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首描寫「江河湖海」的詩詞,首首經典,首首大氣磅礴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幹流全長6397公里。流域總面積一百八十餘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5米,居世界第3位。古時簡稱江,六朝以後才有大江和長江之稱。在讚美長江的古典詩詞中,蘇軾的這首詞堪稱千古絕唱。而明代詩人高啟的《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和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也是二首值得推崇的佳作。

39首描寫「江河湖海」的詩詞,首首經典,首首大氣磅礴

(明)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

鐘山如龍獨西上,欲破巨浪乘長風。

江山相雄不相讓,形勝爭誇天下壯。

秦皇空此瘞黃金,佳氣蔥蔥至今王。

我懷鬱塞何由開,酒酣走上城南臺;

坐覺蒼茫萬古意,遠自荒煙落日之中來!

石頭城下濤聲怒,武騎千群誰敢渡?

黃旗入洛竟何祥,鐵鎖橫江未為固。

前三國,後六朝,草生官闕何蕭蕭。

英雄乘時務割據,幾度戰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聖人起南國,禍亂初平事休息。

從今四海永為家,不用長江限南北。

39首描寫「江河湖海」的詩詞,首首經典,首首大氣磅礴

(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注:此詞是出自楊慎晚年所著歷史通俗說唱之作《廿一史彈詞》,其原名為《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一段相當於一回。此詞系第三段說秦漢之開場詞,後來清初的毛宗岡父子將此詞移置於《三國演義》卷首。

附:《話說長江》主題曲《長江之歌》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濤聲迴盪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啊長江啊長江!

(唐)李白:公無渡河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

波滔天,堯諮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沙。

被髮之叟狂而痴,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注:黃河僅次於長江,是中國第二大河,幹流全長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九個省及自治區,成“幾”字形,向東注入渤海,沿途彙集了三十多條主要支流和無數溪川,流域面積達七十五萬多平方公里。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黃河流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則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無數詩人所謳歌。李白的這首詩是其中的一首名作。

(唐)劉禹錫:浪淘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唐)薛能:黃河

何處發崑崙,連乾復浸坤。

波渾經雁塞,聲振自龍門。

岸裂新衝勢,灘餘舊落痕。

橫溝通海上,遠色盡山根。

勇逗三峰坼,雄標四瀆尊。

灣中秋景樹,闊外夕陽村。

沫亂知魚口句,槎來凡鳥蹲。

飛沙當白日,凝霧接黃昏。

潤可資農田,清能表帝恩。

雨呤堪極目,風度相驚魂。

顯瑞龜曾出,陰靈伯固存。

盤渦寒漸急,淺瀨暑漸溫。

九曲終勝柔,常流可暗吞。

人間無博望,誰復到窮源?

注:薛能的這首詩使人能瞭解黃河的全貌,他對黃河的環境、氣勢、景色都作了比較具體的描寫,在詠黃河的詩作中是一首值得重視的佳作。

詠西湖

(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注:杭州能與蘇州一樣被稱為人間天堂多半是因為她有一個美麗的西湖。曾作為杭州地方長官的白居易與蘇東坡不僅為西湖修建過白堤與蘇堤,而且還寫過不少歌詠西湖的動人詩篇。宋代詩人王洧首先寫出了西湖的十景詩,使西湖的十景更名揚古今,此詩也很值得細讀一番。

(唐)白居易:春題湖上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蘿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此湖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宋) 蘇軾: 湖上初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王洧:西湖十景詩

