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博士回國搞科研,望房興嘆!騰訊為青年科學家撐起夢想之帆


海歸博士回國搞科研,望房興嘆!騰訊為青年科學家撐起夢想之帆


科學探索獎頒獎現場的50位青年科學家

11月2日,騰訊向50位青年科學家頒發了“科學探索獎”,將在連續五年時間裡,每年資助這些科學家60萬元,總計300萬元。

這些錢,科學家們可以自由支配,無論是改善生活,買房,還是其他,不做任何要求。

曾有個回國的博士和我說,出去留學十年,學到了知識,卻為棲身之所發愁,望房興嘆!

騰訊“科學探索獎”獎勵青年科學家,而不是已成名者,正是希望為他們撐起科研夢想之帆,讓他們不為五斗米折腰,安心搞科研!

什麼是“科學探索獎”?

“科學探索獎”由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14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大陸全職工作的、45週歲及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為何科學探索獎更關注年輕科學工作者?

海歸博士回國搞科研,望房興嘆!騰訊為青年科學家撐起夢想之帆


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

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表示:

青年人才決定科學的未來,珍視青年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寶貴价值;會堅持不懈地把獎項長期辦下去,騰訊基金會長期支持“科學探索獎”。


海歸博士回國搞科研,望房興嘆!騰訊為青年科學家撐起夢想之帆


本次獎項的評審,特別側重青年人,35歲以下的有9人獲獎,佔比20%。

海歸博士回國搞科研,望房興嘆!騰訊為青年科學家撐起夢想之帆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

科學探索獎發起人,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說:“20世紀的科學發展是人類歷史上空前的,一個年輕的學者在這個時候進入科技研究隊伍,一方面是非常幸運的機會,一方面也是非常挑戰的時代。”

他認為,一個科學研究工作者,一生有兩個“最困難”時期:一個是做研究生的時候,一個是得了博士學位之後的5~10年。

得了博士學位之後的5~10年,則要選擇研究領域,並要在這個領域裡做出一個能夠站得住的工作,這在楊振寧看來同樣是“一個新的挑戰”。

“科學探索獎”能夠關注這些時期的年輕學者,是非常有遠見的一個做法。——楊振寧。

這群年輕的科學家,他們懷著對科學的憧憬,在國外孜孜不倦地求學,修完了博士學位,可以說是滿腹學問。

然而,當他們回到中國,卻發現出去求學的這十多年,讓他們錯過了擁抱中國房地產上漲的機會。空有一腔熱血,空有滿腹學問,卻要為棲身之所絞盡腦汁。

看著自己的發小、同齡人,雖然沒有出國留學,沒有博士學位,沒有什麼科研能力,沒有滿腹學問,卻比自己生活得更舒適。

這時候的心理落差,如何撫平?如何還能安心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付巧妹就談到自己在回國之初,面對諸多誘惑,仍然堅持做科研,仍然執著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多麼的不容易。

她認為,科學探索獎讓她這種研究非熱門學科的人,可以在不計較經濟得失的情況下,還有獲得社會認可的方式。

目前,中國社會因過度發展房地產而導致整個社會都被房價捆綁,每個人一睜眼都在想著賺錢。

鄭永年在《中國知識重建》一書特別提出這個怪現象:房地產不僅壓垮了年輕人,還讓大學過度商業化。太多大學教授變成了“老闆”,他們的精力不再放在科研和教學之上,而是放在如何拉項目,騙科研經費,賺錢上。放在瞭如何發更多論文,評職稱,當領導之上。

然而自然科學和基礎科學的研究是純粹的,很難獲取直接經濟利益,所以來不得半點虛假的。

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質,把自己的生命都獻給了科研事業。

老一輩的“兩彈一星”,在艱難困苦中,依靠對科學的執著精神與愛國精神,創造了卓越功勳。

錢學森曾發問:“中國大學為何總是出不來大師?”

這個時代,如何讓大學教授不為五斗米折腰?如何讓年輕的優秀科研工作者,不為房子發愁?

如何不讓越來越濃重的商業氛圍影響到年輕教授們搞科研的熱情?

騰訊作為一家企業,設立“科學探索獎”,正是要讓優秀的年輕科研人員得到認可,得到鼓勵。

用300萬元去幫助這群博士畢業5-10年,正處於尋找科研方向的年輕人,彌補他們因求學而錯失的經濟損失。

讓他們安心搞科研,找到科研方向,努力攻堅,必將在自然科學和基礎科學上做出偉大的貢獻。

一個世界級大國,一定是科技強國。一個科技強國,一定是在自然科學與基礎科學上有偉大科學家的國家,這才是真正的國之重器。

日本二戰後,立下了科技強國的目標,每年把GDP的3%投入科技研發。掀起了年輕學子報考自然科學、理工學科的高潮。日本甚至把科學家、教育家的頭像印在錢幣上!

海歸博士回國搞科研,望房興嘆!騰訊為青年科學家撐起夢想之帆

日本生物學家野口英世

如今,日本已經擁有27位諾貝爾獎得主,20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日本科學家吉野彰獲得。

中國這些年來,綜合性大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些專業大學,都開始開設經濟、管理、人文等學科,反而把曾經的專業學科:數學、工學、理學等弱化,這是重商主義導致的後果,也必然削弱中國自然科學研究的力量。


海歸博士回國搞科研,望房興嘆!騰訊為青年科學家撐起夢想之帆


此外,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追求當網紅,開始瘋狂追星。我們最該追的明星是科技明星,是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是布鞋教授李小文,而不是網紅賣貨賺錢的李佳奇。

騰訊的“科學探索獎”為青年科學家撐起夢想之帆!這更像是一顆投入科研、教育界的彩蛋,掀起尊重科研工作者,尊重年輕科學家的風潮。

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報考自然科學、理工專業,讓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願意投身科研,願意坐十年冷板凳。

假以時日,十年後、二十年後,我們中國也是優秀科學家輩出,也在諾獎的舞臺上出現更多中國人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