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和小視頻有什麼區別?想在西瓜發佈vlog怎麼發佈?

嘉祺文化



用戶精品薈萃


Vlog可以製作成短視頻,但短視頻無法成為Vlog。

這就是我認為他們最大的區別。

商業市場的嗅覺是很靈敏的,每當有一個新的熱點萌芽,資本就會馬上關注。當Vlog的討論熱度漸漸升溫的時候,資本也在快速作出反應。

Vlog是什麼?

通俗地說,那就是視頻博客。“博客”作為一種記錄心情、態度表達的工具,這麼多年來其載體不斷變化。比如早年的長文博客,到近年的短文博客(例如微博),再到以圖片為表達主體的圖博、以視頻為表達主體的Vlog,本質上都是我們宣洩情感、記錄生活的工具。

但同樣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Vlog和短視頻之間也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那就是Vlog視頻,基本是需要博主出鏡的,博主需要以旁述、講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些東西,或表達一些東西。而短視頻內容則更偏向於內容創作,“記錄”的意味不濃,更像是一個一個單元劇,一場一場短時間內的“快閃”表演。

Vlog是觀眾和博主一起體驗某件事情,有一定的參與感和臨場感,而短視頻就只是單純的旁觀者,在觀看一場表演而已。而在內容上,由於Vlog的內容多數是以記錄生活為主,我們能夠看到比較原生態的錄製過程,這些片段雖然是經過剪輯,但顯然不是“表演”,不是預先編排的。這一點對新一代年輕人(95後、00後)來說更具互動性和真實性,對於渴望“走心交流”的年輕人來說,更具吸引力。

在拍攝手法、剪輯風格方面,Vlog的自由度更高,因為本質上這是以視頻形式表達的“隨筆”。Vlog視頻可長可短,可以60秒,也可以十分鐘,不強調簡練,也不強調豐富。



橘子簡訊


在微博上發了《去超市找我媽的情敵》這個視頻後,“馬鯊鯊”的粉絲一天裡增長了10倍。這個視頻在微博的播放量達到600萬次,並獲得多位大V的轉發。這是“馬鯊鯊”的第8個Vlog。在此之前,她的Vlog在微博上最高的播放量是單集30萬次。

2019年, Vlog成為不少平臺努力的方向,投入巨資“花錢買內容”的局面重演。然而,最終決定Vlog走向的,仍將是它天生的PGC屬性和與作者個人IP的強關聯。

短視頻“疲軟”,Vlog混戰

過去三個月裡,眾多平臺圍繞Vlog做起了文章。4月,抖音開放1分鐘視頻的發佈權限,並推出10億流量扶持計劃推動Vlog發展。5月,百度投入5億現金補貼和20億流量扶持,鼓勵用戶發佈Vlog。6月,B站上線“Vlog星計劃”,投入全年500億曝光、每月100萬專項獎金和1億專項站內曝光、“Vlog 領域優秀UP主”認證等,全力發展Vlog。

一年前,Vlog和vlogger還只是活躍在小影、VUE、貓餅等垂直社區裡,主流視頻平臺中,只有B站上有一批Vlogger。2018年9月,微博推出“Vlog博主召集令”,將這個群體推到公眾面前。現在,除了“流量普惠”的快手外,主流短視頻玩家悉數入場。

這並不奇怪。快手和抖音出現前,短視頻其實也一直不溫不火。美拍更像垂直社區,秒拍依附於微博,微視甚至一度被放棄。儘管很多視頻平臺想成為“中國的YouTube”,但中國人內斂的個性、DV在家庭中的低普及率等原因,使“記錄生活”可望而不可及。

隨著移動互聯網整體增速放緩,短視頻也開始有些乏力。在《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春季大報告》中,QuestMobile認為短視頻“行業紅利期已過”。2019年3月,短視頻行業MAU同比增幅只有一年前的1/3,環比甚至出現了過去12個月裡的第一次下滑。

不過行業的競爭卻沒有減弱的跡象。根據QuestMobile的統計,2019年3月用戶打開短視頻App的個數增加到1.7個,選擇在增加。在下沉市場,2019年3月好看視頻的MAU同比增長559.9%,活躍滲透率TGI達到107,在短視頻App中僅略低於快手。

大玩家們對短視頻都志在必得。快手和抖音通過UGC完成了內容和用戶的原始積累,其他平臺再走這條老路很難趕超,因此必須尋找捷徑。意識到UGC的問題後,抖音也在尋求變化。Vlog成了共同的選擇。

Vlog好看,vlogger難幹

和現在快手、抖音上主流的短視頻相比,Vlog更顯精緻。根據微博公佈的數據,超過1/3的Vlog是美妝、時尚、旅遊、美食、運動健身等內容。這反映出Vlog的創作者和觀看者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早期的Vlogger大多有留學背景,也顯示出Vlog“出身不凡”。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精緻的內容難以量產。知名Vlogger井越就認為,Vlog的核心是個體性,好的個體性是不能是被量產的。被稱為“中國Vlog第一人”的孫東山也認為,像拍抖音那樣拍Vlog“幾乎沒幾人能做到”。