段橋殘雪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待伴痕邊分草色,鶴驚碎玉吸闌干。

花港觀魚

斷汊惟餘舊姓存,倚闌投餌說當年。

沙鷗曾見園興廢,近日遊人又玉泉。

雷峰夕照

塔影初收日色昏,隔牆人語近甘園。

南山遊遍分歸路,半入錢唐半暗門。

兩峰插雲

浮圖對立曉崔嵬,積翠浮空霽靄迷。

試向鳳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煙低。

柳浪聞鶯

如簧巧囀最高枝,苑樹青歸萬縷絲。

玉輦不來春又老,聲聲訴與落花知。

南屏晚鐘

涑水崖碑半綠苔,春遊誰向此山來。

晚煙深處蒲牢響,僧自城中應供回。

平湖秋月

萬頃寒光一席鋪,冰輪行處片雲無。

鷲峰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

麴院風荷

避暑人歸自冷泉,步頭雲錦晚涼天。

愛渠香陣隨人遠,行過高橋旋買船。

三潭印月

塔邊分佔宿湖船,寶鑑開奩水接天。

橫玉叫云何處起,波心驚覺老龍眠。

蘇堤春曉

孤山落月趁疎鍾,畫舫參差柳岸風。

鸞夢初醒人未起,金鴉飛上五雲東。

郁達夫:詠西湖

樓外樓頭雨似酥,淡妝西子比西湖。

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蘇。

(宋)潘閬:酒泉子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

來疑滄海盡成空,成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注:什麼是潮汐?與海洋接觸時間長的人,就會觀察到海水有周期性的漲落現象。我國古代把白天出現的海水漲落,叫做潮,把晚上出現的海水漲落叫做汐,合稱潮汐。潮汐現象在垂直方向上表現出海水的升降運動,在水平方向上表現為海水的進退運動。當海水升起前進時叫做漲潮,下降後退時叫做落潮。海水漲得最高時叫高潮,落得最低時叫低潮。地球上的潮汐現象是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在地球上分佈的差異產生的。這個差異叫做引潮力。引潮力的大小與太陽、月球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的之間的距離的立方成反比。月球對地球的引潮力是太陽能對地球的引潮力的2。18倍,所以地球上的潮汐現象主要是和月球的運行相聯繫的。海水週期性的漲落現象是全球性的,一般是每天升降各兩次,高潮發生在月球上中天以後。低潮在兩次高潮之間的一半處發生。特別高的潮__大潮在新月和滿月後發時生。因為水的流動,要受到海底的摩擦和其本身的內摩擦的作用,遂使高潮發生時刻落後於引潮力最大時刻,即一日間的高潮落後於月球上中天的時刻,一月間的大潮落後於朔望1~3日。此外,潮汐現象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氣流、洋流和海岸地形等。自古以來,每年中秋節後的第三天,即農曆八月八,許多人去錢江觀潮。此時,錢江湧潮最大,潮頭可達數丈。海潮來時, 聲如雷鳴, 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令人震撼不已。歷代詩人所寫的觀潮詩詞大多寫的正是錢江觀潮的感受。潘閬的這首詞是寫錢江觀潮的詩詞中的名作,將驚心動魂的錢江潮和弄潮兒寫得出神入畫,使人如臨其境如一樣感到震撼不已。前幾年,有一道高考就是:試分析錢溏潮在每年農曆八月十八前後最為壯觀的原因。其正確答案如下:原因有三:(1)杭州灣為三角形海灣,口大內小,利於潮位堆高。(2)農曆八月十五前後,日、地、月幾乎在一條直線上,日月引力疊加,起潮力最大,由於海水與海底有阻尼,大潮一般都在起潮力最大後的兩三天形成,所以錢塘潮在農曆八月十八更為壯觀。(3)季風盛行,加劇潮勢。

