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老贼想拦我?看我怎么治你

犹记得那晚夜深人静

正打算趁此在公考路上快马加鞭

谁知,途经言语林时

忽遇言语老贼强加阻拦

各种障眼法层出不穷

且看我如何与其斗智斗勇吧

一破逻辑填空阵

逻辑填空阵作为言语理解老贼热衷的阵法,通常都会设置具有迷惑性的词语来误导考生,下面的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2018国考地市)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塑造我们强健的身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当然,它对大脑也是有益的。但事实上,运动应该________,否则会使人反应迟钝。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会使脑组织兴奋性降低,会使能源物质ATP(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耗竭,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人而异

B.张弛有道

C.适可而止

D.循序渐进

【敌阵分析】乍一看好像每一个选项都符合,代入进去阅读都没毛病。但你再仔细一看可以排除A项因人而异。因为文段里面没有涉及针对不同人、不同情况的表述。

剩下的B项、C项和D项置于横线处都没有错,那么破解此阵的关键到底是哪个呢?

【危险系数】★★★

【破阵之法】纠结之际,我们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关系。最后两句互为解释关系,而且主体一样都是运动,反应迟钝和对大脑机能造成损害是对应的。后一句主体是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所以前面的运动也要求时间不能太长,强度不能太大。而张弛有道、循序渐进相较于适可而止体现不出来明显的时间限度。

这么一分析,我便快速攻击了C项,果然,此阵被我顺利破解。

小贴士:在破解逻辑填空阵时,言语老贼经常会设置一些很有迷惑性的选项,这些选项搭配起来没有问题,但是结果前后语境就不行。

此处需要谨记一个原则:注意上下文的联系,选出最恰当的选项。

所以做题时还是要回归文段,找关键信息,而不是脱离文段单纯靠主观判断。

二战主旨概括兵

与逻辑填空阵有所不同,主旨概括兵通常所使用的障眼法对考生的阻拦度更大。这不,对付下面这个兵可耗费了我点时间。

(2015国考)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B.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

C.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

D.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

【敌兵分析】一开始我很快就抓住了老贼意在强调的重点。文段开头介绍了传统的创新观念,而后以“我们则主张”引出另一种不同的观念。转折后的内容才是重点。轻松解决了C、D两个小兵之后,却被A、B困住了。

【危险系数】★★★★

【战兵之法】一般而言,战胜主旨概括兵的惯用手法就是寻找关键词。文段的主旨句为: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其后的“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其实是对主旨句的详细说明,且“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体现的也是“在框架内思考”。A项的关键词为“专注”,B项的关键词为“框架内的思维”,显然B项与主旨句的内容更契合。

由此即可确定B项为战胜此兵的命门。

小贴士:干扰项难排除是很多考生在面对主旨概括题时的烦恼。而解决这类烦恼的首要方法就是关键词分析法。

使用这种方法通常要求我们掌握基本的微观关联词,如表转折关系的词语有则、但是、不过、然而、反倒等,且转折的内容是重点,被转折的内容一定不是主旨概括题答案中的重点内容。

明白了这些知识要点,做起题来是不是更得心应手了呢?

三攻语境衔接城

语境衔接在言语林中所占的地位并不高,但其一出现,便会很大程度上造成我们不必要的失分。因此攻下这座城是十分必要的。

(2019国考副省)中星16号是我国首颗成功发射的高通量通信卫星。在这颗通信卫星上,首次使用了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卫星容量其实就像公路一样,原来通信卫星的C频段以及Ku频段最多只能容纳两辆车同时前进,所能运载的货物(也就是信息数据)是有限的。但是Ka频段的卫星容量则要大很多,它可以同时行驶10辆或者更多的汽车。这项技术的突破,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在地面通信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以及飞机、高铁、轮船等交通工具上,都可以实现宽带通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意味着未来通过通信卫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宽带上网

B.预示着我国自主研发技术已打破国外垄断通信的局面

C.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宽带的广泛应用

D.填补了我国通信卫星在多频段通信技术领域的空白

【敌城分析】通过分析横线的位置可知,填入的句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要综合上下文考虑。

文段先介绍发射了中星16号卫星,紧接着对卫星所用的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进行介绍。通过对比凸显了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容量很大的特点,都能“同时行驶10辆甚至更多的汽车”,表现这项技术通讯能力极强。

C项说广泛应用,前面的文段并没有提及,所以可以排除。同样的B项说打破国外垄断通信的局面也没有提及。

那么接下来你是选了A项还是D项呢?

【危险系数】★★★★★

【攻城之法】如何在A、D两项中找到正确的攻城之路呢?

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后面的信息。“这项技术的突破......”是对前文Ka频段宽带通信技术的总结评价,具体评价内容“特别是在地面通讯网络无法覆盖地区......”在强调任何地区、任何时间(坐飞机时、做火车时、坐船时等)都能实现上网,评价重点是从任何地区、任何时间这个特点入手。

A选项,“意味着未来通过通讯卫星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上网”,承接前文新的技术通讯能力极强特点,也符合后文“特别是在地面通讯网络无法覆盖地区......都可以实现宽带通信”。

因此降服此兵的关键点就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这些关键信息。

小贴士:作答语境衔接题时,我们常常会将自己的主观想法作为判断选项的主要依据。

比如上面的例子,相信不少考生都会误选D项。

其实这是解题思路上出现了问题,正确的解题思路应是先客观再主观。

即考生需要首先在文段中找到选项的提示信息(此提示信息为文段中客观存在的),然后根据提示信息内容(内容的理解分析属于主观层面)选择答案。

言语林中危机四伏,想战胜言语老贼,就必须识破他的诡计,细观其身,静观其质,多学方法技巧,多将理论付诸于实践。

可以用考前冲刺套餐备考,点击了解更多即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