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裡承包農田,每年每畝地800元,划算嗎?

農村蔣小蘭


農業的效益取決於勞動效率的高低,成本投入的大小,市場行情風險等因素。其中勞動效率決定了一家人能夠種植多少畝的規模,能夠實現多大的總利潤,而對勞動效率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地塊的大小,緊湊程度了,較大的成方連片的地塊,機械作業效率極高,農機費省下了不少,農藥化肥利用率也高,施用量比較精準,統一澆水統一管理,勞動量大大減少,其實種分散的十畝地和種成方的五十畝地所付出的勞動差不了太多,尤其是糧食作物,規模效益很明顯,這就是為什麼地塊越大租金越高的原因。

我們村租地的價格基本上都是500元每畝,這在周邊村子裡算是最高的,別的村都是四百多元。雖然同為散碎的地塊,我們村實際的面積要大一些,原來在生產隊的時候,村大隊在分田到戶丈量土地的時候,為了能夠少交一些公糧把1公頃應該分成15畝地的標準改成了每公頃分為13畝地,這在當時是得到了鄉親們的贊成。可到了現在暴露了弊端,糧食直補拿得少,土地徵用出租村民的利益減少了。連別的村子的農機都不原來我們村幹活,因為實際面積大,同樣的價格他們太不合算了,每畝地燒的柴油要多一些。

800塊錢一畝地的價格,如果是種糧食,不能低於200畝一塊地,否則沒有利潤,低於100畝就是幹賠本,要是個人有關係能夠拿到種植大戶生產補貼那就另當別論了,地租再高一點也是合算的。如果是種油葵,穀子等雜糧作物,在水土條件都很適合的情況下,夠100畝的地塊就可以種了,在離城市比較近的優勢地段種植蔬菜,800元的價格就顯得很低了。如果是原始自然環境保護的很好的地區,800元的價格承包土地種植藥材,那就太划算了。如果是現成的果園承包,800元的價格按當時的各種水行情來看,算是一般,不高不低可以種。

總之承包農田所涵蓋的範圍太大了,題主最好是說明種什麼作物,這樣得到的答案可能會更精準一些,更能解答題主心中的疑問。我是彬彬說三農,一個真實務農的年輕農民,關注我瞭解真實的農村知識和信息。


彬彬說三農


農村承包農田,每年每畝地給800元,划算嗎?

說實話,這個在各地並沒有統一標準,但有一個依據是靠譜的,就是承包田地的費用依據田地的產能進行補償。去年我們村大隊的幾百畝地都流轉出去了(包括我家的4畝地),這個承包費用的補償標準,應該多多少少會對題主有些借鑑意義。

我們村的情況是這樣的,田地主要種植冬小麥和玉米,一年兩季,但是現在村裡的壯丁都在外打工賺錢,一年也就在春節期間回來一次,家裡的田地都是靠著留守家中的老人種的。可老人畢竟年齡大了,種地能力和精力都有限,所以很多農田都只能粗放耕作,有些家庭老人年紀太大,孩子又常年不在家,土地也無奈的只能荒廢著,無人管理。這無疑就對田地造成了巨大的浪費。

而在去年年底前村裡的土地確權已經完成,田地承包流轉也有了依據,所以我們村承包土地的都是搞經濟作物或者其他有發展潛力的農村經濟為主,這就使村裡的田地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不至於白白浪費著,而且每年農戶還能得到一筆田地承包補償費用,因此在價錢合適的前提下,很多人還是挺高興將田地承包出去的。

不過最難的就是這個承包補償費用問題,像我們村的田地主要就是種植小麥和玉米作物,雖然華北平原的土地相對比較肥沃,但一年辛辛苦苦,起早貪黑,還要經常下地除草、施肥、澆地、殺蟲等等,一年收了糧食,核算下來,淨賺的錢真心不多,遇到氣候不好的年歲,甚至還要倒貼錢。

