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頭頂巍巍青山,懷抱碧波庫水

走進七甲鎮敖子埠村

彷彿來到了山水相依的世外桃源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敖子埠村歷經千年歲月的洗禮

如今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你可知,

它曾經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

叫做艾子埠。

敖子埠原先叫艾子埠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敖子埠村位於七甲鎮西南部,該村共有183戶,473名村民,村民幾乎全部姓王。村名敖子埠與王姓有何關聯?村名的由來是什麼?帶著濃濃的好奇,記者採訪了村裡的老人王厚鐸。

北宋宣和年間,敖子埠村的王姓祖先從四川遷徙到此,看到這裡山清水秀,氣候宜人,便定居下來,村名以姓代之,叫做王家村。住了一段時間後,村民發現村裡最大的特點就是艾子多,漫山遍野到處都有艾子。據傳,在敖子埠村的東面有一個幾十畝大的土丘,上面長滿了艾子,放眼望去鬱鬱蔥蔥,當時人們都把這裡叫做艾子頂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艾子雖然是一種普通植物,但自古以來人們便對它情有獨鍾。尤其每年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趕在日出之前拔艾子,然後插在門楣上,用來辟邪消災、祈祥納福。因此,王姓祖先萌發了以艾子為村名的想法,一是想祈求蒼天保佑,王姓家族能像艾子一樣繁榮昌盛,二是想啟迪後世子孫,要有艾子的品格,捨得付出,奉獻自己,造福百姓。於是,艾子埠這個村名就被確定下來了。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在明初永樂年間

艾子埠已經發展成為

一個有數百人的大村莊了

有一年,村裡兒童突發急症

由於缺醫少藥,死了不少孩子

一些講迷信的人

就把罪魁禍首歸咎到村名上

認為“艾子”與“礙子”“哀子”諧音

不吉利,提出要改村名

一個使用300多年的村名突然要改,會給村民往來、信息傳遞、物資交流帶來很多不便。想到這一點,村民決定在原名的基礎上進行改動,並找了一些有學問的人來想。

經過反覆推敲斟酌,最終選擇用“敖”字代替“艾”字,村名的改動贏得了村民的歡心和認可,都覺得這個村名改得好,此後,艾子埠這個村名便演變為敖子埠了,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敖子埠山水美奇石多

敖子埠村與下田家村、圈朱家村、李家溝村和朱家村相連,該村依東西走向的山坡而建,村周邊有5處水庫,可謂是依山傍水。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敖子埠村奇景多,村裡流傳著許多與石頭有關的古蹟和傳說,石圍子遺址便是其中之一。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據村民說,在敖子埠村西山最高峰,有石圍子的痕跡。那是在太平天國時期,洪秀全帶領農民起義軍來到這裡,清政府的地方官吏為了防禦,逼迫周圍的百姓在這裡築圍牆。後來戰鬥結束,這裡的石圍子也漸漸被拆除了。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在敖子埠西山上,還有一塊怪石,形狀十分像鼓,所以叫石鼓,如果用石塊敲擊石鼓,就會發出咚咚的聲響。石鼓下面還有泉水冒出,終年不止,據說,以前每逢乾旱,村民就會上山到這裡來求雨,非常靈驗。在石鼓北面,還有一塊怪石,與鷹嘴十分像,也被稱為鷹嘴石。鷹嘴石在半山腰上,好像一隻正在捕食的雄鷹。

2016年,敖子埠村被確定為貧困村,

自市府辦定向幫扶該村以來,

敖子埠村正一步步走出貧窮的陰影。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龍口這個千年小村,艾子頂、石圍子…還發生過一場殊死戰鬥

錯落有致的民居、寬闊平坦的山路、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如今,千年古村敖子埠重新煥發生機,不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也有了更多的致富門路。

村裡硬化了山路、修建了街心公園、安裝了純淨水、建設了垂釣農家樂、開設了純淨水廠,村民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