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在以男性為主角的大唐詩壇上,也不乏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性詩人。其中,晚唐才女

魚玄機就位列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中。唐末的皇甫枚在《三水小牘》裡寫她時,曾評價道:“色既傾國,思乃入神。”

魚玄機雖然名傳千古,她的生平卻沒能進入正史,野史記載也很少。我們只能從《三水小牘》、宋代的《北夢瑣言》、元代的《唐才子傳》等書中回顧這位女詩人短暫的一生。這些內容雖是後人追憶,不可完全相信,但從僅有的記載和魚玄機的詩歌中,還是可以窺見她的悲喜人生:她傾國傾城、才華橫溢,卻因為私生活豔名遠播,也留下了“豪放才女”的稱號。

《全唐詩》為她單獨成卷

魚玄機是長安人,字幼微、蕙蘭,生性聰慧,喜歡讀書、寫作。《三水小牘》中說她是“長安倡家女”。有說法稱魚玄機的父親是個落魄秀才,因病過世後,魚玄機母女為了謀生,只好幫青樓洗衣服。但也有說她本就生於市井妓家。

無論出身如何,魚玄機憑藉才華在詩壇上獲得了一席之地。目前已知的傳世作品是50首詩,除《折楊柳》收錄於《文苑英華》外,其餘49首都在宋本《唐女郎魚玄機詩》中。這是魚玄機最早的詩文集,也是魚玄機詩最全的單行本。同魚玄機的命運相似,這一宋刻孤本在流傳過程中幾度易手,直到1949年後被捐到北京圖書館,才終得安身之所,如今收藏在國家圖書館中。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成書於康熙年間的《全唐詩》收錄了4萬多首詩,作者有2千多人。雖有百餘名女詩人,但大多數人只被選中了一兩首作品,單獨成卷的僅有3位,魚玄機就是其中之一。

魚玄機作詩,擅長遣詞煉句,力求字字聲金。明代作家鍾惺在《名媛詩歸》中對她的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絕句如此奧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劃得出,即刻劃得出,而音響不能爽亮……此其道在淺深隱顯之間,尤須帶有秀氣耳。”

魚玄機的才,為她吸引來了人。

忘年交溫庭筠:是否愛過?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據野史記載,一千多年前的魚玄機十一二歲時就因詩名滿長安,“花間詞派”鼻祖溫庭筠也慕名而來。

傳說初次見面,溫庭筠就出了個命題考試,讓魚玄機以“江邊柳”為題賦詩。別看魚玄機小小年紀,一點兒也不怯場,思索片刻便交出答卷:

《賦得江邊柳》——“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也有觀點認為魚玄機的這首詩並非創作於少女時期。不過,可以確認的是,溫庭筠的確很欣賞這個晚輩的才情,魚玄機也對溫庭筠非常敬重。二人亦師亦友,相差30多歲,卻成了忘年交。他們與詩為伴,共度了一段美好時光。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坊間傳言,魚玄機和溫庭筠之間,不止於師生情。溫庭筠不在長安時,魚玄機曾在《寄飛卿》《冬夜寄溫飛卿》中表達對溫庭筠的思念:秋初寒涼,“庭柯煙露清”時會想起他;漫漫冬夜,“不眠長夜怕寒衾”時也會想到他。溫庭筠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也是與風華正茂的魚玄機杯酒交籌、寫詩唱和。不過,或許是因為對自己的長相不自信,亦或是太欣賞她的才,風流才子溫庭筠始終沒邁出改變他們關係的那一步。

但也有研究者認為,他們之間無關情愛。在魚玄機寫給溫庭筠的詩歌中,看不出男女之間的情感色彩,更多的是對他才情的仰慕。而且溫庭筠也沒有在自己的詩歌中回應過。

丈夫李億:難得有情郎

在魚玄機的作品中,李億這個名字高頻出現。十四五歲時,魚玄機遇到了這個改變她命運的男子。當時的李億剛中狀元,二人如何走到了一起,有一種說法是,溫庭筠有心牽線,撮合了他們。

嫁給李億做妾後,魚玄機過了一段神仙眷侶般的幸福生活。兩人感情很好,李億非常寵愛她,換了工作地點也會把她帶在身邊。但好景不長,李億的原配夫人裴氏嫉妒魚玄機,容不下這個年輕貌美、才名遠揚的後來者。在裴氏的逼迫下,李億不得不偷偷將魚玄機安頓在咸宜觀,並承諾會接她回去。玄機的法號由此而來。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如果暫時的分離是為了下一次的重逢,那魚玄機願意等。這一等就是3年。但她沒有等到自己的如意郎君:李億帶著原配夫人去揚州做官了。早日重聚的願望化成泡影,絕望至極,魚玄機不禁感慨自己的遭遇,寫下千古詩句:“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想要獲得一個白首不相離的有情人,真是太難了!