所以我們村的補償費用是這樣的,沒畝田地每年補償800元錢,第一年田地上的青苗損失費用單獨補貼,以後每年每畝補貼800元。像我家4畝地,第一年青苗補貼每畝給了200,這就是800,4畝地的承包補償3200元,第一年合計拿到了4000元補償,粗算下來其實是比我們自己種地賺的多的。

有些地區可能田地種植的經濟作物,收益比較高,但承包田地補償標準在很多地方都是按照600元-1000元的標準來的,不排除有些地區的補償款很難讓農民滿意。但在我們這裡來說,每年每畝補償800元,還是比較划算的。

另外,我們這裡承包田地,村委也同意了,但是沒有協議書,也沒有出示合同書,只是口頭約定,這一點不知道是否正常,你們那裡什麼情況,留言討論一下?


李阿冰


講個真實的故事:我們組兩百多畝連片的耕地去年由村委會牽頭以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給一外村大戶種植普通農作物(小麥、玉米兩季),租期10年,租金一年一付,並且簽了合同。(我組屬江漢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條件優越)但籤合同一週後,承租人單方面毀約,也沒有履行合同規定的單方面毀約應負的賠償責任。過了幾天,由本村另一種田大戶與各農戶簽約流轉了這兩百多畝地,租金每畝300元,租期10年,租金一年一付。我也是農民,我真不明白,每畝800元的租金租來的地,種植普通農作物怎麼會有錢賺?


user5701794548410


近幾年,國家對農村有很多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在家創業,包地種植農產品就成了很多人的發展項目,那麼包地每畝800元划算嗎?




首先,要看包多久,長期包的話(10年以上)800元,就有點不太划算了,因為若是種植玉米小麥的話,收成好的情況下,一年也差不多就是這些錢,若遇到洪澇災害的,比如去年我老家被水淹了,那可就有的損失了,而且糧食價格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漲幅,靠種糧食也掙不了多少錢。

我老家長期承包田地的一年也就是給500塊錢。




其次是短期包,短期包800元還是可以的。因為短期承包土地,由於之前戶主一直耕種著,管理也比較到位,土地也都是很肥沃的,不用特意再去管理,就直接可以種植了,小崔家就有很多人短期承包土地,只包3年,每年1200塊錢,種植西瓜,過3年就需要換個地方,因為種了3年以後這片田地就不適合在種植西瓜了。

最後,看種植什麼,若是有好的農產品,能把握住市場動向,可以長期大面積種植的話,800元還是很划算的,比如,辣椒貴時剛好種了辣椒,香菜貴時剛好重了香菜,大蒜貴時剛好中了大蒜,地越多掙的錢越多。

總之,承包農田,還是要有好的種植項目,具備一定的農業種植技術,敏銳的市場預測能力以及好的銷售渠道,800元還是很划算的。


小崔帶你吃喝玩樂


我是阿金,我們村裡的土地一般租金都是800~1200之間,我家的地七八年前是種西瓜1000塊錢一畝,然後5年前是500塊一畝租給別人種蓮藕,從明年開始漲到800塊錢一畝。因為我家是租給私人的,合同5年一次。我家那三畝多地租出去覺得很划算,第一是因為很遠不方便管理,第二是面積太小了,種起來不划算。

我們這邊的最高的是1200塊錢一畝,租給公司的。

關於800塊錢一畝的租金,划算不划算要分開看:

①家裡面沒啥勞動力了,都是年紀大的在家裡,留著自己種,一年一畝賺800塊錢很困難,還非常累人。所以租出去是大快人心的,非常划算!

