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1》

白瓷壺,與白瓷蓋碗,屬於同宗同源。

它們的材質,是一樣的。

經過高溫燒結後的瓷,質地堅硬、細緻。

外表在上釉後,手感摸起來更是細膩、光潔。

但是,由於器型的不同,一個是蓋碗,另一個是壺。

於是,泡茶的時候,作用完全不相同。

當前的茶圈裡,提及泡茶茶具,首推白瓷蓋碗。

而白瓷蓋碗的同胞兄弟——白瓷壺,卻顯得默默無聞。

門前冷落,鞍馬聲稀。

那到底,在沖泡巖茶方面,白瓷壺為什麼不適合?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2》

麻花從抽屜裡,摸出了泡小品種茶,作為實驗。

白瓷壺用清水洗淨後,燙壺溫杯。

揭開壺蓋,將泡袋裡的幹茶條索,小心翼翼的倒入其中。

由於那隻青花的白瓷壺,壺口開得比較小。

往裡倒入幹茶時,容易將少部分條索,灑落在外面。

而敞口的、直腸直肚型的蓋碗,顯然就沒有這個煩惱。

同理,可以看出,白瓷壺在泡巖茶時,很不方便聞香。

原本,按照正常的流程,投茶結束後,需要聞一聞幹茶香。

燙壺溫杯過後的茶具,內部保留著一定的餘溫。

藉助這些餘溫,幹茶們可以很好的發揚香氣。

這時,如果是蓋碗泡茶,可以像打開貝殼那樣,趁熱聞幹茶香。

將蓋碗揭開一角,屏住鼻息,湊近嗅聞,就能聞到完整的幹茶香氣。

而在白瓷壺泡茶時,壺口小,壺蓋也小。

看官們可以腦補茶壺揭蓋聞香的畫面,會顯得特別怪異。

再加上,部分的白瓷壺,在使用過程中,為了避免壺蓋脫落和摔碎,部分朋友會特意用繩子將壺蓋和把手,拴在一起。

這樣的情況下,揭蓋聞香更是無從談起。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3》

除了不好聞香氣外,泡茶時間過慢,是白瓷壺不適合泡巖茶的主因。

對比平常的蓋碗泡茶,麻花在用那公雞杯似的白瓷壺泡茶時,異常的不順手。

注水得慢,出湯也慢。

茶壺開口太窄了,泡茶時根本施展不開。

注水泡茶時,只能用定點注水的方式,將沸水注入。

沸水一衝入,便從壺底漫上來。

於是,可以看到最上層的幹茶,根本沒被浸溼,就上浮了起來。

這樣子,第一道茶湯泡出來,整體風味自然就不能達到100%的風味效果。

在注水環節,就耽擱不少時間。

接下來,更拉慢整體泡茶時間的,是在出水過程。

白瓷壺泡茶,在出湯時,茶湯只能通過細窄的壺嘴,呈現細柱式出湯。

而蓋碗泡茶出湯時,出湯開口大小可以隨心掌控,呈現瀑布狀般將茶湯倒出。

論出湯的速度,白瓷壺泡茶時,不論再怎麼調整動作,都難以補足。

泡茶時間太慢,壺內的茶湯,容易被悶泡。

這點,屬於白瓷壺泡巖茶的最大硬傷!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4》

白瓷壺泡巖茶,出湯不徹底,容易將茶悶出酸味。

關於這點,麻花在前不久的文章裡,剛好有過分享。

白瓷壺本身的器型特點,決定了它在泡茶出湯時,茶湯難以瀝乾淨。

茶壺的整體結構,屬於五短身材。

壺腹寬、壺嘴小,出湯口又細又窄。

出湯時,受到重力的傾斜,待在壺底的茶湯,永遠難以瀝乾。

而蓋碗泡茶則不同,短短几秒,就能將裡邊的茶湯,乾淨利落的倒出。

這是所有壺式茶具,它們共有的毛病,出湯時容易拖泥帶水。

哪怕是在第一次出湯動作結束後,用雙手將茶壺上下左右,來回輕輕搖晃。

再重新繼續出湯動作,只能倒出一兩滴殘茶。

而留在底部,少量沒能及時倒出的茶,在又悶又熱的環境下,容易被悶出酸味。

用茶壺泡茶時,越是不好徹底瀝茶的壺,喝到後面,茶湯裡悶酸的味道越明顯。

這種不自然的悶酸,出現在巖茶的湯水裡,會大大拉低我們對一泡茶的好感度!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5》

白瓷壺在泡茶時,泡到後面,壺嘴容易被泡開的葉片堵住,導致出湯不暢。

這點細節,同樣是泡茶的敗筆。

泡茶時,碰見這樣壺嘴被堵住的情況,很是惱人。

好比早晚高峰的三環路,堵車堵到讓人崩潰。

針對這樣的情況,就得及時疏通。

用上專門疏通壺嘴的茶針,讓壺嘴出湯保持順暢。

將悶在壺內小半天的巖茶,及時解放出來。

但,無形當中,受到出湯過慢的影響,壺內整泡的巖茶,滋味其實已經變苦變澀了。

泡好一杯巖茶,出湯要快。

蓋碗沖泡時,嚴格做好快出水的要求下,從注水開始計時,到出湯完畢,時間以控制在7、8秒內為宜。

蓋碗泡茶時,一手注水完成後,另一手就需要緊接著快出湯。

前幾沖泡茶時,快衝快出,才能避免茶味物質過多釋放,從而讓茶湯滋味維持在濃淡適宜的範疇。

而使用白瓷壺泡茶,哪怕再苦練泡茶功力,終究難以達到快出水的要求。

達不到又快又好的出湯,是白瓷壺不適合泡巖茶的根本原因!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6》

最後,來聊一點,懶人泡茶時比較關心的話題。

那就是泡茶過後,茶具的清洗問題。

從這點看,白瓷壺是不適合懶人的。

原因嘛,在於白瓷壺太不好清洗。

本身來說,焙過火的巖茶,茶漬要比不少茶更明顯。

而白瓷壺內部,存在不少的犄角旮旯縫隙,容易殘留茶漬。

時間一久,就容易形成難以清洗的茶垢。

若不行,拿起一把平時經常用的壺,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在壺嘴處有不少茶垢。

看起來,很不衛生。

白瓷壺本身的器型特點,決定其本身不好清洗。

對於起來,白瓷蓋碗的清洗,就要省心不少。

由蓋、碗、託三個部分組成的蓋碗,可以靈活拆卸,清洗時完全不存在衛生死角。

哪怕沾上了茶漬,用清水一衝,或者用海綿擦輕輕一抹,就能恢復得光潔如新!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泡巖茶,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為什麼不建議用白瓷壺?

《7》

完成一次泡茶,茶具是除了茶外,絕對的主角。

白瓷壺與白瓷蓋碗,一字之差,泡茶效果卻是天壤之別。

泡巖茶時,麻花的建議是:

選白瓷蓋碗,而遠白瓷壺!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