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收了半個徒弟,教了他三招,數十年後此人名氣比楊過還高

楊過收了半個徒弟,教了他三招,數十年後此人名氣比楊過還高

金庸先生用一支簡單的筆,描繪了一個俠骨柔情的江湖,這個江湖發生了許多故事,有國仇家恨、有兄弟情深、還有金戈鐵馬……那些仗劍走天涯的傳奇俠客,帶給了我們許多快樂和感動。在金庸諸多作品中,成就最大的,還當屬《射鵰三部曲》。

在《射鵰三部曲》的主角當中,郭靖忠甚而憨、張無忌多情難斷,風月卻是最喜歡亦正亦邪的楊過。相比其餘兩位主角,楊過的身世無疑要悲慘許多,自幼喪失父母,只能靠偷雞摸狗過日子,形同乞丐。

楊過收了半個徒弟,教了他三招,數十年後此人名氣比楊過還高

唯一能夠稱之為親人的,便是郭靖和黃蓉。黃蓉因為楊康的人品,以及和他之間的恩怨,一直對楊過有所戒備,而郭靖不太關注楊過的內心感受,因此楊過在郭靖家中過的並不順心,頗有一種寄人籬下之感。

正是因為這種童年經歷,楊過養成了叛逆的性格,同時他也十分渴望親情,以至於遇上一個瘋了的歐陽鋒,都滿心歡喜的拜他為義父。不過瘋了的歐陽鋒一心一意對楊過好,這也十分令讀者感動,也令楊過十分感動。

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中對歐陽鋒的延續,算是給上一代五絕畫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因為歐陽鋒對楊過的好,讓讀者覺得他也並沒有那麼壞,所以嚴格來說,五絕之中並沒有窮兇極惡之人。

楊過收了半個徒弟,教了他三招,數十年後此人名氣比楊過還高

在書中,楊過的人物形象一直有種孤獨的感覺,我們很少看到楊過身邊有一群人在身邊鬧鬧暄暄,他總是獨來獨往,特別是當小龍女離開之後的十六年,楊過的孤獨簡直到了骨子裡。或許正是這種感受,才使他領悟到了黯然銷魂掌這樣武學。

甚至關於他的後人,金庸也只塑造了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黃衫女,彷彿是刻意要使楊過淡出旁人的視野。那麼如此孤獨的楊過,是否有徒弟呢?答案是肯定的。

嚴格的來說,楊過並沒有開宗立派、正式收徒,所以此人只能算是楊過的半個徒弟,這在《神鵰俠侶》的最後一部分有交代。

彼時的少林寺藏經閣,有一個僧人叫做覺遠,他在看顧經書的時候,發現了達摩祖師的《九陽真經》,並且按照這上面易筋洗髓的法門來練習,以求強身健體,並且還帶著打掃庭院的俗家弟子張君寶一起學習,卻沒想到修煉了深厚的內力。

楊過收了半個徒弟,教了他三招,數十年後此人名氣比楊過還高

後來,尹克西和瀟湘子跑到了藏經閣,偷出了這本經書,覺遠發現後,帶著張君寶一路追擊,一直追到了華山,遇見了楊過、小龍女、周伯通等人,遇到這麼多的高手,尹克西和瀟湘子自然是跑不掉了,因此他們胡攪蠻纏聲稱沒有拿經書。

少年張君寶不過十一、二歲,看見偷書賊狡辯,氣憤不過,便要上前搜身,結果被尹克西打到在地,張君寶想要還手,但是他空有一身內力,卻沒學過武功招數,只能被動的捱打。楊過素知尹克西狡詐奸邪,定是偷了經書,又見張君寶聰慧有靈,頓生愛才之心,便想幫他一幫。

楊過低聲對張君寶說:“你只捱打不還手,終是制他不住。我教你一招,你去打他,且瞧仔細了。”

楊過收了半個徒弟,教了他三招,數十年後此人名氣比楊過還高

楊過說完之後,便演示了一遍,尹克西也是一流高手,自然不認為這種臨時傳授招數能起到什麼作用,結果張君寶一拳打在他的胸前,痛得他直入骨髓。但是張君寶出其不意,只會一招,不懂變化,尹克西反手一掌將他擊飛。

如此更激發了少年人不服輸的心性,張君寶跑到楊過面前,“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磕了一個響頭。要知道,男兒膝下有黃金,古代下跪磕頭的對象,只能是天、地、君、親、師,楊過不屬於前面四種,只能是師父了。

楊過收了半個徒弟,教了他三招,數十年後此人名氣比楊過還高

楊過行走江湖多年,自然也知道這一跪一叩意味著什麼,但是他沒有躲避,而是受了這一拜,並且又教了張君寶兩招,這兩招分別是“四通八達”、“鹿死誰手”。這樣一來,雖然兩人沒有明確師徒名分,但是卻有了師徒之實,所以只能說張君寶是楊過的半個徒弟。

這位張君寶,後來信奉道教,並且創立了六大派之一的武當派,道號三豐,也就是在《倚天屠龍記》中陸地神仙一般的張三丰,他自創的太極拳和太極劍博大精深,成為頂尖的武學,無論是名氣還是武功,他都超過了當年有著半師之誼的楊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