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沒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它在膨脹是因為它在長大?

雲淡心平


如果宇宙是一個生命體,我們地球就是這個巨大生命體中的一個細胞,人類只不過是這個巨大細胞中的極小電子而已。


循環經濟齊


你看哈,如今利用望遠鏡向地球四周望去,都一個樣子,星系的密度、形態樣貌都差不多,但是反觀我們的人體,各個器官、介質、脂肪、肌肉纖維等等,密度都不同吧,細胞的形態也有所不同,所以,最起碼宇宙不能像題目所說的那樣是個生命,當然了,宇宙有可能是人類無法想象的“生命”。

宇宙大爆炸比作剛出生,之後的快速膨脹比作成長,但現有的理論認為宇宙的物質在最初的三分鐘就已經確定了到底有多少了,以及宇宙未來會不會形成星球、生命等等,這些事情在最初的三分鐘內就決定好了,這138億年來,宇宙的總質量不會增加或減少。反觀人體呢,隨著攝入能量,不斷地長大長胖,人體的總質量是不斷變化著的。

另外我們知道了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信息傳遞的速度最快還是光速,但對於宇宙這麼大的範圍的話,生命體內部通訊甚至可以延遲上億年,上百億年,因為宇宙的直徑就很大很大。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生命體呢,嚴重遲緩,舉個手,或者抬個頭都得需要上億年或者更久。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學船塢


宇宙本身確實是個巨大生命體,而且,這個巨大生命體,就是我們自己。

匪夷所思嗎?

這沒有開玩笑,或者更準確說,就是我們的自性,它過去如此,未來如此,一種近乎永恆的存在。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說得非常好,意識即宇宙。你有沒有想過,你所認識的宇宙,是安全按照你的觀點而存在的?你想看到花,他就是花,你想看到樹他就是樹?

當然你可能把這叫做唯心主義,但是現代科學有個巨大進步,量子力學已經開始如此描述了。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我們不妨以上帝視角看下我們自己:站在太陽系邊緣看地球,地球僅相當於電腦屏幕上一個像素點,僅僅是在太陽系,我們的地球已經變成了一顆塵埃。而銀河系至少有2000億個太陽系這麼大,在銀河系尺度裡,地球已經不存在了。而銀河系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那麼生活在一顆連塵埃都算不上的星球上的微生物,他對宇宙認知的侷限性有多大呢?

你認為螞蟻對地球的認知,會比人類更多嗎?或者,讓螞蟻來描述宇宙的難度會不會等同於,讓螞蟻理解人類的哲學和藝術?

再比如,蜉蝣,朝生午死,你讓他如何描述春夏秋冬?

對它而言,或許一碗水就是整個宇宙。

人類何嘗不是如此?人類只不過是大一點的蜉蝣而已,我們很難理解有的星球上的生命高達數十萬年的壽命(假如有),和超過萬億個銀河系那麼大的生命體(假如有),同樣不能理解生命的形態可是是固態,液態,氣態,甚至離子態。

我們也同樣不能理解為什麼欲界天的人一個微笑就能完成人類的交合,更高階天人的孩子從膝蓋從肩膀上出生。

這就是人類認知的侷限性。

為什麼有人打坐入定後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看到平常看不到的人和事,而且這些事還可以驗證?比如李素雲。

或許可以這麼理解,很多事物的形態,包括宇宙,很多事物的一生,都是一種量子態的全息能量場,它沒有大小,沒有過去和未來,只有現在,只有和他頻率一致的生命體,才能和他共震,接受它的信息。

所以,宇宙不過是自性的一種顯現,而且它確實存在,只不過顯像方式可能會誤導你罷了。


M3星系來客


我們總喜歡把宇宙看成一個生命體,而我們於宇宙則被認為是細菌。就像我們和細菌一樣,細菌永遠不知道他生存的宿主有多大,又是長的什麼樣子。



雖然把宇宙想象成一種我們無法認知的生命體沒什麼毛病,但也僅限於幻想而已。嚴謹的科學並不認為宇宙擁有生命,宇宙不具備生命的特徵。宇宙中的星系和星球之間是真空狀態,缺少最基本的物質交流,唯一可以交換的只有光。而這對於生命的組成形式顯然不可能,生命體內需要頻繁的物質和能量交流,而宇宙似乎並沒有如此。



題目中說宇宙膨脹是生命體在長大,這更是無稽之談。如果宇宙像人一樣長大,則需要吃東西。而我們並沒有觀察到宇宙“吃”東西進來,也沒有觀察到宇宙突然產生物質。宇宙中的物質都是奇點爆炸的時候就存在的,後續根本就沒有任何新物質誕生。



