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康得造假“株連”瑞華會計師事務所,190名合夥人退夥凸顯行業亂局

*ST康得(002450.SZ)119億元財務造假給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造成的衝擊波還在持續。

11月4日,健帆生物(300529.SZ)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審議通過了變更審”計機構議案,同意解聘原2019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瑞華,並聘請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2019 年度審計機構。

這是上市公司中止與瑞華合作的最新一例,據媒體統計,僅10月份就有33家上市公司公告更換審計機構,與瑞華終止審計工作。

媒體報道還顯示,在10月中旬召開的瑞華合夥人大會上,一次性就有190名合夥人提出退夥,其中接近1000人的最大團隊轉往了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業內人士估算瑞華業務量將因此縮水10多億元。

“190名合夥人退夥屬實,其他推算出來的數據跟實際情況有出入。”一位接近瑞華的人士11月5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應區分

對於瑞華來說,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之後的最大“餘震”,就是超過半數的合夥人提出散夥。

瑞華官網資料顯示,其從業人員9000多名、註冊會計師2500多名、合夥人360多名、全國會計領軍人才20多名。

這表明,190名合夥人退夥,已佔瑞華全部合夥人的52.78%。

“這是一些未審先判的觀點導致的行業亂象。”上述接近瑞華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沒有調查結論明確是會計舞弊還是審計勾結之前,希望大家審慎對待。”

該人士還透露,在瑞華四面楚歌之際,排名前列幾家會計師事務所明確表示不做行業不正當競爭的事,保持了理性。

對此,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研中心副教授胡明霞撰文指出,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讓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飽受責難,這是典型地將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混為一談,“財務舞弊的主體被忽略了,同是受害者的註冊會計師卻當了‘替罪羊’”。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院長黃世忠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也稱,審計準則雖然要求註冊會計師充分關注財務造假引起的重大錯報漏報,但明確說明註冊會計師的審計並非為了發現財務造假。

胡明霞亦舉例表示,證監會在8月2日對美麗生態(*ST美麗,000010.SZ)會計處理不當的行政處罰中認為,上市公司及其有關責任人員的會計責任,與其所聘任的審計機構的審計責任,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責任,雙方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黃世忠還認為,對於註冊會計師,除非有證據證明其與上市公司串通舞弊(在此情況下按從犯或幫兇懲處),否則應當採用禁入和罰款的方式進行處理,對於會計師事務所則應當秉承“重師輕所”的原則,要釐清各方的法律責任與權利。

法律責任劃分爭議

“在*ST康得事件中,造假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會計舞弊造假,矇蔽審計機構,但審計師又沒有執法權,取證有限制;另一種是審計師參與舞弊。”前述接近瑞華的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這兩個責任得分開來看,而且證監會還沒有對責任進行劃分。”

而風口浪尖的瑞華在*ST康得事件應當承擔何種責任,各方看法又有反差。

北京凱道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張凱認為,特殊普通合夥制的設立,應當使合夥不必再擔心因為別人的過錯或者舞弊行為使自己遭受牽連。這種責任隔離不應當僅僅表現在具體個案後果的處罰通知之中,還應當貫穿在註冊會計師執業過程的每個階段,這樣才能使合夥人從種種顧慮中解脫出來,使大批的優秀註冊會計師聚集起來,促進會計事務所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更好地為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壯大保駕護航。

但張凱同時指出,在發生與審計報表相關的事項,監管機構在立案調查的過程及最終處罰結果中,時有“株連”現象。如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2016年、2017年有4名註冊會計師收到證監會處罰,不但致使立信在調查階段其同類業務就受到了影響,還致使其於2017年6月15日被要求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並限期整改。

此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追究不到位等問題客觀存在,證監會正在會同有關方面,推動儘快修改完善《證券法》《刑法》有關規定,擬對發行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信息披露虛假,和會計師事務所、保薦人等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等證券違法行為,大幅提高刑期上限和罰款、罰金數額標準,強化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而胡明霞則指出,註冊會計師在發現財務舞弊方面作用有限,一個重要原因是註冊會計師的責任重大而“權力”不足,“就收入和利潤的造假手段而言,上市公司往往與其客戶、供應商、隱性關聯方和銀行共同舞弊,由於註冊會計師缺乏‘外調權’,沒有辦法將審計範圍延伸到這些協助造假的外部主體,往往導致審計失敗。”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