哀莫大於心死。李億大概是魚玄機內心過不去的坎兒,她此後的生活也沒能繞開這個名字。魚玄機一改以往的潔身自好,從此以詩之名,墮落紅塵,風流之士爭相前往。傳說她當時偏愛落榜書生左名揚,因為此人長相酷似李億;她對商人李近仁也不錯,因為對方無條件愛她。不過,官員裴澄就比較悲催了,由於和李億的原配同姓,魚玄機對他敬而遠之。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魚玄機對李億的愛有多深,心中的恨大概就有多深吧。

樂師陳韙:因愛殺人?

魚玄機的一生,終究沒能逃過情的束縛。據《三水小牘》記載,一天,魚玄機要出門,走之前對侍女綠翹說:“要是有客人來,可以告訴他們我去哪兒了。”直到傍晚,魚玄機才回來,綠翹向她稟報說:“樂師陳韙來過,知道你不在,沒下馬就走了。” 陳韙與魚玄機走得很近,總是耐心地等她回來。魚玄機因此懷疑綠翹與他有了私情,就嚴加拷問,沒想到失手將綠翹打死。

魚玄機悄悄把綠翹的屍體埋在了後院,但後來還是被人發現了。魚玄機被抓後,好多人替她求情,最終卻難逃一死。斬首那一年,她只有27歲。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不過,有人認為這是個冤案,是魚玄機拒之門外的客人故意嫁禍於她,否則她不會在獄中寫下“明月照幽隙,清風開短襟。”也有人對這一記載提出質疑,認為以綠翹的身份,不會在魚玄機拷問她時如此慷慨陳詞;而且就算魚玄機打死了她,作為主人,在當時也罪不致死。

但無法迴避的是,歲月在魚玄機的心上留下了裂紋,此時的她,已與10多年前那個相信愛的妙齡少女判若兩人。

花開花謝花凋零,人來人離人遠行。魚玄機,一千多年前一位美貌與才華並重的女子,只在世間行走了27年。她愛過,恨過,似乎從未放下過,又或許是從未想過要放下。雖然正史對她無隻言片語記載,但好在還有那些詩文讓我們知道,這世間曾有這樣一位女子來過,真實而短暫。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strong>

劉採春,一位人氣爆棚的大唐女明星。劉採春與李冶、薛濤、魚玄機並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很多人因此對劉採春的認知侷限在了“女詩人”這個標籤上。但事實上,詩人,只是人家的眾多title之一,除此之外,她還是相聲演員、流行歌手、時尚女郎,以及緋聞女星。

相聲演員

劉採春是江南藝人,最早是靠演“參軍戲”出道的。所謂的“參軍戲”,類似於今天的相聲表演

據說十六國時,後趙有個參軍貪汙受賄,後趙皇帝石勒發現後,就讓優伶們將此事演出來,並對那個參軍予以戲弄。後來大家覺得,這種表演,既能警示官員,又能娛樂眾人,於是慢慢成為各種大型宴會上的必演之戲,而“參軍戲”的叫法也由此流傳下來。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參軍戲人物俑

參軍戲最早是由兩人搭檔,一個人戲弄另一人,其間有問有答,並輔以誇張滑稽的動作。後來參軍戲由兩個人演變成多人戲,不過像今天的相聲圈一樣,女演員的身影並不多見。所以大家可以想象——若劉採春這樣的絕色美人出現在相聲舞臺上,自然是相當吸睛。

劉採春並不是獨自闖蕩演藝圈,她的丈夫周季崇,以及丈夫的兄弟周季南也都是職業藝人。他們三人組成了一個家庭戲班,到處巡演。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戲班打破了傳統參軍戲的表現形式,大膽地在語言表演中加入了歌唱形式。這一改變,在戲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任半塘在《唐戲弄》中稱劉採春一家是“民間流動戲班之代表”。

人氣歌手

劉採春除了善演參軍戲外,還是人氣流行歌手。她的嗓音條件極好,歌聲婉轉動人,繞樑不絕。相傳在當時的江南一帶,只要響起劉採春的歌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可見影響之大、流傳之廣。後人常將劉採春的影響力和80年代的鄧麗君作比較,稱之

