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識友的目的

交朋識友,而非呼朋引伴,毫釐之別,即已相去千里。

交朋識友是莊重的,心底含有一絲隱然敬畏,生髮於形容,則言語微笑間都是真誠與感激,絕對的低姿態,心無雜念,感覺能夠與之共呼吸共命運,已是一件幸事,一種福分。而呼朋引伴,聽來則有一種令蹙眉的輕浮之意、盪漾之態,雖為中性詞,卻令人無論如何不得以百分百的敬意視之。

交朋識友是一種選擇。首先,我們可以選擇與世隔絕、深居簡出,不朋不黨,只要自己心裡過得去,別人的看法都不重要;其次,一旦心底對於與外界的交流產生一種低度的渴望,則一定要循著心的方向,迎著陽光直面而上。一種開放的心態,如同一扇打開的窗,浸淫在美好的晨晨昏昏裡,隨時有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直引得人向上。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來。一個利字,的確是很多朋友之間最親密最隱忍的維繫,但是,“以義為上”可以讓一段情誼變得高尚。“朋”字在古語裡是同窗之意,故孔夫子道一聲“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實是說“有同窗遠道而來,我的心裡無比歡愉”。同窗之情,其間縈繞的都是嫋嫋書香,純粹的精神層面的交流,君子之風無處不在。但也不是沒有潛藏著的目的的。我們總願意跟隨那些內心陽光、追求上進、精神境界高的人做朋友,正所謂“速近其人,速好其人”,追隨別人並沒有什麼可恥的,從學知識、學做人、到學涵養、學境界,一步一個臺階扶搖直上,想必前輩們也會覺得後生可敬、後生可畏,應該相對歡喜才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閒時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真正是賞心樂事。

交朋識友也是一種藝術。從某種程度上說,藝術之所以成為藝術,是因為火候掌控得好,分寸拿捏得妙。齊白石說,“畫要在似與不似之間”。就像看一個人,走得太近、分毫畢現,也是不好的,稍微隔開一段距離,自有一種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之妙——友人就在那裡,高風亮節與野老頑童就在那裡,意趣、涵養與境界就在那裡,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虛心求教、靜心觀摩、潛心品悟,拿出“一心一意來奉茶”的精誠。此情此景,已儼如春雨綿綿的幽潭中,亭亭淨植地並立幾朵蓮,一朵一朵次第開放,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此種清懿如蓮的同道,也是天地之一麗景、人生之一勝境。

交朋識友,上下求索,眼下的生活,千古的文化,則會如一脈暗自蒸騰、氣勢磅礴的河,愈流愈壯闊。此為人生的一種大嫵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