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求學”,不是“服務”!

自古以來,商業一直只是配角。近三十年則不同,我們以商業視角看一切。教育就被常被當成“服務”的一種。古人稱“求學”,恰恰相反。

當我們想到“服務”時,我是“顧客”,我是“上帝”,我是檢查的,評價的,挑剔的。當我們想到“求學”,我是謙卑的“來學者”,我是恭敬的,開放的,熱切的。

泥塑的菩薩,一無所能,前面四個字“心誠則靈”。心誠是我心誠,靈是對我靈,與那個泥塑何干?都是自己的事。老師的作用也相似,用來發“恭敬心”的一個“像” ...... 恭敬是自己的恭敬,入道的門,與老師何干。

暑假班報名流程中有面談一節,面談時我總會著重闡釋:為什麼強調“尊師”,教育不是做“服務”。因為“服務”的心一起,心就閉合,什麼都淌不進來,親子間影響最大,教育就死了。

古人強調“尊師”,不是讓我們去精神“賄賂”老師,而是有了“尊師”,心才能開,道才能淌進來,所謂“尊師重道”。

教育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教育者的能力,不是教育的環境,也不是教育者如何拼命表現,而是受教育者的心有沒有打開。心打開了,學問自然流淌進來。心閉著,佛也沒有辦法,“佛渡有緣人”。

教育是“求學”,不是“服務”!
教育是“求學”,不是“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