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咸豐十一年(1861年),清軍攻佔安徽省會安慶,給了迴光返照的太平天國以致命的打擊。作為太平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機動打擊力量,陳玉成集團自1858年廬州會戰以來幾乎所向披靡,卻在解圍安慶的大會戰中一敗塗地。

手握十萬重兵的陳玉成為何奈何不了兵力不足五萬的湘軍?昔日的手下敗將曾國藩贏在哪裡?

曾國藩的眼裡只有安慶,想調兵?沒門!

自1853年第一次西征算起,太平天國統治安慶長達八年之久。這期間,清廷時刻都在盤算著重新奪回這座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湘軍苦於兵力不足,曾經試圖速戰速決,結果在三河鎮之戰中遭到陳玉成、李秀成兩大精銳集團的夾攻,名將李續賓所部六千人全軍盡墨。

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忠王李秀成

慘痛的教訓使湘軍上層進行了為期一年之久的內部整頓,最終確定了進攻退守的「保楚」、「謀皖」戰略。1859年,曾國藩上疏清廷《遵旨悉心籌酌折》,確定了先剪枝葉、後拔根本的戰略計劃,決定集中湘軍全部兵力發動安慶會戰。

1860年5月,湘軍在水師的配合下攻陷安慶下游的重鎮樅陽,隨即包圍安慶。一場以爭奪安慶為目的,規模空前的大會戰就此爆發。

縱觀全局,清軍除了以湘軍為中心的西線,還有以蘇杭為戰略後方、以江南大營為支撐點的東線,以及對付淮河流域捻軍的北線。湖北巡撫胡林翼曾建議另闢蘇北、江浙兩大戰場,再加上集結於安徽的湘軍,三路大軍分進合擊天京。

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胡林翼

但是曾國藩已經吃夠了分散兵力、處處捱打的苦頭,所以堅決反對開闢新戰場和三路出擊,堅持「非皖莫顧」的方針,排除欲將戰略重心他移的各種干擾。

太平軍擊潰江南大營後建立了蘇南根據地,在經濟上給清廷以沉重打擊。咸豐皇帝數日內三下詔書,「令曾國藩統領所部各軍赴蘇常」。曾國藩有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氣魄,近乎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主張,堅決不撤安慶之圍,只是分兵南岸進駐祁門,算是給了咸豐一點面子。

曾國藩鐵了心要打下安慶,誰也別想從他手中調走一兵一卒,甚至在英法聯軍兵臨北京,清廷徵調湘軍頭號悍將鮑超三千人馬北上勤王時,曾國藩都設法拖延,終於不了了之。

歷史證明,他的固執是正確的。

紙上談兵的「圍魏救趙」泡了湯

樅陽失守後,太平天國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下一階段的戰略部署。總領朝政的幹王洪仁玕獻計: 「取百萬買置火輪二十個,沿長江上取。另發兵一枝,由南進江西,發兵一枝,由北進蘄、黃,合取湖北,則長江兩岸俱為我所有。」

洪仁玕的設想即「二次西征」,其具體部署是:英王陳玉成率所部循長江以北,忠王李秀成統所部沿長江以南,兩軍相約會攻武漢。屆時曾國藩勢必抽調圍攻安慶的湘軍回援,安慶之圍不戰自解。

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曾國藩

洪仁玕自以為得意的「圍魏救趙」其實毫無新意,因為就在兩個月前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時剛使過這一招。再高明的計策也不能連著用,因為你的對手並不傻。

根據作戰部署,陳玉成所率機動兵團沿長江北岸向武漢進軍,一路勢如破竹。面對兵臨城下的大批「長毛」,武漢城內一片恐慌,就連素稱「胸有大略」的湖北巡撫胡林翼也沉不住氣,罵自己是「笨人下棋,死不顧家」,立即率本部人馬回援湖北。

老謀深算的曾國藩一眼就識破了太平軍「二次西征」的戰略意圖: 「群賊分路上犯,其意無非援救安慶。」他反覆告誡身處前線的曾國荃不要被假象所矇蔽,無論如何不可以撤安慶之圍。

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曾國荃

檢討太平軍「二次西征」的戰略決策,可知最高決策當局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純屬紙上談兵。在安慶危在旦夕之際,卻從江浙一帶調動大軍,千里迢迢趕赴武漢,彷彿太平軍將士都是不用吃飯睡覺不知疲倦的天兵天將。

李秀成對洪仁玕的計劃毫無興趣,只是率軍到皖南轉了一圈應付了事,就繼續揮師東進,去經營他那最具經濟價值的「蘇福省」去了,只留下陳玉成一人唱獨角戲。

陳玉成對孤軍攻打武漢缺乏信心,只好原路返回,率領因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大軍向圍困安慶的湘軍發起進攻,正中了湘軍「圍城打援」的圈套。曾國藩以不變應萬變的對策,徹底攪亂了太平軍的全盤計劃。

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太平軍

英王昏招迭出

少年成名的陳玉成是公認的太平軍第一悍將,曾國藩對他的評價是十三個字:「自漢唐以來,未有如此賊之悍者!」不過,古來名將智勇雙全者極少,驍勇善戰的另一面則是有勇無謀。

