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的拉夏貝爾 中國版“ZARA”最近經歷著錢荒

利潤驟降 公司破產 庫存承壓 縮減門店

作為首家“A+H”上市的國內女裝龍頭之一,原本“錢”路一片光明的中國版“ZARA”拉夏貝爾最近卻在經歷著錢荒。

持續虧損

10月30日,拉夏貝爾發佈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拉夏貝爾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為57.5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2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由盈轉虧,減少44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9.13億元,同比下滑645.2%。

據瞭解,這是該公司前三季度營收首次出現下滑。作為國內女裝龍頭之一,有中國“ZARA”之稱的拉夏貝爾2014年10月在香港上市,上市之後走過了一段高速發展時期,2014年—2017年公司收入不斷增長,複合增速達到13.17%。2017年9月,野心勃勃的拉夏貝爾再次登陸A股市場,成為首家在“港交所和上交所”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

事件的轉折從2018年開始。據拉夏貝爾2018年年報披露,公司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01.59億元,同比增長13.08%,較上年按照總額法確認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58%;實現歸母淨利潤-1.60億元,同比減少132%;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45億元,同比減少164.43%。公司平均毛利率由67.73%降至65.33%。

分季度看,拉夏貝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0.06億元、21.35億元、19.45億元、30.90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74億元、6169.6萬元、342萬元、-3.99億元。也就是說,公司的虧損集中在2018年第四季度。

斷臂求生

公司在解釋業績下滑的原因時提到,銷售端下滑、公司主要佈局的渠道百貨和購物中心客流下降,消費端存在壓力(尤其體現在2018年三四季度),同時公司清理和消化庫存,致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率同比下降2個點多,毛利額同比減少4.3億左右。

新金融記者走訪了拉夏貝爾位於天津的門店,有限的店鋪裡充斥著近十個拉夏貝爾旗下的品牌,全場3.5折的促銷活動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然而真正消費的人卻是不多。

“這似乎是一個一年四季都在打折的牌子。”店內,一名消費者在談及拉夏貝爾時對新金融記者說道:“平常基本都是五折,趕上重大節日、換季或者品牌週年,優惠力度更大。但是也正因如此,偶爾看上了正價商品,就算價格不貴,也會覺得直接買下好像有點吃虧,所以還是會等到打折時再入手。”

此外,對於在店內消費的用戶,拉夏貝爾的銷售人員還會向其詢問是否要加入其品牌的微信特賣群,在群裡,銷售人員會發一些服裝特賣的信息以及員工內購的優惠券等。據該銷售人員透露,此次打折促銷已經進行了數月,在談及未來還會持續多久時,她表示:“直到賣完為止。”

在反思業績下滑的原因時,拉夏貝爾方面表示,對外投資小品牌虧損拖累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2015年起,拉夏貝爾加大對外投資力度,投資合作了一些小品牌。2018年,公司負責投資的控股子公司虧損1.2億元、同比減少1.4億元;另外參與投資的基金以及聯營企業2018年投資收益同比減少5000多萬元,投資收益方面總體同比減少2億元。

無奈之下,拉夏貝爾只能“斷臂”求生。

今年5月,拉夏貝爾以2億元的價格出售旗下控股子公司杭州黯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4.05%的股權,後者擁有知名線上品牌七格格。該公司2018年營收5億元,獲得淨利潤0.69億元。

10月16日,拉夏貝爾再度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傑克沃克(上海)服飾有限公司持續虧損,無法繼續經營,擬向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男裝品牌傑克沃克於2009年成立,2015年5月,拉夏貝爾向傑克沃克注資7500萬元直接持有後者69.12%的股份。2018年,傑克沃克營業收入1.71億元,虧損達1.62億元。

“多品牌並不是壞事,但必須基於主品牌非常成功的基礎上,主品牌帶動副品牌的共同發展才更有成長機會。”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對新金融記者表示:“拉夏貝爾以女裝為主,投入男裝業務本身就是不務正業。男裝品牌持續虧損,拉夏貝爾主業自身難保,破產也是無奈之舉。至於其他控股子公司,在拉夏貝爾主業未恢復之前,如果子公司需要繼續輸血,未來破產的可能還是存在的。”

收縮戰線

早在2012年起,拉夏貝爾就確定了“多品牌+全直營”的發展模式,通過自主研發或資本併購收入麾下的品牌多達十數個。此外,公司實體門店的數量也在飛速增長,2014年—2018年期末數量分別為6887家、7893家、8907家、9448家、9269家。

然而今年以來,拉夏貝爾不僅大幅收縮戰線,並且開始由直營模式逐漸轉向了加盟模式。

新金融記者從拉夏貝爾公告瞭解到,拉夏貝爾及旗下品牌今年前三季度關閉直營店4517家,加盟店或聯盟店新開761家,門店總數量比2018年末淨減少3756家,相當於每天淨關閉約14家門店。

在程偉雄看來,拉夏貝爾的核心問題正是他們一直引以為傲的“直營+多品牌”的運營模式。“從一線北上廣到小縣城乃至鄉鎮,拉夏貝爾一直堅持直營,這就造成經營成本投入很高、投資期長、見效慢。此外,總部對各個直營店的管理能力較低,近萬家門店管理起來容易失控,管理細節、管理效率和效能反而受到制約。”

拉夏貝爾方面表示,2018年下半年開始,公司主動進行門店收縮調整,加快關閉虧損或低效店鋪,更加註重開店質量、放緩新開店速度,關閉門店、加速攤銷。

在程偉雄看來,這些自救行為依然杯水車薪,如果未來沒有新的融資通道,零敲碎打的方式讓拉夏貝爾很難破局。

“拉夏貝爾具備國內A+H的服飾上市公司資源,如果不是實控人股權質押爆雷,融資通道應該是非常暢通的,但時至今日拉夏貝爾資金鍊持續惡化,未來不排除企業重組,或實控人退居幕後或出局的可能。”他對新金融記者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