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憶往昔歲月,看今朝風華。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縣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高水平推進,市容市貌大為改觀,城市功能品質得到顯著提升,廣大城管人像繡花一樣,精心管理,描繪出了一副現代化魅力小城的新畫卷。

致敬70年 | 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從“毛驢車”到“機械+人工”24小時全天保潔

致敬70年 | 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以前的時候就是趕著毛驢去學校、工廠,到處給人家打掃廁所,把大糞拉回來人工曬,幹了之後入了倉再賣……”現年71歲的王洪春老人是一名從事保潔工作三十多年的老環衛工,說起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幹環衛時從事的工作,時至今日還記憶猶新。

建國伊始,我縣主城區基本上都是平房,沒有樓房,相應的,城區機關、商店、村莊住戶各自負責門前路段的清掃保潔,垃圾、糞便、汙物無專人管理。進入上世紀六十年代,城區開始組建清潔隊,主要負責城區內旱廁糞便清理掏挖工作。1980年,投資4000萬元,購置清掃工具,重新組建清潔隊,負責城區旱廁清掏、糞便管理。1985年,37歲的王洪春開始加入到環衛工人隊伍中,一頭毛驢地排清潔車、一把大鐵鍬,幾乎成了一名環衛工全部“家當”,王洪春和他的同事們走街串巷,收集著各家各戶的生活垃圾和廁所糞便。在機械化程度極低的年代,他們面對收集起來的垃圾,基本上都是肩扛手挑。“那個時候沒有機械,人工用篩子往上拔。有的時候弄到晚上很晚,天天都是這樣。”王洪春說道。

致敬70年 | 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1992年,我縣跨入省級衛生城市行列,環衛工作從職工隊伍到環衛機械和環衛設施都有了較大發展。此後,陸續加強管理,配備專業設備,購入環衛機械清掃車、設置環衛工作統一標誌,創建“橘紅舞動、廣饒潔淨”服務品牌,到如今,環衛行業的清潔標準越來越高,機械化設備也逐漸取代了部分人工,成為了維護城市環境的“主力軍”。如今,縣城區清掃保潔面積550萬平方米,環衛一線保潔員310人,人均保潔面積1.8萬平方米。環境衛生保潔精心細緻,持續推行“機械化洗掃為主、人工保潔為輔”的深度作業模式,城區機械化作業率、洗掃率97%,城區主幹道路達到示範路保潔標準。嚴格執行城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車走地淨”運行標準,城區垃圾清運處置率98%,城區垃圾清運密閉率100%,環衛設施完好率100%,城鄉環境衛生質量持續改善提高。


致敬70年 | 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從“一條街、一條溝”到國家園林城市

致敬70年 | 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1996年,府前大街拓建後進行道路綠化,翻開了我縣城市綠化的新篇章,從月河帶狀公園到月河公園、文化廣場、西苑植物園、樂安公園、孫武湖旅遊度假區等大型公園建設,從道路綠化、小區綠化,到綠色鑲邊拆牆建綠,綠化率、綠化覆蓋率大幅提高,綠地規模和景觀水平顯著提升,2007年和2009年成功創建為省級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縣城,標誌著我縣園林綠化水平已進入全省乃至全國先進行列。

如今,廣饒園林在全省乃至全國領先,最初卻是發展極其緩慢,僅僅停留在“一條街、一條溝”的綠化階段。“一條街”是府前大街,而“一條溝”就是月河溝。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雖然陸續實施了部分園林綠化工程,但無論是綠化覆蓋率還是景觀水平,都相對較低。2000年開始,我縣園林進入起步階段,建設了月河公園、縣府遊園、月河帶狀公園、西苑小區綠化、文化廣場綠化等一大批綠化項目。


致敬70年 | 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2000年—2010年,我縣園林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7年3月,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綠地系統規劃這個龍頭,委託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根據《廣饒縣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廣饒縣城市綠地系統規劃(2007—2020年)》,建設中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為指導,合理確定綠化用地佈局和規模,基本形成科學合理的綠地系統。這段時間,樂安公園、孫武湖一期綠化、五村遺址公園、春華秋實園等一大批綜合性公園建成和提升,以綠化鑲邊和拆牆建綠項目為代表的城區綠化提升,不斷配套完善景觀和實用功能,為創城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2010年以後,我縣重點圍繞道路綠化節點打造、街頭遊園建設、綠道等品質綠化營造,以及綠化向主要幹線延伸,打造更大範圍的生態園林,按照園林綠化“生態、自然、實用、美觀、節約”的基本要求,已逐步構建起“出門見景,推窗見綠”的城市格局。


致敬70年 | 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從“三橫三縱”到網狀化大格局

致敬70年 | 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僅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市的基礎設施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86年,縣政府委託山東省建工學院與縣建委一起修訂了1982年編制的廣饒縣城區建設總體規劃。城區建成面積3.7平方千米,規劃面積5.1平方千米,南北六條街,東西四條路構成道路骨架,對城區主要街道進行拓寬改造。改造初期,縣城還是“三橫三縱”的整體框架模式,那時的市政工作主要圍繞基礎路面養護、排水溝清理、路燈維保進行,且人員數量較少,工作主要依靠人力完成,機械化程度水平低,城區路燈200多盞,路面排水溝多為明溝,部分暗溝隱藏在地下,也需要靠人工揹著氧氣徒步巡檢。1993年參加工作就踏入市政崗位的孫江嶺對此深有體會:“當時的主幹道就是南北三條,東西三條,一共6條路,路燈也就有200來盞,基礎設施和現在比起來可以說是非常落後。每天晚上,我們都出來巡檢,基本上半個小時就能轉過一圈來。”

孫江嶺最初是一名路燈維護工,每天負責對城區路面的路燈進行巡查管護,水泥杆子、大鐵鞋,一早一晚定時開關,一年365天,他們重複著機械性的工作。如今,他還堅守在市政一線,工作內容卻變了很多,過去的水泥路燈,變為高壓鈉燈和LED燈,人工開關也變成了電腦控制。幾十年間,縣城道路縱橫交錯、設施配套完善,對此,縣市政處進一步加強市政基礎設施維護維修,嚴格制訂城區市政設施管理養護考評管理辦法,落實市政設施“一日兩巡一報”制度,對城區破損路面、人行道及時修補,壞損雨汙井蓋及時更換,道路及廣場配套設施及時維修和養護,城區各類設施完好率達到98%以上。如今,走在廣饒縣城,處處都能感受到日新月異的城市變遷和日益高雅的城市品位。

致敬70年 | 精“繪”市民美好生活 繡出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