的主動性,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組織、指導、幫助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最有效地進行學習,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一)、 創設情景,形成問題,使學生願意學。

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問題可由教師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把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被激發起來,萌發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例如,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時,我採用講故事激發學生提問題:孫悟空分西瓜。悟空說:“我分給八戒1/3個西瓜,分給沙師弟2/6個西瓜……“孫悟空的話還未說完,八戒就大叫起來:“猴哥這樣分不公平!”聽完這個故事後,請同學們來評評理:“孫悟空分得公平嗎?”故事激起了學生心中的疑團:“八戒分得份數少,是否分得少呢?”“兩個分數誰大誰少該怎麼比較呢?”這樣,在老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心裡想提的問題就多了。又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採用聯繫日常生活,引入新課。課前做一個套圈遊戲,把全班同學排成一個長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獎勵。其中幾個同學叫起來:“這樣不公平。”為什麼這樣做遊戲不公平?(因為有的同學離中心近,有的同學離中心遠)那應該怎麼站才公平?(圍成一個圓)為什麼?那圓究竟有什麼特徵?這樣,學生就能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高了。

(二)大膽質疑,樂於思考 ,獨立自學

在教學中創設民主、寬鬆、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樂於思考。許多教育家都主張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氣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精神心理氣氛,有著重大的作用。”當代教育學家沙塔諾夫更強調:“在課堂上創造一種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氣氛是每個教師的首要責任。”可見,良好的教學氣氛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營造這種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教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就會積極自主的參與學習,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首先,每學期剛開學,筆者就把這個學期的教學安排,包括計劃、進度和課時都告訴學生,讓他們心中有數。一些知識掌握的比較好的學生,在完成相應階段教學內容的前提下,他們可以根據各自的水平和愛好,提前向老師提出學習要求。筆者鼓勵學生獨立自學,實施個別輔導。

心理學告訴我們:“有疑則有思,無疑則無思。”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質疑,不輕易苟同他人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餘地,要善於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突破口,啟發學生去探究 “為什麼”, 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使學生勤于思考,樂於思考,從而更加積極自主地投入學習。

三、分層指導,靈活訓練,使學生善學。

在學生獲取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維加工,才能將認識由具體、簡單上升為抽象、複雜。應對處於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指導;對中等生,指導他們鞏固所學新知識以後,嘗試思考與解決稍深的學習問題;對於學困生,則指導他們進一步理解與鞏固所學新知識中最基本的部分;對於優等生,應指導他們在掌握新知的基礎上,解決綜合性更強、條件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學習問題,提高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層各自練習,全班學生各自獲得不同層次上的平衡,培養了自己的創造力,產生了強烈的愉悅感,這樣就進入一個新的良性心理循環過程。例如:在教學“分數除法應用題”時,可出示以下兩個條件:五年級有學生111人,相當於四年級學生人數的3/4,再給3個問題:(1)四年級有學生多少人?(2)四、五年級有學生多少人?(3)三年級學生人數是四年級的3/2倍,三年級有學生多少人?這道題有3個問題,可採用分層練習:學困生做第1題;中等生做第2題;優等生做第3題。這樣一道綜合性題目,根據問題的難易度適用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際水平與學習要求標準,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做到巧練,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對知識進行不同層次的概括,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素質。

四、 評價分析,內化新知,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注意應讓學生對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經過以上步驟後,教師可以可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盪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釋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教師要根據學生討論交流情況不失時機、準確又簡練的就學生的發言質量進行引導評價。評價時,應重於肯定、鼓勵、引導。這樣,學生對知識理解就會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納新知識,並起到內化知識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加法算式:5+5+5+5+4相加時,要求把它改寫乘法算式,結果大部分學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個同學卻是做6×4。我高興地表揚他的大膽創新,同學們卻馬上反對。這樣,同學們就在不知不覺中參與辯論。此時全班同學學習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熱烈活躍。我適時引導學生評價這幾個算式,哪個算式是正確的?哪個最簡便?這樣,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心理壓力得到減輕,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個性特長得到有效地發展,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全面的開拓,從而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知識,還能善於應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解題,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創造性。

