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你真的瞭解麼?並非越大越好

購置新房是件開心事,許多人入住後會仔細丈量各個房間面積,卻往往發現使用面積比產證面積少了一大截,心裡難免犯嘀咕:重金購買的房子怎麼縮水了?是黑心開發商缺斤少兩嗎?其實,各地的房屋銷售和產證面積都由政府指定的測繪機構出具,準確性還是有保證的,這種現象背後是得房率在作怪。

得房率你真的瞭解麼?並非越大越好

一、什麼是得房率?

房屋建築面積由套內面積和共有面積組成。套內就是房主走進自家大門後的區域,包括臥室、廚房、衛生間、陽臺等,也是大家能自己能量測到的面積。

共有面積是大家走進自己單元或樓棟後的區域,比如一樓的門廳、上樓的樓梯電梯、每層的過道等,大家都會使用的面積。共有面積分不開,只能按照每戶套內面積分攤給各戶人家。

所謂得房率就是套內面積和總建築面積(包括分攤到的共有面積)的比值,因此同樣使用面積,如果分攤到的共有面積不同,得房率和建築面積都會不同。購房時,營銷人員都會出具權威機構出具的測繪報告,上面有建築面積、套內面積等指標,很容易算出得房率。

二、得房率怎麼差得那麼大?

有時候,類似的房型,得房率會差得很大。有買二手房經歷的人往往深有體會,中介帶看的幾個房屋建築面積差不多,但是走進去感觀差距很大。仔細比較,幾種情況會造成得房率差異:

一是多層和高層的差異,高層需設置電梯,往往得房率低於多層。同樣建築面積,高層是兩房,多層可能是三房,原因就在這裡。

二是公共門廳等部位的差異,往往越氣派的樓盤得房率越低。為什麼?氣派通過大門廳、大走道、大電梯來實現,但是也消耗了套內面積。

三是房型搭配的差異。一梯一戶、一梯兩戶、兩梯四戶等不同戶型組合形式對得房率影響也很大。一梯一戶,一個電梯的共用面積需要一戶分攤,當然比一梯兩戶得房率低。

得房率你真的瞭解麼?並非越大越好

三、得房率越高越好嗎?

其實得房率也並非越高越好,如果一套房子的得房率是100%,那這套房子肯定是沒有樓梯和過道的。這樣的房子如何住人?還會有人要嗎?

得房率過高會降低居住質量。如果得房率特別高,只能說明樓梯的寬度、公共走廊、電梯等配套不是很完善。樓梯、電梯間、走廊等公攤面積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公攤面積大也不一定是壞事,雖然住房實際使用面積相對少了,但公共活動空間也相對大了,居住的舒適感也會提升。

“得房率”影響的是自己所購置住宅的使用面積,衡量著一套住宅在使用中的舒適度。但在對於“得房率”的數值大小進行選擇時,不應該片面的一味選擇高數值,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全面的進行考究。

四、影響得房率的因素分析

而塔樓結構可實現一梯多戶高容積率,但“得房率”通常僅為75%,因為除了電梯井、配電機房等都算作公攤外,一層多戶的設計形式也導致空間難以有效利用。

除了建築形態不同,有些開發商會通過其他方式提高“得房率”,在不額外增加公攤的程度上,從戶內設計方面儘量擴大使用面積,撒手鐧就是半封閉陽臺和大飄窗。

得房率你真的瞭解麼?並非越大越好

五、從戶內設計方面儘量擴大使用面積,具體說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房型結構(幾梯幾戶)。例如一梯多戶可能與一梯二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相差無幾,可戶數增加了,總套內建築面積增加了,則每戶需要分攤的公用面積就會減小。

2、樓盤形態。一般來說高層得房率低,小高層次之,多層則得房率較高。

3、物業類型。一般來說板式得房率高,疊式次之,點式則較低。

4、公共活動區域大小。一般來說,高品質的物業多建有高挑大堂,寬敞電梯、室內車庫,這些都會佔用到大量公攤面積,故得房率相對較低。

5、何種面積不算做公攤面積?

車庫、會所等具備獨立使用功能的空間;售樓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為多棟房屋服務的警衛室、管理用房、設備房等,都不算做公攤面積。

六、如何挑選合適得房率的房屋

我國一般依據建築面積計算房屋價格,購買相同建築面積的房屋,得房率越高,實際使用面積越大,比較合算。因此同等條件下,我們一般應該挑選得房率高的房屋。

當然,得房率太高過高,意味著共用面積被壓縮得過小,也會影響居住的舒適度。比如香港的建築,一梯十幾戶、過道又特別窄,我們就未必習慣。以筆者的經驗,一般的高層,得房率在75%以上就可以接受了,80%左右就很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