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初進NBA一場比賽未打的邁克爾喬丹,未來肯定能成為巨星?

洛杉磯科比隊


邁克爾喬丹新秀賽季的數據是出戰82場,場均拿下28.2分5.9助攻6.5籃板,力壓奧拉朱旺榮獲最佳新秀,同時進入聯盟最佳二陣。整個賽季得分總數為聯盟第一,場均得分聯盟第三,新秀時期就展現出恐怖的得分能力。但其實在喬丹未打一場NBA比賽之前,就已經征服了很多球探和教練。而征服的原因,除了強大的天賦外,還有超強的自律和對籃球的熱愛。

喬丹的自律

1984年,公牛用三號籤選中了21歲的邁克爾喬丹。而等待著菜鳥喬丹的是各種各樣的挑戰,這其中就包括他的新隊友。不同於北卡那些上進行十足的年輕全美球員,現在的喬丹身邊時一群憤世嫉俗的殘兵敗將。而這些人中有不少還深陷入可卡因和酒精的濫用問題中。比如,天資過人的後衛奎因汀戴利,早在喬丹來之前就已經臭名昭著。訓練師馬克法伊爾回憶道:“我深深為他感到遺憾,我試圖威脅他,但你怎麼威脅一個原本是一無所有的人呢?”他說:“我會搞到淪落街頭?我在街頭活了下來,你別拿這個嚇唬我。”另一位是來自聖母大學的二年級前鋒奧蘭多烏爾裡奇。最終這兩位都早早斷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而喬丹,則如球隊公關蒂姆哈勒姆所說:“喬丹好勝心太強,根本無暇顧及沾染酒精和毒品。一旦染上那玩意,就等於給對手暴露了自己的弱點,這樣的事喬丹事絕不會做的”

喬丹對籃球的熱愛

喬丹來之前,公牛的訓練設施並不怎麼有利於成功。昏昏暗暗的破球館,地板奇硬無比。蒂姆哈勒姆解釋道:“球館毫無裝飾,車就停在後面草坪上,更衣室也上了年頭,沒有食物,沒有任何便利,總之,你知道的,要什麼沒什麼。”長期擔任票務的喬奧尼爾,回憶到:“天使守護球館是給兒童用的,球員必須等到三年級小孩下課才能進入訓練。而且球館非常冷,完全擋不住芝加哥眾所周知的糟糕天氣。”而喬丹絲毫不在乎這些,他只是聳聳肩就開始埋頭訓練。“他每天都來訓練,像是要打總決賽第七場一樣,他會在訓練中把你打的落花流水。”喬奧尼爾說到。

“在一次訓練中,教練組決定舉行隊內練習賽,以檢驗喬丹在開放式攻防中的球技。邁克爾喬丹在球場一段摘下籃板,再推進到另一端,然後從罰球線高高躍起,灌籃入筐。以後球隊再也沒有弄隊內練習賽了。”主教練的助手比爾布萊爾回憶說。然而喬丹從一開始就關注的不是他已經擁有什麼,而是他尚未擁有的東西,他總是比其他人提前45分鐘到球館,然後改善他的投籃,訓練結束後,他可以繼續讓訓練師陪著練,而且再隊內練習賽時,當教練把他換下場後,他會不停的請求你把他換上場。他真的是喜歡籃球。

在喬丹未打一場NBA籃球前,他的教練看了他的訓練後就震撼道:“我們很快就意識到球隊裡有了一位球星,我不敢說我們當時就認為他將成為史上最佳,但邁克爾總能把球投進。”


洛杉磯科比隊


鮑勃-奈特(美國籃球教練,三次NCAA總冠軍教頭、一次全美邀請賽冠軍,並率隊獲得1984年奧運會男籃金牌。)說過,叫開拓者選喬丹,然後開拓者的經理說我們需要一箇中鋒。奈特說:選喬丹!叫他打中鋒!


EreBus


1984年夏天是NBA和邁克爾喬丹最值得紀念的時刻之一。還沒有在NBA打過一場球的邁克爾喬丹率領美國大學生隊拿到了奧運會冠軍,並且在出發前把NBA全明星隊狠狠地教育了一番,8場比賽一場未敗。

喬丹和一群孩子一起打敗的那屆美國全明星隊由拉里伯德,以賽亞托馬斯領銜,邁克爾在進入NBA之前就給了這些超級巨星當頭一棒,也許邁克爾一直都有這種信念,他就是最強的,哪怕上帝站在他的對立面,最終的勝利也只屬於他。

那個夏天,邁克爾就已經開始在五個人的包夾之中命中投籃,就好比上面的這張圖片一樣。當他嚼著口香糖,穿著耐克球鞋大搖大擺的出現在NBA球場的時候,老一輩的球員集體提出要給這個孩子一點顏色看看。

後來我們都知道了,邁克爾喬丹在人生的第一次全明星賽場上,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傳球,他一個人左奔右跑,自己去搶球,自己去得分,在全世界最豪華的全明星賽場上實現了偉大的一打九表演秀。

所有人都默認在1984年的夏天,邁克爾喬丹已經確定是未來NBA的巨星,但沒有人願意承認,畢竟,那是個鋼筋鐵骨,誰也不服誰的年代。

喬丹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只用了短短兩年,所有的球星都已經認同這個孩子已經無法阻擋。而1984年的夏天絕對是喬丹最值得紀念的鏡頭之一,那些成年的超級巨星想要去大學生球隊教育一下這些孩子們,結果喬丹站了出來,把超級巨星們一頓猛揍,打的他們一點面子都沒有。

隨後的奧運會,喬丹更是無法阻擋,率領大學生隊一路登頂。

誰也想不到,這居然是喬丹後來加入NBA的寫照。那些超級巨星再也沒有在這個叫邁克爾的孩子身上討到便宜。


籃球結緣


八四年正好是喬丹代表美國奧運籃球隊奪冠,那時是大學生組隊,喬丹是決對主力。


閒人老三428


吹,當時的NBA眼中只有中鋒或者像魔術師那樣的空位,得分後衛不被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