教師要注重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客觀存在差異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教師應儘量地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使他們時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悅。成功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激勵機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強化和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在自主學習中不斷地追尋這種體驗。學習績效受到肯定,學生的信心大大增強,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也增加了。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xieyu老師


怎樣培養自學能力,並且持續提高。

自學能力是指在沒有老師和其它人幫助的情況下,自我學習的能力。

自學能力的基礎是閱讀理解能力。

提高自學能力,以‘問題’為中心是學習的良方。孔子的‘不恥下問’就是提倡敢於和善於提出問題。以便於發揮學習者的積極性,有利於牢固地掌握知識。

把學習知識的過程化解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把要學習的知識分解為具體問題去學習,領會和掌握。

把知識的大廈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的構建起來,持續提高指日可待。


合滿中華


三年前,我解答哈三中家長疑問時,發過啟發式教學和自學的文章,對自學很有幫助,下面截圖可以參考一下




高考數學魏老師


學習好的學生,很容易發展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未必需要老師教。但中等以下的學生則不行,他們需要透過學習技巧的教學和訓練,才能提高學業成績和成效,彌補學生因認知能力不足而造成學習不利的影響。

提升學生的自學力必要而且迫切。要怎麼做,才能啟動孩子自學力的幹勁呢?

一、提供自我進步、強調非競爭的學習環境

讀書是為自己而讀,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進步、強調知識技能的精熟,而不是跟別人比較輸贏。強調知識、技能的精熟,而非強調競爭力的學習環境,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是有價值的,他們會願意為了增進自己的能力,投入努力,而不是為了外在的誘因或獎賞。

研究指出,如果學生置身於注重“學習過程”的環境,會比在一個處處對學習成就做比較的環境,強調競爭、分數、輸贏的“表現課室”,更努力、更願意付出,也更自動。

要引導學生自己設立目標,並往自己的目標邁進。教師必須仔細檢核學生的目標,鼓勵學生稍微超越原有水準,擬定合理又具挑戰性的目標。

也可以讓學生寫一些座右銘,這些座右銘不需要有多高大上,什麼都可能成為座右銘:上課不說話、每天要幫同學做一件事、每天去跑兩圈操場……。

告訴孩子,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訂一個可以達成的目標,慢慢進步。

二、讓學生試著選擇,並承擔責任

國內外的研究都發現,當學生可以自我決定的時候,內在動機最強。在學習歷程中,提供孩子做選擇的多元、多重機會。例如老師出作業或任務時提供三項,學生可以從中自己挑一項;或者進行專題研究,讓學生可以選擇有興趣的主題,引導學生根據能力,評估工作的困難度,決定採用什麼研究方法與工具,以及何時完成。

《自主的課堂》一書中,提出五個師生可以共同參與的策略,讓權力和責任從教師逐步轉移到學生:

1、提供選擇:讓學生對教學過程(如課程內容、授課方式、評量、紀律等)有選擇機會,可以大幅提升學生投入意願。

2、吸取學生的回饋,並給予反應:經常問學生他們怎麼看待你的教學法?哪些是他們特別感興趣的題材?如果教師肯傾聽學生的意見,並且協同學生規劃活動,學生會比較願意投入精力達成目標。

3、和學生共同建立教室規範:專家證實,大部分學生渴望主導常規的程度,就和教師一樣強烈。

4、讓學生主導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給學生機會尋找解答。

5、讓學生有自評的機會:如果學生能反省學習成果,不僅對學習有責任感,還能持續關心學習成效。自我評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成果和態度,其實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教師要學生自評分數之外複雜的項目,學習檔案的製作效果很不錯。

不過強調自主學習的課堂,並不代表教師就可以“免責”。學習責任應該要逐步遞移,剛開始還是老師給得多,負的學習責任比較多,逐漸給學生支持性“鷹架”後,慢慢轉移到最後由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建議老師要詳細解說並示範每一個步驟,還要示範如何將策略應用於不同的學習情境。多方舉例和練習,示範和練習的例子最好能涉及不同領域,學生日後比較能衍生應用。

