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波的“菇”事

入秋以來的集義川,滿山紅葉、層林盡染,美不勝收,還有那紅彤彤的柿子也掛滿了枝頭,隨風搖曳,嚮往來的人們頻頻點頭致意。在位於宜川縣集義鎮桃枝村的綠源專業合作社香菇大棚裡,只見一排排香菇長勢喜人,村民穿梭其中進行採摘、裝箱……

“就想著為家鄉作貢獻。”提起種植香菇的初衷,合作社理事長張江波感慨地說道。

他的家鄉位於宜川縣集義鎮,耕地多以坡窪地為主,土地貧瘠,村民收入主要靠花椒、核桃等農作物,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張江波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通過多方考察,他開始嘗試種植香菇,沒想到竟然成功了,種出來的香菇個大、面白,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

“我一天能賺100元哩,最近和丈夫已經賺了3000多元了,能頂過去大半年的收入。”提起在香菇大棚裡務工的收入,薛彩霞滿臉喜悅地說。薛彩霞現年50歲,是集義鎮桌裡行政村桃枝村民小組的一名貧困戶,家庭收入主要靠核桃、花椒,今年受天旱影響,收入滿打滿算也就4000多元。“多虧了村裡引進的香菇大棚,農閒可以去那裡打工,即使不出村也多了份不錯的收入呢。”

享受到香菇大棚帶來效益的不僅有薛彩霞,全鎮在大棚裡打工的共有65人,多則收入3000元,少則收入七八百元,不僅能提高收入補貼家用,更能學到技術開闊眼界。

“多虧了政府和村上的大力支持,香菇種植才能有如今的規模。”張江波由衷地讚歎。合作社成立於2019年8月,短短的幾個月裡,通過政府和村上對場地協調、水電安裝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香菇大棚已從最初的一兩棚發展到現在的五棚,月產香菇4000公斤左右,月銷售額達5萬餘元。

提起未來的發展,張江波說:“我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香菇種植中,而且只要村民願意加入,我們將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和產品回收,讓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