②家裡有勞動力種地,而且又有經驗又有技術也有資金,地的面積又大,交通又方便,水源電力也方便,800塊一畝,租出去就不划算了,自己種的話,一畝地一般都能賺3000塊左右,務農確實是辛苦一點,加上自己在家,必須要有事情做,所以租出去是不划算的。


橙主阿金


我生活的地方由於是山區,每個村能夠耕種的土地本來就不多,然後把這些能夠耕種的土地再承包給每家每戶,實際上只有幾畝不等的土地。說實話,每戶幾畝不等的土地,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從中獲得的收益只能勉強解決溫飽,想要發家致富的話,單靠種地只怕有點困難,所以還需另尋出路。

農民為了發家致富,另尋出路去了,家中的土地就可以不能兼顧耕種,就會出現拋荒的現象,雖然說每家每戶只有幾畝土地,但是拋荒的人多了,彙總起來的話面積就比較大,像我駐的一個村就有幾百畝拋荒地。

土地荒著也不個事,村裡農民又不願意種,剛好我們在這裡在實施鄉村振興,村委會就準備把這些土地從農民手中流轉過來發展產業,召開村民會議,確定每年每畝100元,大家也都同意。

以每年每畝100元的價格把土地從村民那裡流轉過來之後,村裡就開始招商,倒是招了幾個老闆過來,當開著車在只有3.5米寬的通村公路行駛了1個多小時之後到了村裡,人家老闆連車都不想下就要求再返回去,並撂下一句話“莫說是每畝100元,就是你們倒貼錢,我都不來”。

每年每畝100元的土地流轉價格是我生活的地方最便宜的價格,由於路程遠交通條件又差,所以即便是最便宜的價格都無人問津,但是周邊幾個交通便利的村,土地流轉價格在每年每畝300-600元之間,反而已經大面積的流轉完畢。

為什麼土地流轉價格便宜的無人問津,價格貴的反而能流轉出去呢?那是因為除了要考慮土地流轉費用外,還要考慮其他的投入問題,比如人工費用,現在恰恰是人工費用較高。簡單的說每年每畝300-600元的土地流轉價格雖然高,但是交通便利,請人去幹活只需要10分鐘的路程,來回20分鐘,一天按8小時計算,可以幹7小時40分鐘的活;

而每畝300-600元的土地流轉價格便宜,但是交通不便,來回需要2小時,一天只能幹6個小時的活。同樣的勞動量,也許人家2天就可幹完,你則需要3天,這樣算下來你的人工費用就高,如果再把交通費用算進去的只能更高,所以土地流轉價格雖然便宜,但是總體算下來的話成本則是最高的,不划算人家肯定不去流轉。

所以土地流轉每年每畝多少錢划算,其實並不是問題的重點,因為土地流轉費用只是眾多投入中的一項,除此之外還有人工、交通、種子、化肥、農藥等等的投入,你只有把整個投入都考慮進去,然後再來核算收益。

如果你把每年每畝8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核算到整個投入之中,然後再來核算收益,收益大於投入,說明每年每畝800元就划算,收益小於或與投入持平,壓縮投入之後,還不能改變這一局面的話,那也可以看著是每年每畝8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不划算。


農村一山貨


農村裡承包農田,每年每畝地800元,划算嗎?



現在流行著一種種地不賺錢,糧食價格低迷,這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共識。但是,在農村裡還有好多涉農企業,種植大戶,以高價租賃農民的土地,而且他們租賃的土地都是成方連片的大面積的土地,平均每畝一年的租金在800元到1000元。究竟這麼高的價格能賺錢嗎?

對於題主說農村裡的土地每畝租金800元,如果是大面積的土地流轉的話,種糧食是不可能賺錢的,畢竟現在冬季種小麥,夏季種水稻或者玉米一年兩季,產量也就在2000斤左右,平均每現在的價格也就是一元左右。種植成本一般在小麥每畝在1000元左右,加上土地的租賃費,每畝的收入也僅僅200元左右,如果遇到自然災害的話,這200元錢也就化為泡影。

所以,對於租地種糧食的話,是不可能賺錢的,但為什麼一些涉農企業或種植大戶也就是大面積的租賃土地呢?俗話說“蛇有蛇窟,老鼠有老鼠洞,行行有道”。對於這些人都大面積土地一個是搞特色種植,這是賺錢的。因為他們是產供銷一條龍,也就是說對自己生產的東西再進行加工,然後再銷售,這樣附加值增加了,也就賺錢了。比如我們這邊有一個香港大老闆,在我們這邊1000元一畝,一年租賃了2萬畝的土地中了百合花,而且在百合花盛開的時候,邀請遊客去參觀,賺取門票,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