三、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比競爭式或個別式學習,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成就,同時能提升合作技巧、改善社會關係。而且,孩子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開始學會以整體深入的觀點看待周遭的環境,而不偏執於自己單一的想法。

例如:讓學生四人一組,在沒有尺的情況下“想盡辦法”測量操場面積。為了量出操場的長寬,孩子以腳、手,甚至整組手牽手做為度量工具。但是操場不是長方形,遇到障礙物時要如何切割、怎麼估算面積?都要想辦法解決。

透過合作學習,孩子學到如何與人討論、如何在團體中各司其職、如何協商掌握進度、如何取長補短完成任務等。在面對困難的學習時,合作學習也會有效降低學習焦慮。

此時,老師要做的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教導合作學習時需要的技巧,例如:傾聽、提出看法、分工合作等。更要留意團體中是不是總有人攬下所有的事?是不是有人被疏忽?

四、策略有效,孩子就會想用

成功的經驗,是穩固學習的基礎。老師應該選擇實用且教得會的學習策略,並且讓學生實際體驗使用策略後的好處,改變學生原有的歸因和信念,激發學習的意願和使用策略的動機。例如把學生原本“我學不好因為我很笨”的成見,改變為“只要我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可以學得好”的意念。

常見的做法,是把學生分組,一組以效果佳的策略來學習,另一組則採用效果不佳的方法,兩相比較差異,引導學生學習。

建議學生上課做筆記。筆記可以協助學生上課專心、課後統整,甚至許多人考試前只需翻閱筆記,就可取得好成績。做筆記的方式很個人化,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只要能夠協助學習更清晰,就是好的。

老師可以對筆記進行一些批改。在批改學生筆記時,老師可以發現學生的迷失概念,筆記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學生學習狀況,讓老師看見教學的缺失,並對此做加強。

五、注重學習樂趣

想像你自己是中學生,每天在學校坐著聽八小時的課……,日復一日,大概任何人都不容易有“主動的學習動機”。從學生的需求出發,便很容易理解,教學要生動有趣、切合學生生活經驗,非常重要。

比如在語文文言文學習中,採用“白痴翻譯法”,讓學生讀文言文時充滿樂趣。如:在翻譯《世說新語》“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啊不然呢,比如人眼中有瞳孔,如果沒有,這隻眼睛就會瞎掉。哈哈哈……”學生用“白痴翻譯法”

教閱讀,從容易理解的散文、白話文開始,進入文言文閱讀初期,挑一些較淺白的文章,讓學生兩人一組依字面翻譯。雖然孩子的想像力常使翻譯變成探險和創作,翻出的文意與原文大相徑庭,卻讓他們往後面對陌生的文言文時,仍保持躍躍欲試的心情。幾次下來,孩子閱讀文言文的功力會大為進步。這樣的方式培養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讓古文在生活中不但可以讀,也可以用。


中國高考在線


我從小就不愛聽老師的,幾十年過去,現在自學能力已經很了得

一句話,熟能生巧,你從小就培養他,從小學開始,老師還沒講,你先把課本扔給他讓他自學,完了直接做題檢驗。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善良不能再沉默


成功者,善於自學,善於鑽研。俗話說的好:鞦韆要自己會蕩,才能蕩得高,蕩得好;治學要會自學,才能有超越,出成就。

首先要明確自學的方向,而且要意識到它的艱苦性,要靠毅力堅持下來,確保自學的連續性。


雲岫清泉


說實話出了社會,人的自覺學習能力在不斷的減弱行為要上班,上班時間有限而人的經歷也是有限的,學習時間自然會越來越少,要培養自覺學習的習慣首先得控制自己的玩耍手機的時間,手機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要想學習就的不玩手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才能有效的幫助你學習。如果你是再校生相對而言就更簡單了,每天都去讀書養成習慣,都說一件事情只要你堅持100天,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習慣。所以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