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技術!提高雛雞成活率的三大關鍵點,養雞的你知道嗎?

閱讀本文前,請您點擊“關注”,

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一)提高雛雞成活率的三大關鍵點

提高雛雞成活率的三大關鍵點

要想提高雛雞的成活充率必須加強消毒管理、及時藥物預防、保持溫度溼度平穩、加強通風換氣。

要提高育雛的成活率,必須保證育雛的環境條件,供給營養全面而平衡的飼料,嚴格執行防疫和疾病防治措施,就可減少雛雞死亡數,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生產中,必須採取以下6項綜合措施:

養殖技術!提高雛雞成活率的三大關鍵點,養雞的你知道嗎?

一、嚴格免疫程序,及時接種免疫

大群密閉飼養的雛雞,稍不注意就容易得病,尤其是馬立克氏病、新城疫、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疾病。這些傳染病一旦傳染開來,就很難控制,將會導致整個雞群乃至雞場毀滅性損失。因此,應本著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免疫程序進行主動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根據本場或本區病原微生物種類不同而異。若引進雞苗時,須向供種單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當地沒有某種傳染病流行,應暫不接種此種疫苗,以免因接種疫苗而汙染了這個地區,只有有過這種疾病發生和流行,才能使用此種疫苗進行預防接種。

二、加強消毒管理,及時藥物預防

孵化室、育雛室、種蛋及各種用具消毒不嚴,使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通過閉合不好的臍孔侵入卵黃囊感染髮炎引起臍炎,因此,應用福爾馬林燻蒸的辦法對孵化室、育雛室、種蛋及各種用具進行消毒。另外,對大肚臍雞要單獨隔開,用高於正常雞體溫2-3℃的室溫精心護理,且在飼料中添加治療量的抗菌藥物,通過加強飼養管理來降低此病的死亡率。

雞白痢是造成雛雞死亡的首要因素,球蟲病也是育雛期間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此兩病症的流行病學,在3周齡以前的飼料中應添加抗菌藥物。可在飼料中添加0.2%的土黴素和0.04%的痢特靈,以預防白痢病的發生。15日齡後就應該預防球蟲病,尤其在飼養密度大、溫暖潮溼的環境中,必須用藥物預防,可在飼料中添加30-60ppm的氯苯胍等藥物。所用藥物一定要稱量準確、攪拌均勻,以免藥物中毒,而且一種治球蟲藥物在使用1-2年後要更換一次新藥,防止產生耐藥性。

三、溫度溼度平穩,加強通風換氣

若育雛時保溫不好,溫度偏低,則雛雞較長時間內難以維持體溫平衡,嚴重者可凍死;若室內溫度過高,偶爾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也容易發生感冒;室內空氣汙濁,通風換氣不夠,溫度忽高忽低,急劇變化;使用潮溼、汙染的墊料和黴變的飼料等是導致幼雛肺炎的原因。有的強調保溫,空氣不流通,導致雛雞悶死;有的用高功率燈泡供溫,因溼度過高而熱死雛雞;溫度過高、溼度不夠可導致雛雞脫水,腳爪乾癟。這都是由於沒有調節好育雛室內的溫度、溼度和空氣的緣故,造成育雛環境惡劣,給雛雞帶來生長遲滯、死亡的後果。以上幾個因素中,溫度最為重要,育雛期所採用的溫度,隨季節、氣候、育雛器種類、雛雞體質、日齡等情況靈活掌握,在保持育雛舍溫度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通風換氣,但切忌賊風和穿堂風,避免冷風直接吹到雛雞身上。溼度對雛雞的生長髮育關係很大,頭10天,室內相對溼度保持60%-65%,中後期注意防潮。

以上這些環節如有疏忽,都能造成大的損失。 雛雞最大的獸害是老鼠。所以,應該在育雛前統一滅鼠;進出育雛室應隨手關好門窗,門窗最好能用尼龍繩攔好;堵塞室內所有洞口。


關注【禽病專家李老師】,私信我,回覆’在‘,獲取養殖預防程序一套,用易懂語言,一線的養殖技術,為您分享更多養殖知識,助您養殖無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