當然,還有一些是為了賺取國家的,大面積種植補貼的費用,這一部分費用也是相當高的,基本上能保障土地的承包費用。其實在好多農村來了一些大老闆大面積土地流轉,他們也不去種地,或者讓農民,各家的地在各家繼續種植,而且還給農民的土地租賃費,一般繳納三年的錢以後就逃之夭夭。

當然,小面積租賃土地,也是可以的,比如種植蔬菜,現在的蔬菜價格也比較高,即便是蔬菜季節,種植蔬菜價格比較便宜,可是產量比較高。如果城市裡有大的市場最好,賺的效益更高。在我們這邊,種植紅薯也是能賺到錢的,紅薯的效益這兩年比較不錯,每畝收入在2000元以上,再種一季小麥,收入也還是不錯的。



總之,對於在農村一年一畝地租金800元,如果靠種糧食是賺錢寥寥的,甚至不賺錢。如果說特色種植,大面積流轉土地加上國家的種植補貼,是可以賺錢的,最好是一個訂單農業,或者是涉農企業實行自產自加工自銷。


三農一姐


你好很高興回到您的問題

農村承包土地每年800元一畝劃不划算

作為農民來講,我首先說說我們老家這裡,一畝地除了投資之外,一年內能收入多少錢。我們這裡一般普遍種植的都是,玉米小麥,我們就算下,這兩種農作物一年能給農民創造多少的利潤。

首先我們算下玉米的收入

玉米從種植的時候需要購買種子,這個價格一般在50元左右。然後機器播種,這個價格在25元一畝地左右。施兩代肥料這個價格在200左右,農藥和澆地放一塊也就在50塊錢左右吧,這麼多費用加一起也就是325元。這就是玉米從播種到秋收所需要投資的費用,玉米一畝地的產量好點的也就1400斤吧,按我們當地收購的價格8毛前一斤,一畝能賣1100百多塊錢。淨收入不到800塊錢。

再算算小麥的收入是多少

小麥的耕種流程是,先購買種子一畝地大概25斤60塊錢左右,然後施底肥兩袋,大概180元左右,打地機鬆土40元一畝,然後是耕種30元一畝,之後的澆水,打藥一畝地也在50塊左右,到了收穫季節,收割機一畝地60塊,就算一畝地產出小麥1300斤,價格1.2元,一畝地也就能賣到1560塊錢,除去投資成本,能剩下1000塊錢左走。這樣算下來一畝地小麥和玉米的淨利潤,加一塊是1800塊錢。

這樣算下來,那麼每畝地800元一年,到底劃不划算呢

小編從內心來講覺得是不划算的,因為這1800塊錢是每畝地一年的收入,而且並沒有計算人工成本。如果按800元一畝的價格承包,一畝地也就剩下1000元的利潤,承包多了,人工成本太大,承包少了,又沒有什麼可觀的利潤。你們說是嗎?


城市不遠鄉村依舊


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承包土地每畝多少錢,能夠不虧本?

對於土地租金,國家以及各個地方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官方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條文指令,這也就意味著各地土地租金完全是依靠當地的市場行情來決定。下面科學興農結合老家的一些情況,來簡單的談一下租金問題,究竟每畝多少錢,種植大戶才能夠保本,並能盈利呢?

