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中行大樓立外灘

欲與沙遜試比高

似是而非諸多事

真假難辨細細說

近代上海的城市記憶中,有許多似是而非的傳說、傳奇,儘管真假難辨,卻也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無窮無盡的魅力。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無疑正是其中之一。

當1930年代初公和洋行(Palmer &Turner Group,P&T)為中國銀行設計新大樓時,所提設想堪稱大手筆:一座最高處34層(約91米)的雙塔ART DECO風格摩天樓,遠高於隔壁沙遜大廈13層樓的77米。不料竣工之日拆下腳手架,卻見大樓比沙遜大廈矮了些許,種種傳說由此而生。

最流行的說法大家多半聽過:中國銀行從34層降到18層,再降到17層,比沙遜大廈矮了1米,完全是那位沙遜的緣故,硬生生將中行大樓壓低了一頭。雖然很難找到過硬史料來佐證,但這一說法從中行大樓落成以後,就一直流傳至今。

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中國銀行未落成前,沙遜大廈在外灘一枝獨秀

有人指出故事的源頭,或源自刊印在《建築月刊》1935年第1期封面上的那張中行大樓效果圖。當期雜誌配發的文字介紹更令上海人異常振奮:

上海外灘中國銀行計劃改建新屋,面積總額達六萬方尺,其高度將為滬上冠。

在英國建築師威爾遜的筆下,中行大樓是一座雙塔形的ART DECO高層建築,最高處約91米,34層,遠高於隔壁沙遜大廈13層樓的77米,所需資金約一千萬銀兩。

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中行大樓初版效果圖,沙遜大廈儼然成小弟

外灘中國銀行歷史陳列室裡,有一份《中國銀行大廈管理處理事會第一次會議記錄》,記載了1934年9月27日關於大樓高度問題的一次會議情況。會議由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負責新大樓建造事宜的貝祖詒主持,中行建築課長陸謙受等人與會,其中提到 :“如工部局對於高度未能准許則由貝經理親向接洽”,“在外灘及圓明園路二處建造94尺見方之高塔二座均為302英尺(工部局不準則減至294英尺)”。302英尺約合91米,294英尺約近90米,均大大高於沙遜大廈的77米,但後來中國銀行並沒有將此設計方案上報工部局。

據記載,1936年1月中國銀行才正式向工部局提出建造申請,所附圖紙已經是修改後的17層,雙塔變成了單塔。一年後的大廈開工紀念冊,明確記載中國銀行大樓的高度為227英尺,合69.89米,比沙遜大廈矮了幾米。

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沙遜大廈與行將竣工的中國銀行大樓

大廈管理處理事會的會議記錄,證明了中國銀行曾經有過的“光榮與夢想”,那麼建造34層高樓的雄心壯志,為何又戛然而止了?沙遜干預?苦無證據;經費緊張?語焉不詳。我們不妨把背景鋪展一下,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找尋一點線索,答案或許不僅僅來自於一個指向。

中國銀行系從大清銀行轉型而來,屬於國家銀行性質,早前買下沙遜大廈隔壁的德國總會大樓作為營業場所,可畢竟侷促了些,與其中國第一大銀行的身份不符。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各式高樓接連拔地而起,中國銀行的管理層決定拆掉德國總會,建造自己的銀行營業大樓。對此,在1934年4月的日記裡,時任中國銀行總經理張嘉璈如此寫到:

中國銀行飽經風浪,未見動搖,內部組織既已革新,銀行實力足與駐在上海的歐美銀行相抗衡,必須有一新式建築,方足象徵中國銀行之近代化。

鑑於此,1934年初公和洋行最初的設計方案中,中行大樓遠高於隔壁的沙遜大廈,可是這一方案很快進行了調整。中國銀行1935年所發行紙幣上的中行大樓效果圖,雖然仍要高於隔壁沙遜大廈,但卻變更為18層。

1936年初,中國銀行向工部局提出建造大樓的申請書,所附設計方案是1935年11月11日的圖紙,又減了一層樓,就略低於隔壁77米的沙遜大廈了。

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中國銀行大樓在細部裝飾中融入中國元素,在外灘建築群中獨樹一幟

關於這一變化,聽聽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兼中國銀行董事長宋子文的解釋吧。1936年10月10日,中國銀行舉行開工奠基禮,宋子文發表講話,會場就設在施工現場旁的簡易工棚裡。張嘉璈此時已經被蔣介石“另有任用”,因此沒有與會。

中國銀行並不是要修建一所華麗的房屋,來表示我們資產的力量,我們唯一的宗旨,是要增加我們工作的效率,和顧客的便利。董事會將原來造價的預算,一再刪減至百分之五十,就可明瞭我們的用意。今天我們所當注意的,不是物質上的觀察,而是精神上的意義。——宋子文在開工奠基禮上的發言

宋子文在講話中還再三強調中外合作的重要性,“允許我把你們的到場視作是象徵贊成中外同行間合作的共同承諾”,這裡面是否暗示了某種妥協或默契,尚待資料的進一步發掘求證。

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宋子文(圖中站立者)發表講話

那麼,中行大樓是否真的如傳說一般,從原先大大高於沙遜大廈,到建成後又略低於沙遜大廈,是因為沙遜的緣故嗎?翻閱1933年至1936年的《工部局董事會會議記錄》,並未發現董事會討論過中國銀行大樓建築的事宜,當然也未發現任何與沙遜有關的記錄。

實際上,1934年後蔓延的白銀危機才是中國銀行樓層大縮水的一大原因。宋子文的一番話,雖然隻字未提白銀危機,且說得很漂亮,其實昭然若揭,就是缺錢。

中國銀行原本設想大樓落成後,部分出租以收取租金,但當時租賃市場已經大幅萎縮,如大陸銀行建造的大陸商場,原本指望通過出租房間賺取一部分成本,結果先是公債危機,又是白銀危機,金融風潮一場接一場,大樓的出租率很低,大陸銀行為此入不敷出、苦不堪言。中國銀行因此也將原本設想出租的部分樓層省去。這一省,首先就砍掉了雙塔的其中一座塔,大幅降低了高度。

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開工之初的中國銀行大樓

從公和洋行這一方面來說,它雖然應邀設計了34層雙塔高樓的方案,但僅僅是推出了一個概念性的設計方案,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公和洋行應中國銀行方面的要求,對設計方案一再進行調整,降低高度,以節省經費。公佈在1935年第1期《建築月刊》上的34層雙塔樓的設計方案,雖氣勢恢宏,但配圖文字中卻也提到因受金融危機影響,中國銀行擬減低層高。

“該行當局鑑於社會百業蕭條,經濟衰落,費資千萬,建造高廈,尚非當務之急。故已酌量減低層數,以求撙節雲”。

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施工中的中國銀行大樓

回溯歷史,可以看得很清楚,一座城市的高度,不在於樓有多高,而在於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在於市民的現代化意識之高低。中國銀行的全部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100年來,它通過金融方面的創新理念,推動了近代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上海和中國走向現代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外灘中國銀行樓高之謎

中國銀行大樓今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