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二師兄”步伐,時隔十年雙匯再漲價

緊跟“二師兄”步伐,時隔十年雙匯再漲價

近期,豬肉價格大漲,雙匯發展的股價也隨之走高。

10月29日,雙匯發展發佈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雙匯發展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419.68億元,同比增長14.9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9.43億元,同比增長7.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管的扣除非經營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7.49億元,同比增長9.02%。每股收益1.19元。

同時,雙匯發展在第三季度營收為165.53億元,同比增長28.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5.44億元,同比增長23.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營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5.05億元,同比增長23.04%。

1

亮眼成績的背後

公開資料顯示,雙匯發展的主營產品可分為生鮮凍品與肉製品兩方面,其中生鮮凍品包括白條肉、五花肉等,肉製品包括香腸、烤腸、火腿等。截至2019年年中,生鮮凍品業務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9.13%,肉製品業務佔比為46.8%。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豬價格劇烈波動下,生鮮凍品的終端零售價會隨豬價波動“隨行就市”,而肉製品終端價格相對穩定,對前端生豬價格波動不敏感,體現在毛利率上,呈現出生鮮凍品毛利穩定,肉製品毛利波動大。

2019年生豬價格大漲,生鮮凍品價格隨之上漲,毛利率仍能保持穩定,但肉製品終端價格鎖定,上游豬價大漲會大幅壓縮肉製品業務的利潤空間。

農業部發布的全國活豬均價顯示,一季度全國活豬均價約13.32元/公斤,三季度全國活豬均價約21.79元/公斤,漲幅為63.59%。

不過,十年未漲價的雙匯肉製品也已開始提價,但提價幅度遠低於豬價漲幅。10月2日,雙匯發展在一份調研紀要中稱,“雙匯肉製品近10年沒有提價了,今年一個季度提價一次,共提價3次,合計提價約10%。”

紧跟“二师兄”步伐,时隔十年双汇再涨价

簡單估算,雙匯發展生鮮凍品業務與肉製品業務收入基本各半,在豬價大漲下生鮮凍品業務毛利率或微幅增長,但第三季度肉製品業務售價提高一成,成本上漲六成,肉製品業務大概率陷入虧損。

在這種情況下,雙匯發展是如何完成三季度豬價高位時淨利潤超一季度低位時22.05%的?

某參與雙匯發展活豬收購的河南地區流通商表示,“豬少了,價格才會往上抬,豬價漲的時候都會缺豬,現在豬價高,豬源太少,不光雙匯,所有的屠宰場都缺豬,市場上流通的豬佔以前的30%左右。”

“雙匯的實際收購量也少得多,比如今天雙匯準備上1000頭豬,最後也就能收上來500頭,每天的收購指標大概能完成一半左右。”流通商稱。

而關於雙匯發展三季度活豬收購價格與一季度的差距,該流通商稱:“雙匯三季度的活豬收購價格大約比春節前後高一倍。”

另一位東北地區的活豬流通商則表示,“現在確實缺豬,所有屠宰場的都會減量,雙匯也不例外,收購指標達不成很正常。”

對於雙匯發展三季度的活豬收購價,該流通商稱,“六七八月份的時候市場上的收購價漲的還不是太厲害,大概比春節前後高一半到一倍之間。”

2

“兒子買爹”成定局

除了在10月發佈亮眼的財報,早在9月,雙彙集團注入上市公司也已塵埃落定。

9月25日,雙匯發展發佈關於吸收合併雙彙集團進展的公告,公告顯示,經證監會批准,雙匯發展通過新增發股份約19.7億股來合併雙彙集團,新增股份的發行價格為19.79元/股,交易對價達390.91億元。

公開數據顯示,羅特克斯直接持有雙匯發展13.98%股份,通過雙彙集團間接持有雙匯發展59.27%股份。

對於合併雙彙集團的目的,雙匯發展給出的解釋是出於進一步聚焦優化肉類主業、提升行業地位、降低雙匯發展整體關聯交易規模、更好地落實未來發展戰略的考量。

雙匯發展合併雙彙集團一事從今年1月份就開始浮出水面。彼時,雙匯發展發公告稱,經初步協商,擬通過向羅特克斯發行股份的方式對雙彙集團實施吸收合併。

更早的淵源要回到13年前。

據雙匯發展的公告介紹,2006年5月12日,河南省漯河市國資委與羅特克斯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書》,漯河國資委將其持有的雙彙集團100%股權轉讓給羅特克斯。

雙匯發展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在2006年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書》時,漯河國資委的國有股份就全部退出了,當時即引入了高盛和鼎暉(通過羅特克斯)。

時至今日,雙彙集團併入雙匯發展收官。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萬隆多年的心願終於如願以償了。”

紧跟“二师兄”步伐,时隔十年双汇再涨价

公開資料顯示,雙匯發展是由雙彙集團獨家發起、以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雙彙集團的前身是始建於1958年7月的漯河市冷凍廠,1977年4月更名為河南省漯河肉類聯合加工廠。

1984年,萬隆當選漯河肉聯廠廠長,當年即盈利,結束了26年的虧損歷史。為維持企業運轉,萬隆帶領職工們殺豬、宰雞、宰牛、宰兔、宰乳豬,從資不抵債的小肉聯廠,做到到如今全球規模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

2002年,雙彙集團管理層開始籌劃雙彙集團的管理層收購(MBO)。由於涉及國企改制及國有資產定價問題,雙彙集團的MBO通過境外主體羅特克斯(香港)完成。

有專家認為,雙匯發展此次合併雙彙集團,也是為了簡化雙匯發展的所有權層次和結構,加強大股東對雙匯發展的控制力,從而提高企業的透明度,使公司治理結構更合理。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本次雙匯發展吸收合併母公司雙彙集團,是即將80歲的萬隆在退休前為兒子優化雙匯發展、雙彙集團、羅特克斯等多方股權關係的重要部署,為兒子接班掃清了很多障礙。

3

誰會成為雙匯接班人?

1940年出生的萬隆是土生土長的河南漯河人,被稱為中國肉類工業“教父”。

此前外界猜測合併是為了萬隆退休做準備的說法,萬隆並沒有正面回應。雖然嘴上不說,但是萬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卻顯示出一些清晰的意圖。

2018年8月,雙彙集團及羅特克斯的母公司——香港上市的萬洲國際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兼副總裁萬洪建已獲委任為副主席,同時將繼續擔任執行董事、公司副總裁、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及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等職務。

紧跟“二师兄”步伐,时隔十年双汇再涨价

萬洪建即萬隆的長子,現年50歲。1990年進入雙匯工作,第一份工作是漯河市肉類聯合加工廠熟食品車間的工人,兩年後調到北京,擔任雙彙集團銷售部北京辦事處銷售主任。

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間,萬洪建開始擔任萬洲國際貿易部總監,2016年起擔任副總裁,2018年3月任執行董事,進入核心領導層。萬隆的另一個兒子叫萬宏偉,目前也進入了雙匯發展的核心管理層。公開信息顯示,萬宏偉出生於1973年。其兄升任萬洲國際副董事長的2018年8月,他升任雙匯發展副董事長,董事長則都是其父萬隆。萬隆的兩個兒子,萬洪建擅長市場營銷,萬宏偉對資本運作更擅長,兩個人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目前還看不清誰能最終掌舵雙匯,兩人同時受到重用,說明萬隆本人尚未作出最後的決定,還在繼續觀察表現,再做最後決定。(火星財匯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