還有,如果宇宙是個生命,那麼其體內不應該就我們一種“微生物”,而是應該很多種。可是,我們幾乎尋遍周圍,並沒有發現其他生命。

所以,宇宙不可能是一個生命體。


科學探秘頻道


這是一個腦洞問題。
科學類問題的理解、解釋和創新,其思路有如下幾個方向:

一是嚴謹的有依據的、現實中已經發生的、或者雖未發生但通過邏輯性的推導有可能發生的,那叫科學。

二是以清晰的邏輯為基點,放飛思想,天馬行空,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湧前無先例之靈感,生意想不到之奇效,那叫科幻。

三是無視章法,摒棄邏輯,只講千奇百怪,不講依據來源,那叫奇幻。

四是存偽造假,以偽證偽,掩人耳目,似是而非,那叫偽科學。

本問答屬於以上哪種範疇呢?好像都沾點邊啊?不是因為別的,是題目的:腦洞也未免太大了。
以現有的科學知識層次來理解,如果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那麼這個生命體與我們身邊現實中的生命體是多麼的格格不入。

現實中的生命體在信息傳遞上是高效和快捷的,動物大腦的運作和肢體的協調在瞬間就可以完成。

而宇宙如果是生命體的話,從這頭到那頭傳個信息動轍就要上百億年(因為光速是速度上限),那麼宇宙這隻蝸牛的反應速度也是實在是慢得讓人受不了啊?

請問,宇宙平時都是怎樣生活的?他(它?)有爹嗎?有妻兒嗎?說話嗎?吃飯嗎?上網嗎?裝B嗎?…想都不敢想。


忒孤雅


如果僅從想象的角度可以這麼說,如果宇宙是一個生命體,那麼我們都是寄生在宇宙中的微生物。但我們討論的是科學問題,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宇宙是一個生命體。

類似的想法很多,比如與宇宙是一個細胞。但是終究是想象,而且是不符合基本科學原理的想象。你可能會反駁說,沒有經過科學證實的難道就不可能存在嗎?是的,不符合人類已知科學原理的都只能算作想象,也不能當作科學猜想。

如果對任何事都持懷疑態度,都僅靠想象,那還要科學研究幹嘛?直接用腦子想想不就好了!科學講究的是嚴謹,不是模稜兩可、似對非對。

宇宙誕生於大爆炸,目前在加速膨脹。沒有任何實驗證據表明,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的數量在增加。由此可見,把正在膨脹的宇宙比作正在長大的生命是不恰當的。


科學探索菌


如來宇宙直徑(7)

2018.5.6統計:

我們的宇宙----"如來宇宙"由於前階段非常努力地大力奪取許多個外宇宙精華,從而導致"如來宇宙"直徑己經爆漲到336421.6742億光年.

最初"如來宇宙"創造成功後的直徑僅有5000億光年.

我們宇宙裡存在的星系數量也就上漲達到64272761.56384189億個星系.

現今"如來宇宙"的自轉的轉速己達到96.38765萬億公里/分鐘.

最初"如來宇宙"的自轉的轉速達到7000億公里/分鐘.

2018.5.4起全天下共劃分有108x2N個宇宙.大多數宇宙直徑是5000億光年左右.

我們宇宙每400億年就是一次小輪迴,每6000億年就是一個大輪迴.我們現處於第三次大輪迴中的第15次小輪迴的第193億年時代.即還有207億年後這次大輪迴才結束而進入第四次大輪迴的第一次小輪迴的進化之中.

全天下共有108x2N個宇宙存在,均各自不斷輪迴進化之中.


宇宙時空聯盟


你需要了解一點狹義相對論,然後才能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幻……

.

假定一個速度為0.8倍光速的火箭A上邊發射出一個0.8倍光速的火箭B;且假定張三在火箭A上,李四在地面上。

.

那麼,在張三看來,火箭B的速度是0.8倍光速;而在李四看來,火箭B的速度是1倍光速(這是個簡單近似的數值),而不是1.6倍光速。

.

也就是說,李四認為兩支火箭之間的速度差別是0.2倍光速。

.

那麼,火箭B什麼時候才能和火箭A之間達到0.8光秒的距離呢?

.

在張三看來,只需要1秒的時間,兩支火箭之間的距離就可以達到0.8光秒。

.

而此時,在李四看來,已經經過了4秒的時間。

.

現在考慮一支1倍光速的火箭上發射出了另一支一倍光速的火箭。

.

在火箭上的人看來,兩支火箭之間的距離(其實是空間)以光速在膨脹。而在地面看來,兩支火箭其實從來都沒有分開過……

.

