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七十多歲的老人每天還在給兒女做飯,這樣應該嗎?

小蝸牛🐌


有那樣的老人是兒女的福氣!

沒有該不該的,七十多歲還能給兒女做飯,肯定那個老人挺能幹,不然就是兒女不講究。一般七十多歲的老人眼花耳背,做事情不利落,更不要說給兒女做飯了。其實老人能做,會做,做做也好,做慣的人閒著也無聊,人勤勞的手腳,頭腦會靈光點,人不學要落後,刀不磨要生鏽,只要她不覺得辛苦,她願意做就讓她做吧,只是兒女別把老人做飯當做理所當然,她哪個時候做不了,不想做了就自己做。

我想我老了不管多大年齡,只要我能做,我也會做的,老了不找點事做也無聊,不可能閒著啥事不幹吧。


吳安秀13


70多歲的老母親還天天給我們做飯好嗎?

這個問題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像我婆婆,馬上73歲了。每天一早,我到公司吃早餐、上班。

先生也是,可以到單位吃早餐。但是,先生往往會在家陪婆婆吃早餐,然後步行去公司上班。

中午,先生又步行回家,陪婆婆午餐。很簡單隨便吃點,很多時候都是麵條。

晚上我回家後,我們三口人一起吃飯。一般兩菜一湯什麼的。如果菜多了,我們還會勸婆婆少做點。可是,她往往還是會多做。吃不了的,都便宜了那條大狗。

我早就問過婆婆,如果不行咱們就請個鐘點工或保姆,幫助她買菜做飯收拾家務(其實沒那條件,我就是試探婆婆能行不。當然,如果她確實體力不行,我們又必須上班,至少鐘點工還是應該考慮的)。

但是她的回答是,不!

她不喜歡家裡有外人。

還有,每天拖個拖車去買菜,對她而言,就是社交活動。

要知道,公公在時,她唯二的工作就是照顧公公,和我們倆的晚餐。公公不在了,她的心空了,如果在一點事情都沒有可做的,估計她會更了無生趣。

就像昨天吧,週六,我們要去我父親家看他們,跟她說我們不會在家吃午飯晚餐。早餐是我們自己做的。

結果,她說那就不去買菜了。然而,在家坐立不安了幾遍,她還是拖了拖車說,我還是去看看有啥買的。

所以,如果老人還能動,適當動一下也是好的。

但是,我們會承包洗碗、拖地等事務,讓她丟了碗,就可以去休息。不過她的休息,也就是看不完的電視。

如果不能動了,晚輩還是應該承擔一切家務,並照顧老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一代撫養一代,一代反哺一代,這是人類的自然規律。


雲是鶴家鄉680


這個問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老人心甘情願,以此為樂。一種是力不從心,非常勉強。我們家屬於抱團的那種,當初女婿讀博,留學,女兒外孫一直就在我的身邊,兒子下班也幫我哄外孫,我老公是美食家,我跟他學會了很多做菜的手藝。自從娶了兒媳婦,女兒怕我累就自已做飯,但都住在一個院裡,做了什麼好吃的互相端過來交換吃,沒事大家到外面去磋一頓。做飯是我的樂趣,看著孩子們吃的開心,我更開心,這不剛給女兒發微信,明天中午讓他們過來吃冬至的餃子。


許大米95


七十多歲的老人還天天給兒女做飯,就太不應該了!

在現實生活中,不管在城裡還是農村,都會有這樣高齡的父母在為兒女天天做飯,他們都在認為自己還有力氣為兒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也說自己很樂意,很開心,正因為這樣,那些兒女也很樂意,也願意接受老人的賜恩,真實這樣不太好,也不應該。

先從年老的父母來講,不要以為自己這樣做是幫兒女省時間省麻煩,父母在兒女真沒時間做飯的情況下,偶爾做做也是可以的,但天天為兒女做飯就不應該了,這樣不單苦了累了自己不說,你天天去做也會讓兒女在心裡上有一種過分依賴的習慣,這樣的習慣會養成一種懶惰的習性,這種惡習性一旦養成了,有一天父母做不了或是忘記做飯了,兒女就會有一種反感的心裡。就算沒有也可,都這麼老了,偶爾做做可以,也不能天天做,畢竟兒女也要學會去做飯做菜,去想去做出自己想要的飯菜口味。

再說兒女,就不要認為父母還能做,也想做。你不去和父母商量一下,叫父母該停下來歇歇了,該享受生活,歡度晚年了!該讓兒女做出可口的飯菜孝敬一下,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的父母了!更何況兒女也要在做飯做菜中去感受生活,一對夫妻有好多感情也是在一起做飯做菜中培養出來的!一天再苦再累下來,通過做飯做菜也能讓苦累煙消雲散,這就是生活的樂趣!

建議兒女,還是自己親自動手去做飯做菜好些,說句不好聽的話: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交由他人控制,那就談不上生活了!





小不點追夢


七十多歲的老人每天還在給兒女做飯,應該嗎?

