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還原人物用故事還原人物——讀《黃克誠在中央紀委》

讀完作家王子君的傳記文學作品《黃克誠在中央紀委》,一個剛正不阿、個性鮮明的共產黨員形象在我腦海裡久久不能忘懷。

他對黨忠誠,信堅念定,歷經磨難,雖九死猶未悔。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敢於直言,從不隨波逐流。他恪守原則,忠於職守,不徇私情,敢於碰硬較真。他嚴於律己,廉潔奉公,艱苦樸素,從不搞特殊化。他胸懷寬廣,與人為善,不計私仇,善於用人所長。

黃克誠是深受尊敬的老一輩革命家,他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功勳卓著,值得大書特書。作家精心截取其晚年在中央紀委工作這一段,深入挖掘,精雕細刻,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全書以時間順序為經,從黃克誠重返政壇、擔任中央紀委常務書記寫起,一直到他去世。以黃克誠在任期間所做主要工作為緯,從“抓黨風鐵面無私”“參與領導平反冤假錯案”“在‘兩案’審查中實事求是”“正確評價和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廉潔自律定家規”等方面,全面展示了黃克誠晚年的主要貢獻和高尚境界。

1978年12月底,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恢復成立,黃克誠當選為中央紀委常務書記。此時他已經是76歲的老人了,不但體弱多病,而且幾近失明。在短短7年裡,他拖著病弱之軀,在關乎黨和國家命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他鐵面無私抓黨風。作為中紀委常務書記,他參與制定了一系列黨規黨紀,並依據黨規黨紀大力整頓黨風。面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他果斷決定調查瞭解,受到有關領導的重視和配合。面對自己老部下公款吃喝問題,他不護短,不徇私情,堅決查處,最終得到對方的理解和尊重。

他為平反冤假錯案盡心竭力。黃克誠領導中央紀委的同志,大刀闊斧開展工作,為劉少奇、彭德懷等一大批人平反昭雪。

他正確評價與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20世紀80年代初,黃克誠勇敢地站出來,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堅決維護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他生活樸素,廉潔自律,自定家規,以身作則維護黨紀、端正黨風。他的住房破舊,他堅拒換房或維修,堅決不搞“將軍府”。他患有嚴重的氣管炎,對於去南方休養的建議,他斷然拒絕:“我一出去,就要帶一幫人陪護,那要花公家多少錢!還要給地方添很大麻煩。去不得,不能去!”“即使浪費一分錢,也愧對老百姓。”他不僅嚴於律己,對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同樣嚴格要求。他定了兩條家規:一是不準動用公家的汽車辦私事;二是不準向公家伸手要照顧。這兩條家規全家老少一直遵守,從未逾矩。

作者沒有簡單照搬史料,而是發揮藝術想象,對已佔有的史料進行剪裁、加工,通過大量生動的故事來塑造人物。讀完全書我們發現,黃克誠疾惡如仇,堅持原則,應該說得罪了不少人,但他沒有一個私敵。受過他批評的同志,有的雖然一時想不通,但最後都能理解並敬重他。他對犯有嚴重錯誤的人也不一棍子打死,在生活上還儘可能給予照顧。他堅持原則,但並不僵化、死板,對領袖、對同事、對家人充滿感情。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塑造出一個立體、豐滿、令人敬重的老共產黨員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