據記載,陳玉成所率大軍進攻武漢時,兵力大約十萬左右,相對於湘軍有明顯的兵力優勢。當他率軍東返時,卻莫名其妙地在黃州、黃梅、宿松等地分兵留守。按每處留守一萬人計算,陳玉成帶到安慶的兵力最多不過兩萬人

區區兩萬人想擊破依託堅固工事的五萬清軍談何容易?除非有著明顯的戰鬥力優勢。但金田起家的「廣西老弟兄」在天京事變的內訌中損失殆盡,天國的狂熱信仰也隨之破滅。從此,人數越來越多且裝備了洋槍洋炮的太平軍戰鬥力卻在持續下降。

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影視劇中的英王陳玉成

無論局勢如何不利,安慶既是陳玉成的根據地,又是天京存亡所繫,他不拼死力救是不可能的。於是,陳玉成在集賢關外的赤岡嶺築營四壘,在安慶城北的菱湖北岸築營十三座,做好了與湘軍決一死戰的準備。

此時,又一件莫名其妙的事發生了。陳玉成派平西主將吳定採率一千餘人進駐安慶城,幫助守將葉芸來守城。吳定採原本是李秀成手下很能打仗的優秀將領,卻被派到危在旦夕的孤城內去執行近乎送死的命令。至於陳玉成是何用意,無從得知。

正當陳玉成在安慶力戰清軍時,幹王洪仁玕率軍兩萬多人前來增援。洪仁玕全無帶兵經驗,軍事指揮只能借重於老將林紹璋。林紹璋資格很老但能力很差,當他得知清軍分兵四路攻來時,居然未戰先逃。陳玉成寫信大罵林紹璋:「殿下之兵,一戰未開即行自退,如誤大事,是殿下一人所誤也。」

清軍在擊敗洪仁玕、林紹璋後,陳玉成處於前後受敵的境地,他看到與來援的太平軍會師已不可能,而靠他自己原有兵力已難救安慶之危。便決定留驍將劉瑲琳率精兵四千堅守赤岡嶺,他自己率部到桐城,企圖會同洪仁玕、林紹璋及一部分捻軍再度反攻安慶。

陳玉成之所以讓劉瑲琳部孤軍堅守赤岡嶺,是想將其作為援軍到達後進攻安慶的基地。不過事實證明,陳玉成這一部署是個大大的昏招。

孤注一擲的總攻血流成河

看到陳玉成大軍離開,赤岡嶺只剩下四千守軍,曾國荃立即集中力量發起進攻。儘管劉瑲琳奮勇抗擊,給清軍重大殺傷,但由於孤軍無援,很快陷入絕境。6月9日夜裡,劉瑲琳率領殘存七百餘人突圍,在渡河時遭遇清軍炮艦,全軍覆沒。劉瑲琳身負重傷被俘,慘遭肢解虐殺。

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外國人筆下的清軍

劉瑲琳所部是陳玉成的精銳部隊,而劉瑲琳本人又是陳玉成的第一號悍將。劉瑲琳的敗亡大大削弱了陳玉成的戰鬥力。

赤岡嶺在集賢關北,本屬戰略要地。如果陳玉成約同洪仁玕、林紹璋、黃文金等三萬多人能擊敗清軍及時趕來,則赤岡嶺在配合援軍進攻安慶清軍中必然起重大作用。可問題是,如果援軍不能到達呢?

陳玉成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一可能,他似乎覺得戰局一定會向他想的方向發展。事實證明,他大錯特錯。作為一個軍事將領,戰爭的任何結局都必須有兩種以至多種準備,而陳玉成卻只有一種準備,焉能不敗?

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影視劇中的安慶太平軍守軍

1861年8月25日,陳玉成在安慶城裡彈盡糧絕而援軍又無望的情況下,向安慶外圍發起了孤注一擲的總攻。

陳玉成親臨前線督戰,命太平軍將士每人揹負一束茅草,企圖用茅草把壕溝填平。火力不足的太平軍在湘軍八百杆抬槍及眾多火炮的打擊下死傷慘重,層層疊加的屍體填滿了壕溝。

整整一天激戰,湘軍耗費了火藥17萬斤,鉛子50萬斤,密集的火力讓太平軍的自殺式衝鋒一無所獲。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曾國荃甚至親自提刀上陣,將突破陣地的小股太平軍悉數殲滅。

解圍安慶之戰:英王陳玉成十萬大兵,為何打不過五萬湘軍?

清軍使用的抬槍

如此激戰了幾個晝夜後,安慶城外已是屍橫遍野,長江水一片血紅。在付出上萬人的傷亡代價後,陳玉成依然無法突破湘軍防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湘軍用地雷炸開城牆,攻入城內,把早已餓得奄奄一息的一萬太平軍殘兵殺得乾乾淨淨。

至此,決定太平天國生死存亡的安慶保衛戰以太平軍失敗而告終,湘軍既攻下了安慶,又重創了陳玉成集團,徹底反客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