應不應該還得看家庭情況吧!理論上肯定不應該,但實際生活中卻不是這樣的。

我們村有戶這樣的人家,家中兩個老人,一個八十多歲男老人,一個七十多歲女老人,有個兒子和兒媳婦每天早出晚歸的上班,根本沒時間做飯。

每天老人家都是第一個起來,先去菜地裡摘些菜,幹一會活,之後再回來給兒子們做飯,有的時候即便做好了飯,兒子兒媳連吃都不吃一口,起來就急匆匆的上班去了,於是只有兩個老人自己吃。

有時候兒子兒媳下班回來,看到還沒有做飯,也不管老人去做什麼,即便忙了一天,也會被兒子罵,各種埋怨,有時候甚至還破門而出。更可悲的是,有時候老人都把飯菜做好了,兒子兒媳回來還嫌棄寒酸,老人即便有無數委屈,也只能憋在心裡,有時候我們看到,也會莫名的心酸。

不僅如此,兩個老人一年的低保,基本上都被兒子們以各種方式要去,老人連買營養品的錢都沒有。

更不幸的是,老人兒子因為在工地上班,不小心發生意外,腿被機器砸斷了,現在只能待在家裡,老人們負擔更是加重了。



xianbo5201315


我認識一個老奶奶,她不識字,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她很能幹,把一大家四代人的飲食起居都操持的妥妥貼貼。

93歲時,她還上下8樓(沒有電梯)去買回一天的菜和早點。每天做2餐飯,分類收、洗(洗衣機)大人孩子的衣物。

喜歡吃五花肉,喜歡大笑、唱歌,說話語音洪亮,思維敏捷。我們都預計這老奶奶能活過100呢。

可是,老奶奶在97歲那年離世了。

原來她95歲那年,在買菜回家的路上,被一輛摩托車撞至踝關節骨折,臥床半年養傷,此後她的精氣神都明顯衰退了,時有恍惚,再想繼續做家務,已力不從心。

96歲那年,堅持生活自理的她,忘記身後有一桶開水,一屁股坐進去,她又一次因燙傷住院、臥床養傷。

可惜,這一次,老奶奶再也沒能恢復元氣,終因機體功能極速衰退,導致併發症而不治。

老年人,要懂得順應自然,要懂得服老。做與自己年齡、體力相符的事情,不要逞強好勝。


樂呵


我媽媽70多了,天天做飯。每天早上我,我媽,我孩子,一起開車出門,先送孩子上學,然後直接去菜市場,買菜,買早點。回家後,吃過早點,老孃就去打癩子(天津麻將)。中午,騰騰飯吃。中午,老孃睡會一覺。這時,我會把晚上要吃的菜,洗好,切好。老孃醒了,看會電視,我去接給孩子,每天5:30老孃準時開始炒菜!碗誰刷的時候都有,其它家裡的活,都是我幹。老公,只管上班,家務適當幫幫我。就這樣,我覺得挺好,每天,一起出去溜溜,玩會,做飯,也適當乾點家務,很充實。當然,是身體允許。


甘棠遺愛2012


俗話說的好“有狠心的兒女、沒有狠心的爹孃”,很多老人到了晚年為什麼不能夠過上清閒的生活,還要起早貪黑整天忙忙碌碌呢?這也是存在一些願因的,有些老人是由於勞碌習慣了,有些老人是因為兒女整天工作卻不能大富大貴,生活方面一直很吃緊為了幫助兒女……無論怎麼說7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從縫縫補補,節衣縮食的年代走過來的,這些老一輩們經歷了最艱苦的歲月,歷練了頑強的生活……

我們的國家富強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今天我們真的是衣食無憂!

但為什麼很多成家立業已經有了自己孩子的兒女們,還要依賴父母摳父母的錢花,就因為這些老年人艱苦樸素以節約為榮,退休金很高錢花不了,因此兒女們才會啃老。那為什麼有些兒女還要吃70多歲老人做的飯菜呢?是由於很多老人為了自己的家庭做了一輩子飯了,只要能動就喜歡做飯,如果這位老人做的飯不會被兒媳婦、女婿,孫子孫女們嫌棄,這就老人最大的欣慰!也是對老人健康的最大鼓勵!因為“生命在於運動”嗎。

(也許會有人說“既然是生命在於運動,那為什麼不讓老人遛狗、遛鳥、遛彎兒?這些勞動快一生的老人們真的不喜歡。那為什麼不讓老人遊山觀景到處旅遊?這些節約大半輩子的老人們真的不願意這樣浪費。”這些老人們最喜歡的就是“勤勞”和“節約”)


舞歌暢想


這個話題,可能我和大家不同,因為我媽六十歲就沒給我們兄弟姐妹們做飯了。我媽年輕時人生很坎坷,真的很辛苦,生養我們兄弟姐妹七人,很不容易。自從我們各自成家後就沒讓她老人家做過飯,其中我們在外打工把她接來一起住時,都是我們下班自己買菜做飯,她只吃現成的,我家嫂子和弟媳婦也是這樣的沒吃過她老人家一頓飯。現在我媽老了,七十有五了,不吃葷菜,而且疑心還很重,不吃我們任何人做的飯菜,怕我們給她炒菜放豬油,又怕我們沒有拿她的專用鍋給她炒菜。又怕我們刀呀!餐具呀沒洗乾淨,唉!所以現在只有她自己做自己吃了。


用戶4770571603875


我姐兩兒,小兒跟著,我姐做飯可是一把好手,都願意回來吃飯。這倆兒子都有了孩子後乾脆都在一起住,這可害苦了姐姐一邊給他們哄孩子(大兒三個,小兒一個)一天做三頓飯,兩個媳婦們回來等吃上網購物比著來,兩個兒子吃了飯就跑出去不是這事就是那事。每次我們去到姐那玩,姐的抱怨聲從頭到尾。我們說了姐二十多年教他們從小學會獨立,成家後各過各的去,反正他們一家一套房子。姐說:“他們就是不要臉都不想做飯,還有個陰謀就是想把孫子推放到這”。說著說著哭起來!姐就是這樣刀子嘴豆腐心說她沒用,該帶孩子帶,該做飯做,一天到晚就是大嗓門對著不聽話的孩子,孫子懟,在也沒有我小時候那個先笑後說話,溫柔,甜美的姐姐啦!這就是慣壞孩子的毛病,養的廢人,自己總覺得累死累活挺委屈的樣子,其是不放手己害殘了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