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在冰海的“金魚”

1989年4月7日11時02分,前蘇聯一艘M級“共青團員”號核攻擊潛艇(舷號К-278)在巴倫支海386米的水下正常航行時,第7艙電線短路突然起火,火勢蔓延至其它艙室。核裝置關閉,潛艇浮出水面,水手們拼命撲火。“共青團員”號潛艇拖著濃煙在海浪中顛簸了一個小時後,向蘇聯北方艦隊司令部發報求救。

沉沒在冰海的“金魚”

蘇聯M級“共青團員”號核攻擊潛艇,舷號К-278

前蘇聯軍方直到中午12時才意識到“共青團員”號發生了事故,並全力組織營救。14時18分,軍方失去同“共青團員”號核潛艇的無線電聯繫。16時24分,艇上發生爆炸。16時40分情況突然惡化,潛艇發生艉傾。在這種情況下,艇長於16時42分下達準備棄艇的命令,數分鐘後開始撤離。蘇聯海軍飛機最先來到出事地點,只見艇尾向下傾垂下沉,大部分救生筏解不下、放不開,情況極端危急。17時,艇上人員全部離艇跳海。17時08分潛艇迅速下沉,17時15分,潛艇完全沉入海中,躺在1685米深的海底。全艇69人,活著的30人都被救到漂浮救生站(後又死去3人)。遇難者除4人當場死於火災外,都是跳水後凍死、淹死或心力衰竭而死的。實際共死42人,只有27人生還。“共青團員”號核潛艇的沉沒地點距離挪威本土340千米,給蘇聯的搜救工作也帶來了巨大的難度。

沉沒在冰海的“金魚”

深潛器拍攝的沉沒的“M”級視頻截圖,這是指揮塔頂部

沉沒在冰海的“金魚”

深潛器拍攝的沉沒的“M”級視頻截圖,指揮塔頂部

沉沒在冰海的“金魚”

深潛器拍攝的沉沒的“M”級視頻截圖,尾部螺旋槳

事故發生後,蘇聯國防部、蘇軍政治總局和蘇聯海軍聯合發佈一項公報:

“蘇聯國防部、蘇軍政治總局和蘇聯海軍通告,4月7日,位於挪威海中立水域的“共青團員”號核動力魚雷潛艇發生了火災。潛艇轉入了水面狀態。為搶救潛艇,全體人員英勇奮鬥了5個多小時,但是,乘員們採取的措施沒有產生應有的效果,潛艇沉入梅德韋日島西南海域1500米深處。有人員傷亡。蘇聯國防部、蘇軍政治總局和蘇聯海軍以悲痛的心情向遇難官兵親屬表達深刻的慰問,祖國忠誠的兒子永遠活在全軍官兵和所有蘇聯人民的心中。

但蘇聯軍方對起火原因一直採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共青團員”號核潛艇一直沒有打撈出來,至今仍躺在深達6000英尺的海底。艇上裝載有116公斤供反應堆使用的鈾,兩枚核彈頭中裝有6公斤多鈈—239。由於長時間的海水鏽蝕,“共青團員”號核潛艇隨時有核洩露的危險。

沉沒在冰海的“金魚”

“M”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側視圖

“共青團員”號(俄語:Комсомолец)核潛艇是原蘇聯海軍的第三代核潛艇,舷號К-278。1978年至1983年在北德文斯克建造,於1983年下水,1984年“共青團員”號加入蘇聯海軍北方艦隊服役。西方將其命名為“M”(英語:Mike)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該核潛艇長120米,最大排水量5880噸,水下潛航排水量8000噸,它是前蘇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設計、建造的試驗艇,採用了一系列新技術,比如液態金屬反應堆。使得全艇擁有近38節的高速。此外消聲瓦,渦輪機組和發電機組浮閥機構等等,但最為引人注意的就是耐壓艇殼採用鈦合金,可使它下潛至其它潛艇從未達到的水下1200米深處。這一紀錄是它於1983年8月5日創下的。該潛艇建造時間很長,造價也很高,蘇聯海軍內部也稱之為“金魚”。也正因為如此,前蘇聯後來再未建造過該型號的核潛艇,該級只有“共青團員”號一艘。

沉沒在冰海的“金魚”

“M”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線圖

最近,據“今日俄羅斯”新聞網7月9日報道,一組研究人員日前公佈了一段關於前蘇聯海軍沉沒的核潛艇“共青團員”號的視頻,並宣稱已經檢測到該艘核潛艇洩露的放射性物質。來自俄羅斯和挪威的聯合科學小組正在對這艘失事的潛艇進行例行監測,在一份從深度約為1700米的海水中取出的樣本里,研究人員檢測到該樣本的放射性水平非常高。在他們提取的三個樣本中,這一樣本的輻射水平比普通海水高出10萬倍。

沉沒在冰海的“金魚”

潛器拍攝的沉沒的“M”級視頻截圖,艇體的出入口

沉沒在冰海的“金魚”

深潛器拍攝的沉沒的“M”級視頻截圖,艇體的出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