我想這個簡單的思想實驗可以幫助你理解黑洞為什麼連光都無法逃逸,以及黑洞內部的情況。


碗豆什錦菜


宇宙有沒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它在膨脹是因為它在長大?

一個非常不錯的腦洞,從生命不限種類的方式考慮了宇宙由來這個問題,從哲學意義上來理解甚至以此寫一篇科幻短篇都沒有什麼問題,但現在討論的是科學,我們無法將生命無限制上升到宇宙的尺度,必須以嚴肅的態度來對個問題!

宇宙就是一個超級文明手中玩的彈珠,也許這就是科幻片帶給大家的擔憂!也有很多朋友想象過如此恐怖的結局,但這將牽扯出另一個問題,請問超級文明所在的宇宙是否也是更高級文明手裡的玩具呢?如此無窮無盡,什麼時候會是個頭呢?

就像這個被打印在玻璃球裡的3D宇宙地圖,假如這個代表一我們的宇宙,是一個智能生物,那麼請問它又被什麼宇宙所承載?那個承載它的宇宙又被承載於何方?儘管可以腦洞,但問題的答案卻無法腦洞,必須有一個科學依據!

儘管宇宙的大尺度結構與人大腦的神經元結構很相似,但這宇宙中....其實不需要宇宙,我們地球上即有很多相似的物質結構,是否這些都可以類似歸類?當然我們以如此方式去理解宇宙的結構似乎並沒有問題,但將這無限制聯想起來那是否是一種臆測?

暴漲的宇宙其實用暴漲並不足以形容整個宇宙是如何擴張的,因為宇宙的暴漲並非爆炸,而是一個時間與空間以及物質的分佈過程,在一片混沌中開闢出一個宇宙,而這個宇宙將隨著空間的不斷膨脹而越來越大!當然這中間仍然有太多的過程需要研究與確認,而我們的科學正在被不斷充實,這就是我們人類文明的成長過程,不斷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永無窮盡!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首先,必須界定生命的概念。生命的概念涉及多個自然學科,非常複雜,多少年一直有所爭論,莫衷一是。

但目前比較靠譜的共識為生命應該是碳基的,是可以複製的信息系統,且複製重複過程中必須且能夠變異的。將宇宙稱為生命體,在人文學科範疇內不排斥,而且富有想像的空間,新奇好玩,引人入勝。但自然科學,換言之,嚴肅科學目前不支持宇宙作為一個超級生命體來進行猜想和研究。當然,用來作為科普的比喻,還是很有意義的。

宇宙膨脹是二十世紀的重大發現。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通過堅持不懈的觀察和分析,確認宇宙並非傳統認知上的靜止狀態,而是在持續膨脹之中。並確定了膨脹的速率,即哈勃常數。這不僅改變了愛因斯坦等理論物理學大咖對宇宙模型的思維定式,而且作為一塊堅實的基石,構建起了今天宇宙大爆炸的假想理論。從發現宇宙膨脹到宇宙大爆炸的假想,令人充滿了遐想,顛覆了靜態宇宙,我們頭頂上浩瀚星空越來越像一個鮮活生動的生命體,它似乎在一天天長大。

於是,人們將宇宙想像成與人類生物一樣的龐大生命,這是非常恰當的。人類就是在這樣的不斷的異想天開中發現了大千世界一個接一個的奧秘。因此,宇宙如有食色性特質的生命,非常形象,有利於人類瞭解宇宙,觸摸宇宙,探索宇宙。

儘管如此,人類對宇宙未知世界的認識還處於幼兒期。如果將宇宙比作一個巨人的話,目前的人類只是看到了一隻小小的腳趾頭。回到宇宙膨脹的話題上來,哈勃的發現並沒有成為一成不變的定論,人類在繼續探索中發現宇宙在加速膨脹,甚至遠離的星系正在超光速膨脹,哈勃常數也成為哈勃參數,這就使宇宙的演化變得更為撲朔迷離,疑團重重。

這就好像小學生在用圓規畫圓,畫得越大,圓周外界的視野空間也越大。這期間,人類從宇宙膨脹與宇宙運動中發現了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的可能性,還發現了愛因斯坦生前糾結的引力波,中微子等,但這些玩意到底是怎麼回事,宇宙理論如何與量子力學實現大一統的和諧,還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

宇宙已知的密碼,都是由作為高級生物人類所發現的,這是非常奇妙的事。我們想像我們的後代,後代的後代,終將有一天會破解宇宙DNA,併為人類生存與延續打造更為安全的護身符,這又是多麼奇妙的事情啊!人類 ,在宇宙懷抱裡是多麼渺小的人類,竟然能像解剖麻雀一般來探知宇宙,我們這樣的智慧生命是多麼的偉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