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湯杆,見過嗎?味酸,內服用於風熱感冒;外用治過敏性皮炎

酸湯杆,見過嗎?味酸,內服用於風熱感冒;外用治過敏性皮炎

酸湯杆

來源產地

忍冬科莢蒾屬植物莢蒾,以根、枝、葉入藥。夏秋採集,曬乾或鮮用。生於海拔100-1000m的向陽山坡、林下、灌木叢中。分佈於華中、西南及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別名莢蒾、苦柴子。

酸湯杆,見過嗎?味酸,內服用於風熱感冒;外用治過敏性皮炎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枝、葉:,微寒。

根:辛、澀,微寒。

枝、葉: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用於疔瘡發熱,風熱感冒;外用治過敏性皮炎

根:祛瘀消腫。用於淋巴結炎(絲蟲病引起),跌打損傷。

《中藥大辭典》

甘苦,平,無毒。治小兒疳積。主三蟲,下氣,消谷。煮樹枝汁和粥以飼小兒,殺蛔

《中華本草》

味酸;性微寒。疏風解毒;清熱解毒;活血。主風熱感冒;疔瘡發熱;產後傷風;跌打骨折

酸湯杆,見過嗎?味酸,內服用於風熱感冒;外用治過敏性皮炎

【附方】

治小兒疳積:

莢蒾葉與莖一至二兩,芡實五錢至一兩。酌加水,煎三小時,加些白糖,吃芡實和湯。可以常服。

【原形態】

莢蒾 落葉灌木,高達3m。樹皮灰褐色;科長芽由2對鱗片包被;嫩枝被星狀毛。葉對生;葉柄長10-15cm;葉寬倒卵形、倒卵形或寬卵形,長3-10cm,寬2-6cm;葉寬倒卵形、倒卵形或寬卵形,長3-10cm,寬2-6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近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三角狀鋸齒,上面疏被短柔毛或星狀毛,下面有黃色小腺點並被星狀毛,脈上毛尤密,脈腋有簇毛,側脈5-8對,直達齒端。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笛密,生於具1對葉短枝之頂,直徑4-10cm;總花梗長1-2(-3)cm,第1級輻射枝5條,花生於第3-4級輻射枝上;花萼筒形,長約1mm,萼簷5齒裂;花冠白色微黃,輻狀,徑4-5mm,5深裂;雄蕊5,高出花冠;花柱高出萼齒,柱頭3裂。核果紅色,橢圓狀卵圓形,長7-8mm;核扁,卵形,有3條淺腹溝和2條淺背溝。花期5-6月,果期8-10月。

酸湯杆,見過嗎?味酸,內服用於風熱感冒;外用治過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煎水溫洗患處。根:0.5~1兩,水煎或水酒各半煎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