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一線解決 任務在一線落實

桃城區“三坐班兩解決”機制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問題在一線解決 任務在一線落實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陳鳳來 通訊員劉曉陽)“一條大道寬又平,遊子回村樂悠悠;明月失約又何妨,前王路燈亮堂堂。”日前,走在衡水市桃城區趙圈鎮前王家莊村剛剛建成的水泥路上,退休教師王建國樂呵呵地哼著自己編的順口溜,“如今鎮村幹部坐班,群眾提議辦事方便多了。”王建國指著這條長1500米的寬闊水泥路說,修路是大夥兒多年的心願,現在不僅路修好了,村口還建了石牌坊,路邊還建起了民樂園。

“過去這條路只有3米寬,車都錯不開。”村黨支部書記王佔傑說,今年8月15日,黨支部順應群眾意願,決定將這條路拓寬到7米,鎮村幹部全程坐班指揮,現場解決資金籌集、佔地等實際問題。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不到一個月路就修好了。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桃城區要求鄉村幹部轉變作風,下沉到村,農村“兩委”幹部全天坐班、鄉鎮包村幹部定期坐班、鄉鎮領導幹部擇村坐班、一般問題坐班幹部即時解決、複雜問題鄉鎮黨委精準解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推動問題在一線解決、任務在一線落實,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是“三坐班兩解決”機制的初衷,為此該區要求各村每天由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帶領1名“兩委”幹部,在黨群服務中心坐班,瞭解村民訴求、答覆村民諮詢、幫辦代辦事項、解決村內矛盾、處理日常村務等;每個村選派1名鄉鎮幹部固定分包,每週固定坐班一天,其他時間遇有問題隨叫隨到、大事必到,全程參與、包乾到底;對班子軟弱渙散村、幹群矛盾突出村、信訪問題重點村、重項工作落後村,由鄉鎮領導幹部帶隊坐班,解難事、推硬事、辦大事,組團攻堅克難,集中力量突破。

農村幹部由“遊擊”變為“常駐”,鄉鎮幹部由“上等”變為“下沉”,促進了基層治理。推行鄉村幹部“三坐班兩解決”機制以來,全區鄉鎮幹部共到村坐班2296人次,入戶走訪談心5503人次,調處村內矛盾糾紛254件次,解決包村幹部上報疑難問題48個,人居環境整治、散煤排查等一批重項工作,都實現了一線推動。胡堂村150畝廢棄蘋果樹地問題多年得不到解決,鎮村幹部多次與村民做工作,終於收歸集體所有,變身為美麗鄉村的綠化通道。“作風轉變了,問題解決了,群眾認可了,我們也覺得很有成就感。”該村黨支部書記劉春英感慨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