“古代鄧麗君”,亦不足為過。

劉採春是個創作型歌手,她不僅會唱,而且擅長填詞作曲,據說能做到“朝成一詩,夕付管絃”。她流傳下來的《曲》有120首之多,其中6首被收錄進了《全唐詩》之中。

劉採春的歌,大多是抒發閨怨的歌,所以她的歌迷中不少都是女性,尤其以怨婦居多。當然她的歌能風行也跟當時的社會背景不無關係——唐朝商業貿易繁榮,大批商人長期在外地做生意,於是很多婦女被留守家中,長久見不到自己的丈夫。而劉採春的歌,總能唱出這些怨婦的心情。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如她的《不喜秦淮水》:“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歲又經年。”

這首曲描述了一位獨處空閨、百無聊賴的少婦,想到丈夫的離去,思念就湧上心頭,於是一會怪水,一會恨船。怨水恨船,當然不是真正的目的,她怨的是自己的丈夫。詩歌語言雖然平實,但卻情真意切。

再如《莫作商人婦》一首:“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這首寫的也是少婦久盼丈夫不歸時的心情,一邊花錢找人占卜,算算丈夫幾時能歸,一邊天天去江口瞭望,卻總是把船隻錯認。幾句話,生動地表現出怨婦盼望丈夫歸來的急切心情。

憑藉著這些曲子,劉採春俘獲了大批歌迷,甚至成為許多商人妻子的精神寄託。

時尚女郎

像今天的很多女明星一樣,劉採春對於自己的外表也極為重視。她的緋聞男友元稹就曾寫詩描述她——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裡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詩裡寫道,劉採春畫著時下流行的新樣妝容,裹著常州出產的透額羅紗(所謂透額羅,是一種用於裹發的輕羅。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令宮女在帷帽上蓋一塊薄紗遮住面額,作為一種裝飾品)。臉上輕施脂粉如同玉笏一樣光滑,步履輕盈如同凌波仙子踏破波紋一般……從前四句,我們便可以看出,劉採春妝容新潮,衣著考究,擱在今天,可能就是那種時尚雜誌不離手,一身名牌,審美前衛的時尚女郎。

而從“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迴秀媚多”這兩句又可以看出,劉採春不止容貌豔麗,穿著醒目,而且言談舉止間都透著一股迷人的氣質。元稹曾毫不掩飾自己對劉採春美貌的傾心,承認她“詩才雖不如(薛)濤,但容貌佚麗,非(薛)濤所能比也”。

緋聞女星

可以想象,這樣一位才貌俱佳的當紅女藝人,自然容易緋聞纏身。比如剛才提到的那位殷勤獻詩的元稹,就是她的頭號緋聞男友。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元稹當時任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他上任後正趕上劉採春隨丈夫周季崇等從江蘇淮安來到紹興演出。幾場演出下來,紹興城已是萬人空巷。最後,這位最高長官也坐不住了,他也變成了劉採春的忠實粉絲,並且發表了一篇聲情並茂的評論文章,對劉採春大加讚揚。

當時元稹和著名才女薛濤剛熱戀完不久,可當他遇到年輕貌美,多才多藝的劉採春後,很快就忘記了舊愛,擁抱了新歡。此後,元稹留滯浙江,一待就是七年。期間他們以何種方式相處,我們不得而知。但據記載,一次元稹喝醉酒後,詩興大發,題詩道:

“因循未歸得,不是戀鱸魚。”有位同僚看到該詩,便調侃道:“君雖不為鱸魚,為好鏡湖春色耳!”你賴在這裡不走,還不是因為“鏡湖春色”嗎?可見元稹與劉採春二人的曖昧關係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看大唐才女系列(二):魚玄機與劉採春的命運?

可惜在感情上,元稹從來不是一個靠得住的人。他可以寫出“曾經滄海難為水”,卻不能永遠只愛一個人。

就像他與薛濤的感情一樣,他與劉採春的感情也是無疾而終。

七年後,元稹離開了浙江,繼續去追求自己的功名事業。而劉採春呢?我們不知道,因為此後史料中再無關於她的記載。有人說她被元稹拋棄後,投湖自盡了,也有人說她從此隱居起來,孤老終生。

不過,我們寧願相信是後者。因為這樣一個集好看的皮囊與有趣的靈魂於一體,同時又擁有自己事業的女子,不應該這麼輕易被愛情打垮才對啊。我們寧願相信,她只是從此過起了另一種人生——從此不為他人演,只為自己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