大家知道前幾年的大蒜行情可以說是非常好,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大蒜行情都還算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2015-2016兩年大蒜價位均價過3元,頂峰的2015年甚至價位過4元,而超市大蒜價位更是超10元,真正把“蒜你狠”發揮的淋漓盡致。

而老家開封也可以說是我國著名的大蒜產地之一,其中“金杞”大蒜也已經成為了著名農產品商標。趁著大蒜價位飆漲各地農民紛紛加入了大蒜種植大軍,而對於一些種植大戶來說,更是不願意放棄大蒜潮,這波大好行情,於是乎租地種植大蒜的大戶瞬間將土地價位炒到了每畝1000元甚至以上,最高的租金可達每畝1200元,注意這些大戶只種植秋季——來年夏季大蒜收穫這一季,而另外一季秋糧則還給地主,也就是說一季的價位已經高達1200元每畝,可想而知這價位是多麼瘋狂。

看到這裡或許會好奇他們能否有的賺呢?在這裡可以給大家粗略的估算一下。種植大蒜的成本投入確實還是比較高的,每畝產量2500斤樣子,3元一斤,收入也就是達到7500元。而投入方面蒜種可高達1500元,化肥1000元,土地租金(1000-1200元),中間的租人力加上管理等費用每畝2000元,也就是說這樣一季下來大戶每畝還有將近1500元的純收入。

當然了,如果大蒜價位波動下滑,甚至減產等情況這些種植大戶可能就要面臨風險了,正如前面的所言,在2018年也就是去年大蒜價位直線下滑,每斤最低時候不足5毛,結果在去年秋季老家的土地每畝500元(注意這裡已經成為一年500元的租金了)已經很難找到下家了。

對於每畝500元來說,這樣的價位真的不高,也可以說是種植普通糧食經濟效益所能夠負擔的價位。老家在打算之外最為常見的農作物小麥玉米,咱們就以這樣的糧食作為來論的話,一畝小麥一季度下來的淨收入也就是500-600元,而玉米淨收入也類似,也就是說一年純收入剔除租金淨賺500-600元。如果說租金更高的話,對於這些種植大戶而言真的沒有什麼賺頭。更何況他們也付出了一年的辛勞呢。

綜上來說,對於各地的土地租金來說,其實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所能夠參考的只能說是當地所種植的農作物以及作物的市場行情,對於傳統的種植糧食作物來說,每畝租金800元的話,其實種植大戶已經很難賺到錢了,但是如果說您800元每畝租種過來種植藕塘或者開發為蔬菜大棚,您還會覺得這800每畝價位高嗎?


科學興農


您也不講是種什麼田,光是說租地款800元,這也不知如何回答。若是果樹蔬菜等經濟作物,還是有的一拼,若是大田作物, 這個租地費下來,想掙錢還是比較費事的。

不過您這樣一提,也確實是現實社會的真實表現。因為現在隨著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加強,種地成了有頭腦有實力一群人的首選。因為土地流轉需要連片運作才能實現完全機械化,所以,為了連片,種地大戶寧願將地價抬高一點,才能實現連片。而且包地的人多了,競爭比較厲害,一般3、400塊一畝的耕地強加到5、600元非常正常。以玉米地為例,能將地價競爭到800元一畝在現時來說,是最高的了。

您講的地價到800元,划算不?我認為不划算。因為種地的風險也是非常高的,這裡以最好的平原水澆地、最高產2000斤為例做個說明:

在這裡不做詳細解析,據我的測算,耕種旋地澆水農藥化肥等項目加在一起大約需要1150-1250元。單產2000斤,以現在的0.65元計算,是1300元毛收入,利潤也只剩下50-150元/畝了。如果在此中間出現一些其它費用,或者自然災害,那麼要贏利的可能性非常小。這不是一年印證的,而是多少包地戶印證的。我們不要為了拿地,而競爭起地價來,最後傷的真的是自己。

算賬,做生意就是要算賬,能做的就是以最低的產量、最高的投入來測算,而上面我們是以最低的投入,最高的收入來測算的都非常困難,可想種地的風險性有多大,而且還是在租地費比較高的情況下,種植大戶一定要為自己規劃一個可行的種植方案。

以上是我對當前種植包地的一點感受,不入理的地方請包涵,也不是打擊種植大戶的種植積極性,做自己心裡有數的事,自己謀劃,不打無準備之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