Vlog從誕生起就有很強的PGC屬性。“Vlog之父”Casey是職業攝影師。國內知名的Vlogger中,孫東山的本職工作是新媒體內容總監,Cbvivi曾在媒體擔任新媒體總監、井越是職業編劇。策劃、拍攝和剪輯視頻,正是他們擅長的領域。

無論YouTube還是國內最早出現Vlog的B站,Vlog的主流都是橫屏。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Vlog的PGC特點。如果遭遇“水土不服”,豎屏短視頻平臺很有可能失去這塊“蛋糕”。這種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Instagram推出的IGTV,在上線兩個月後的下載量暴跌94%,豎屏長視頻對用戶習慣的顛覆被認為是重要原因。

PGC決定了Vlog的門檻。儘管缺乏明確的定義,但平臺方和Vlogger都認為,Vlog應當是個性化、生活化、高品質的。在B站有1.7萬粉絲的維斯說,他作一個Vlog平均時間是8小時。井越製作一個5分鐘的視頻需要6-10個小時。YouTube上的Vlog一般在10-20分鐘,目前國內Vlog也普遍也在10分鐘左右,僅時長這個門檻,就會擋住不少人。

更重要的是,Vlogger對個人IP的塑造強於短視頻創作者,算法並不足以成為決定傳播效果的因素。對Vlogger而言,獲得粉絲是比視頻播放量更重要的事。井越、竹子、深夜徐老師等知名Vlogger,在微博上已經是金V,而金V在MAU中的佔比大約是萬分之一。即使沒有其他平臺那樣的現金補貼,Vlogger們也不會對微博視而不見。

在運營粉絲的過程中,一定會有Vlogger成為新的“大V”。任何一種新的內容形態出現,都會帶來一批新的“大V”。短視頻出現後,papi醬走紅至今。直播時代,阿冷、若風、Miss等主播圈粉無數。豎屏短視頻也捧紅了代古拉K、費啟鳴、黑臉V等人。

Vlog已經顯示出不俗的造星能力。隨著Vlog的播出,歐陽娜娜的百度指數開始回升。微博上,史裡芬Schlieffen一年獲得110多萬粉絲。對有社交資產的人而言,Vlog是可以嘗試的躍級之路。對具備專業技能的人而言,Vlog則是可以期待的上升通道。

不過,想做個專業Vlogger,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微博上的認證信息顯示,那個一天漲粉10倍的“馬鯊鯊”,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職業是編劇


花點時間工作室


Vlog可以製作成短視頻,但短視頻無法成為Vlog。

這就是我認為他們最大的區別。

商業市場的嗅覺是很靈敏的,每當有一個新的熱點萌芽,資本就會馬上關注。當Vlog的討論熱度漸漸升溫的時候,資本也在快速作出反應。

Vlog是什麼?

通俗地說,那就是視頻博客。“博客”作為一種記錄心情、態度表達的工具,這麼多年來其載體不斷變化。比如早年的長文博客,到近年的短文博客(例如微博),再到以圖片為表達主體的圖博、以視頻為表達主體的Vlog,本質上都是我們宣洩情感、記錄生活的工具。

但同樣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Vlog和短視頻之間也有很多不同。最大的不同,那就是Vlog視頻,基本是需要博主出鏡的,博主需要以旁述、講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一些東西,或表達一些東西。而短視頻內容則更偏向於內容創作,“記錄”的意味不濃,更像是一個一個單元劇,一場一場短時間內的“快閃”表演。

Vlog是觀眾和博主一起體驗某件事情,有一定的參與感和臨場感,而短視頻就只是單純的旁觀者,在觀看一場表演而已。而在內容上,由於Vlog的內容多數是以記錄生活為主,我們能夠看到比較原生態的錄製過程,這些片段雖然是經過剪輯,但顯然不是“表演”,不是預先編排的。這一點對新一代年輕人(95後、00後)來說更具互動性和真實性,對於渴望“走心交流”的年輕人來說,更具吸引力。

在拍攝手法、剪輯風格方面,Vlog的自由度更高,因為本質上這是以視頻形式表達的“隨筆”。Vlog視頻可長可短,可以60秒,也可以十分鐘,不強調簡練,也不強調豐富。


小東


VLOG是記錄生活,可以拍成短視頻,而小視頻不可以拍成VLOG


90後婷婷生活記


vlog主要記錄生活為主,我們可以看到原生態的錄製過程,有互動性和真實性,而小視頻就是隻能錄製10秒的視頻,平時看小視頻可以消磨時間,放鬆心情,要是你想在西瓜視頻發佈的vlog 的話,你先在手機下載剪輯視頻的快影軟件和西瓜視頻APP ,然後打開西瓜視頻,點擊右下方我的主頁,再按右上角發佈,再把你剪輯好的視頻上傳進去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