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大膽思春,月移花影約重來

元符三年(1100)的一天,李清照讀完唐代詩人元稹的《鶯鶯傳》,對崔鶯鶯欽羨不已。"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她反覆吟詠著這首詩,思緒隨著情感飛揚,凝成一首《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鶯鶯傳》故事

李清照16歲,跟正常少女一樣,開始懷春了。只是才女懷春也超凡脫俗,詞裡說,一個面容姣好的少女,笑容像荷花盛開,雲鬢斜墜,正雙手託著雪白的香腮沉思。她偷偷喜歡上了一個人,想起那個人,越想越高興。眼波靈動就像會說話,滿臉溫情飽含深韻,寫了一半的紙箋上全是寄託自己嬌嗔和思念的話語。她"犯花痴"的表情被人家注意到了,有點害羞,卻沒畏懼。"月移花影約重來",明月上移,花影搖動,到那時我們再來幽會吧!在封建家長制婚姻的背景下,李清照敢寫出這樣的詞句,是夠大膽的!看來,至少在寫詞的那一刻,她是被崔鶯鶯附體了。

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李清照形象

如果說李清照把自己比作崔鶯鶯,那麼她心裡的張生是誰呢?

一見鍾情,父親善解人意

不久前,李清照跟堂兄李迥到相國寺遊玩,有個年輕男子走向他們,向堂兄打招呼。男子看起來溫文爾雅,滿是書卷氣息。李迥向李清照介紹,這是他太學裡的同學,是吏部侍郎趙挺之的三公子,叫趙明誠。李清照心怦怦直跳,不敢直視趙明誠,不知何時竟躲在了堂兄身後。而那一頭的趙明誠也知道了含羞低頭的女子便是李清照,汴京城大名鼎鼎的女詞人。讓他沒想到的是,才女還是個如花似玉的少女,剎那間,少年的心動了。

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李清照形象

一日午後,趙挺之正在書房伏案辦公,趙明誠突然敲門而入,說自己午睡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裡有三句話:"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自己不解其意,前來詢問父親。聰明的父親馬上看穿了兒子的小心思,"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來便是"詞女之夫",三句話合起來的意思是他將會娶一位女詞人為妻。提到女詞人,整個汴京城裡,沒有人比李清照的名聲更響了。趙挺之思忖一番,便託人向李家提親。

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趙挺之畫像

李格非的政治立場與趙挺之相左,素無來往,但對趙挺之的這個三公子還是頗有好感的,便去問李清照的意見。女兒不給他直接答覆,卻遺下一紙《浣溪沙》讓父親猜。李格非當然明白女兒的心思,便答應了趙家的求婚。

夫妻情濃,奈何聚短離長

建中靖國元年(1101),17歲的李清照與20歲的趙明誠在汴京成婚。小夫妻堪稱一對神仙眷侶,飲酒賞花,詩詞唱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題簽;同時生活中又不乏煙火氣息,李清照寫過一首《減字木蘭花》,描寫他們新婚的情形:"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她買了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花朵上還留著露水,更襯得花朵嬌美。害怕丈夫看到後會說自己沒有花好看,她就將這朵花插在鬢間,去問問丈夫,自己跟花哪一個更美?一個沉醉在愛情的幸福與歡樂之中的新婦,在丈夫面前是多麼嫵媚嬌憨、聰穎多情。這種撒嬌的動作,正表現出小夫妻間的親暱和溫情。

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李清照與趙明誠

趙明誠平日寄居在太學,只有初一、十五方可請假回家。新婚燕爾,伉儷情深,李清照卻要獨自咀嚼離別的滋味,不免寫些閨房詞來打發時間,看這首《醜奴兒》:"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櫥枕簟涼。"絳紅薄綃的透明睡衣朦朦朧朧,雪白的肌膚若隱若現,醉人的幽香陣陣襲來,少婦笑吟吟地說:"郎君,今天晚上的竹蓆可真涼啊!"有人說李清照寫得太香豔,可人家"勾引"自己的丈夫,關你何事?

三句最佳,卻是清照所寫

官員的命運如同浮萍,隨波逐流起起落落。崇寧二年(1103),李格非作為"元祐黨"人,被貶為京東路提刑,其子女也要遣返原籍。李清照不得不與趙明誠分別,回到章丘。

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李清照形象

轉眼到了重陽節,李清照獨守空房,待在屋裡百無聊賴,獨自看著香爐裡瑞腦香的嫋嫋青煙出神,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喝了點酒。院子裡菊花開得極盛極美,但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異地的丈夫。回到房裡,臥在紗帳中,輾轉難眠。一陣秋風襲來,吹起門簾,風是寒的,玉枕是涼的,別有一番淒冷滋味在心頭,李清照便寫了一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將自然景物與個人感情濃濃地融在一起,把客觀環境和人物情緒無縫交織,通過描述自己重陽節把酒賞菊的情景,表達了思念丈夫的孤獨與寂寞的心情。尤其是結尾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創造出一個悽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西風、黃花、懷人,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不禁使人想象到一幅佳人對花興嘆、顧花自憐的圖畫,對那位比黃花還瘦的人產生深切的憐惜。

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寫完後,李清照將這首詞裝在信箋裡,寄給遠在汴京的趙明誠。趙明誠看了之後,自愧才能比不上妻子,又有點不服氣。他閉門謝客,廢寢忘食,用三天三夜的時間創作了50首詞,然後把這首《醉花陰》抄寫下來混在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品味再三,說:"只有三句最佳。"

趙明誠忙問哪三句,陸德夫道:"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隨遇而安,歸居丈夫老家

崇寧五年(1106)正月,宋徽宗宣佈大赦天下,令李格非與監廟差遣。監廟是一個空銜,對李格非來說沒什麼實際意義,但對李清照來說卻非常重要,她可以名正言順地返回汴京,跟丈夫團聚了。

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蔡京形象

這一年也是趙家最為風光的一年。經過數年較量,趙挺之將昔日戰友蔡京擠下相位,自己當上了宰相,兒子們也都各有贈官。但是面上的風光僅僅維持了一年,大觀元年(1107)三月,蔡京捲土重來,趙挺之被罷相。67歲的趙挺之積鬱滿懷,五天後就病死了。趙家的頂樑柱倒了,趙明誠也難逃被罷官的命運。他草草舉辦了父親的葬禮,變賣宅院,歸居老家青州。

人比黃花瘦!被愛情附體的李清照,怎不讓人憐惜?

李清照與趙明誠

李清照毫無怨言地陪丈夫來到青州,他們共同讀書,共同撰寫考古鉅著《金石錄》。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有句:"審容膝之易安",形容其"蝸居"之小,僅能勉強把膝蓋擠進去,卻不改其安貧樂道之志。李清照追隨陶淵明,自號"易安居士",給他們的書齋取名"歸來堂",意思是即使住在這樣的陋室裡,也能隨遇而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