(唐)白居易:詠潮

早潮才落晚潮來,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獨光陰朝復暮,杭州老去被人催。

(唐)羅隱:錢塘江潮

怒聲洶洶勢悠悠,羅剎江邊地欲浮。

漫道往來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狂拋巨浸疑無底,猛過西陵似有頭。

至竟朝昏誰主掌,好騎赤鯉問陽侯。

(唐)劉禹錫:詠潮詩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捲起沙堆似雪堆。

(宋)蘇軾:催試官考較戲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

不擇茅簷與市樓,況我官居似蓬島。

鳳咮堂前野桔香,劍潭橋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鯤鵬水擊三千里,組練長驅十萬夫。

紅旗青蓋互明滅,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會合古難必,此景此行那兩得。

願君聞此添蠟燭,門外白袍如立鵠。

(清)吳嘉紀:風潮行

辛巳七月十六夜,夜半颶風聲怒號。

天地震動萬物亂,大風吹起三丈潮。

茅屋飛翻風捲去,男婦哭泣無棲處。

潮頭驟到似山摧,牽兒負女驚尋路。

四野沸騰那有路,雨灑月黑蛟龍怒。

避潮墩作波底泥,范公堤上游魚度。

悲哉東海煮鹽人,爾輩家家足苦辛。

頻年多雨鹽難煮,寒宿草中飢食土。

壯者流離去故鄉,灰場蒿滿池無滷。

招徠初蒙官長恩,稍有遺民歸舊樊。

海波忽促餘生去,幾千萬人歸九原。

極目黯然煙火絕,啾啾妖鳥叫黃昏。

毛主席:觀潮

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

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

(漢)曹操:步出東門行之第一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粲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注:何謂海洋?海洋即“海”和“洋”的總稱。地球的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洋覆蓋。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是海洋的主體。世界大洋的總面積,約佔海洋麵積的89%。世界上共有4個大洋,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海,在洋的邊緣,是大洋的附屬部分。海的面積約佔海洋的11%。海可以分為邊緣海、內陸海和地中海。但在古人的認識裡,類似於海的大湖也叫做“海”,“裡海”、“青海”、“洱海”之類稱名傳承至今。我國有三大邊緣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有一個內陸海:渤海。由於受歷史條件的侷限,在我國曆代詩人中雖有不少人見過海,但真正到過大洋的很少,所以詠海詩較多,詠洋的詩很少。曹操這首詠海詩寫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萬象的偉大氣慨,抒發了他網羅天下英才的寬廣胸懷和統一天下的豪情壯志,是歷代詠海詩中佼佼者。

(唐)汪遵:東海

漾舟雪浪映花顏,徐福攜將竟不還。

中作危時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灘?

(宋)曹松:南海

傾騰界漢沃諸蠻,立望何如畫此看。

無此不同方覺遠,共天無別始知寬。

文魚比隔霧朝含碧,老蚌凌波夜吐丹。

萬狀千形皆得意,長鯨獨自轉身難。

(宋)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毛主席: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唐)李白:上三峽

巫山夾青天, 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 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 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 不覺鬢成絲。

(唐)李白: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9首描寫「江河湖海」的詩詞,首首經典,首首大氣磅礴

(唐)李白: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還題壁

江行幾千裡,海月十五圓。

始經瞿唐峽,遂步巫山巔。

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歷。

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

飛步凌絕頂,極目無纖煙。

卻顧失舟壑,仰觀臨青天。

青天若可捫,銀漢去安在。

望雲知蒼梧,記水辨瀛海。

周遊孤光晚。歷覽幽意多。

積雪照空谷,悲風鳴森柯。

歸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

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

(宋)蘇轍:入峽

舟行瞿唐口,兩耳風鳴號。

渺然長江水,千里投一瓢。

峽門石為戶,鬱怒水力驕。

扁舟落中流,浩如一葉飄。

呼吸信奔浪,不復由長篙。

捩柁破濆旋,畏與亂石遭。

兩山蹙相值,望之不容舠。

漸近乃可入,白鹽最雄高。

草木皆倒生,哀叫悲玄猱。

白雲繚長袖,零落如飛毛。

緬懷洚水年,慘蹙病有堯。

禹益決岷水,屢與山鬼鏖。

摧岡轉大石,破地疏洪濤。

巉巉當道山,斬截肩尾銷。

峭壁下無趾,連峰斷修腰。

破處不生草,上不掛鳥巢。

水怪不盡戮,下有龍與鰲。

遼哉千萬年,禹死遺蹟牢。

豈必見河洛,開峽斯已勞。

(宋)陸游:三峽歌

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明月中。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