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霸的碩士論文寫作經驗

一學霸的碩士論文寫作經驗

我曾經問過很多學術圈的朋友:什麼是科研?答案五花八門,有兩個比喻我感覺挺有意思:科研就像流行歌曲,什麼流行做什麼,張口生物芯片,閉口納米技術,導師都是“追星族”,都在追求科技前沿;科研就是移花接木的研究課題,而研究課題是怎麼設計出來的呢?A方法,B的指標,C的數據,D的結論,再加上一點自己的看法。淺白來說,我們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是以寫論文為目的的,是以畢業為目的的,只要能通過就行,沒必要追求太高的科研價值。曾聽導師感嘆“你們畢業以後,這些都是垃圾”,而在畢業之前,這些都是最重要、最不可少的東西。以上說了那麼多,並不是多輕視碩士畢業論文,只是想告訴大家,不要太多追求研究的價值,也不要選太難的課題。論文寫完了,答辯通過了,順利畢業了,就足夠了。作為一名別人口中的“學霸”,這幾年直接或者間接參與了多個項目研究與論文寫作工作,現在談談碩士論文的寫作技巧。
一、怎樣讀文獻
查閱文獻是論文寫作的首要工作,在此我要強調一點,要先看綜述,再看論述。看總是能理清概念,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麼,而論著能學到方法,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在具體的文獻查閱過程,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制定好目標
在選題之前,文獻查閱可能會因為缺少目標而顯得漫無目的,不知從何下手,看了很多資料仍然沒有收穫。這時候不要幻想自己會“突然開竅”,一定要去諮詢導師,儘快確定研究方向,才能提升讀文獻的效率。
2.有層次地讀文獻
一般來說,研究過程用到的文獻可以分為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研究課題三個層次。例如醫學專業學生的論文題目為《康萊特注射液在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那麼研究方向就是非小細胞肺癌,研究領域就是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藥物治療,研究課題就是康萊特注射液在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查文獻時,一定要分清看到的文獻屬於哪個層次,需要對其掌握到什麼程度,從而提升查閱效率。
3.精度與略讀
在文獻查閱的起始階段,多采用略讀的方法,篩選對自己有用的文獻,標記重要文獻。最好多建幾個文件夾,分清楚哪些是無用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篩選完成後,再根據標記精度部分文獻。
4.理清思路
科研其實是個“自圓其說”的過程,只要有理有據,就是一個有價值的研究。這也造成在讀文獻時,經常會發現一些相矛盾的結論。我們一定不能被文獻的思路引導,要從矛盾的根源出發,有自己的見解與思維,才算真正讀通文獻了。

二、怎樣寫論文
1.開題報告通過以後,一定要先列提綱,才能開始論文寫作。如果根據思路直接開始寫,幾百字當然沒問題,幾千字也能勉強完成,但是要幾萬字的碩士論文就很困難了。必要要先列提綱,將要寫的內容列出來,確定全篇結構,在完善內容。這樣也能保證思路的連貫性,避免出現思維短路的情況。
2.寫作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如果有條件,平時可以多寫寫小論文、多投投稿,增加寫作經驗,寫畢業論文時候就不會感覺太難。
3.課題研究過程通常會有觀測很多指標,得到很多數據。但在寫論文時,不能有“數據越多論文質量越好”的心態,捨棄一些與主題關係不大的數據,做好重要數據的分析,是論文嚴謹、科學性強。
4.出於日常的閱讀習慣,在電腦上閱讀時很容易錯過一些常見問題。因此論文寫完以後,一定要打印下來通讀修改。最好能請同專業的同學幫忙修改指正。
三、資料引用問題
1.如果借鑑了同行的研究成果,一定要在文中標明。因為無論評審還是觀眾都是同行,你看到的資料他們也能看到。把別人的研究成果說成自己的,只會降低論文評分。
2.切勿斷章取義。碩士論文中所有的論文都要有相關論據證明,避免採用別人的研究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結論。

3.引用的部分一定要略讀全文,確認準確無誤。不能只看了一段覺得可行就直接引用。
4.引用的數據一定要真實可靠,特別是一些統計數據,只能應用正式的出版物或者官方網站,並詳細標明出處。
四、總結
科研是一項積累的過程,所有研究成果的產生的都建立在長期實驗積累之上。因此做研究要腳踏實地,才能有所收穫。此外,碩士畢業生的課題研究歷程通常超過一年,在此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關注行業動態,不斷修正、完善研究工作。如果只顧悶頭研究,結束時才發現課題已經被認搶先了或者被人證實是錯誤的、無意義的,那就真的是欲哭無淚了。

一學霸的碩士論文寫作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