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暢銷,卻少見內部員工自己購買,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手中的“閒錢”也是越多越多。但是從不會有人嫌棄自己的錢多,所以想要“錢生錢”是每一個人的目標。當下的大環境下,最有“錢途”的行業是什麼?大家肯定會脫口而出:房地產。

銀行理財產品暢銷,卻少見內部員工自己購買,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

的確,這幾年,即便政策的出臺。堅持“住房不炒”的原則,已經有一段時間,房地產卻還是最能致富的行業。但是靠房地產掙錢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畢竟入門門檻太高,手中的資金又有限,所以只得放棄。那麼還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呢?很多網友推薦了銀行的理財產品。

畢竟這些理財產品的背後,是各大銀行,無論是安全性還是收益性都是不錯的,所以也的確算得上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最近有位網友就疑惑了,為什麼銀行的理財產品這麼好,那些銀行的員工卻不購買呢?理財產品難道真的如他們宣傳的那般棒嗎?今天,就請大家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或許你就能夠知道其中的內幕了!

銀行理財產品暢銷,卻少見內部員工自己購買,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

首先,最直接的問題就是“錢”的問題。正如小編前面說的那樣,銀行的理財產品門檻是很高的,最少也在5萬元以上,作為銀行的普通職工,是沒有這麼多的“閒錢”可以拿出來投資的,所以自然不會選擇購買。

銀行理財產品暢銷,卻少見內部員工自己購買,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

其次,就是收益的問題。在銀行工作,自然也就知道銀行的金融情況,收益情況也就一目瞭然。數據顯示,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的收益也就在4%左右,可能連支付寶和微信的產品都不如,所以自然也就不會選擇了。

再者,就是規定的問題。現在很多銀行都有自己的內部要求,並且要求員工們嚴格遵守。對於那些安全性和收益性都比較好的產品,銀行規定自己的員工不可以購買的,而是將機會留給更多的消費者。

銀行理財產品暢銷,卻少見內部員工自己購買,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部員工深知銀行理財產品的“套路深”!這一點,是一個大點,小編想要再詳細的和大家說一說。

1、現在很多銀行的理財產品,不僅僅是自己銀行推出的,還有不少事幫助其他企業進行代銷的,包括基金、保險等諸多業務。所以很多人都會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被忽悠買成了保險。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銀行理財產品暢銷,卻少見內部員工自己購買,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

2、隱藏產品的風險性,也是銀行常用的招數。現在很多銀行都會推出不少的產品,就如第一點所說的代賣,這些產品的風險性並不低,但是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往往風險情況都會進行隱藏,而且真的出現問題,你也沒有地方“哭”,銀行是不會承擔這些責任的。

其實這兩點“套路”只是比較常見的,銀行的手段還有很多,所以就是因為知道這些,很多銀行內部員工才不會購買自己的理財產品。畢竟他的錢,掙得也不容易。

銀行理財產品暢銷,卻少見內部員工自己購買,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

綜上而言,“錢生錢”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在這之前,一定不要被矇蔽了雙眼,要進行細緻的對比,再選擇是否投資,不然最後吃虧的就是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