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迪慶東巴舞簡介

東巴意為“智者”,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中的經師或祭司。他們掌握古老的納西象形文字,熟悉東巴經書,能歌善舞,擅長繪畫紡織,製作泥塑木雕,善於占卜,主持各種宗教儀式,並墨守成規。東巴一般世襲相傳,亦有投師學藝而成。東巴教有其原始主丁巴什羅,但無寺廟,東巴不出家,他們之間沒有等級區分,只有知識多寡、技藝高低和傳延代數之多少及聲譽大小之別。大凡民間,起房蓋屋,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即受邀主持各種儀式,收取相應報酬,平時在家從事農牧勞動。東巴文化就是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

東巴音樂

東巴音樂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活動中有所吟誦的一種曲調,並伴有器樂,是東巴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音樂流傳於東巴口頭,或零星保存於東巴經和東巴畫中。除了占卜經書以外,東巴經書都是要通過誦唱表現出來的。

東巴唱腔音樂有五十種左右,吟唱以納西民民族曲調為基礎,在器樂上主要是用板鈴、板鼓、鑼、鈸等,節奏單一,譜點簡單。東巴教還有器樂音樂,在東巴教祭祀活動中,唱音樂和器樂音樂相合,可以演奏出節奏鮮明、音調宏亮的和聲樂章。

東巴經典中的詩體韻文,它不僅是東巴祭司憑藉神壇吟誦的經文,也是東巴祭司和民間歌手在歌場吟唱的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創造的精神財富。各個民族的文學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風格,它是民族的審美情愫組織起來的民族文藝的花朵。

東巴經中的韻文和民歌,是構架納西族心理素質的傳統文化的積澱,認真研究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學的表現方式,不僅是發掘和整理民族文化遺產的需要,同時也是創造社會主義新文化必不少的一項工程。

在研究東巴經韻文和傳統民歌特色的一些文章裡,都說東經韻文中的“增趣”,是東巴經韻文和民歌和藝術特色,也是它的的主要的藝術表現手法。

東巴文

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象,後來發明了紙,才把這些符號圖象寫在紙上,成為東巴文經典。由於東巴掌握這種文字,故稱東巴文。

隨著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麗江的一些東巴,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納西族創造了兩種古文字,而且至今還使用著這兩種古文字,這在世界文字發展史上的確是個奇蹟。

東巴文被稱之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東巴舞蹈

東巴舞蹈是指東巴教的進行宗教儀式過程中,東巴祭司根據不同儀式,按照道場規則所跳的一種宗教舞蹈。

東巴舞來源於古代納西言辭的社會生活,不少動作都是模擬各種動物的動作來進行的,形象十分生動。

東巴舞蹈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巴教經典中有專門記述東巴舞蹈的舞譜《舞蹈教材》和《舞蹈來歷》,這兩部教程稱為“蹉姆”,意為舞蹈的規範或舞蹈的調式。詳細記錄了60多人舞蹈的跳法。

《東巴舞蹈》具體記述了舞蹈的起源、種類、步伐、手勢、動作和功能等等,是世界上唯一的用象形文字書寫的古代舞譜。《東巴舞蹈》是研究人類原始舞蹈的起源和早期舞譜形成的極難得的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