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2019年10月9日17时45分,万众瞩目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最终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与美国科学家约翰·班尼斯特·古德纳夫、英国科学奖斯斯坦利·惠廷厄姆一起斩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而这已经是新世纪以来,第20位获诺奖的日本人。 日本在本世纪初制定的第二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01-2005 年)中,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 的目标:“未来 50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30 人左右。”该计划刚公布时,曾遭受日本国内外的一片批评和讥讽。

而从今天来看,时间还未过半,目标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看来实现这个看似说大话的目标,已经是探囊取物了。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实际早在诺贝尔奖创立之初,日本人就有机会获奖。但是因为欧洲白人对黄种人的歧视,才一直不能如愿。为了获取诺贝尔奖,日本人付出了一切努力,甚至连生命都在所不惜。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从日本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来看,生理学或医学奖可谓是重镇中的重镇。如今已经有5位医学以及生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在去年,也就是2018年,东京大学的本庶佑教授,刚刚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在20世纪初,日本人也将冲击诺贝尔奖的突破口,放在生理学和医学奖上。因为这是日本第一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学科。

19世纪中叶的明治维新前,日本医学还是中医的天下。在日本,中医被称为汉医。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展开了全面的西化改革,并逐步抛弃了汉方医学,投入了西医的怀抱。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为了尽快学习西方医术,日本政府很快便组成了一批以旧幕府侍医为主的医生团队,前往德国和法国学习医学。这些侍医出身于武士阶层,学习的是传统汉医。可以说,既是治病救人的医生,也是杀人的武士。

由于日本初代西医都是武士出身,因此自身便携带有日本武士不要命的精神要素。而正是这种不要命的精神,让日本医学得到了突飞猛进。出现了两位世界级的医学家——北里柴三郎和野口英世。

北里柴三郎,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他1875年进入东京大学医学系学习,随后赴德国师从于著名细菌学家罗伯特·赫里。在细菌学方面,北里柴三郎具有相当的天赋。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首先在1884年的长崎霍乱病情中,他率先用显微镜证明了致病菌──霍乱弧菌的存在。随后在德国,北里柴三郎将精力主要放在致命的鼠疫和破伤风之上。为了实验,北里柴三郎不顾生命危险,敢于近距离与鼠疫病人接触,取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而北里不要命的精神,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期间他发表数篇在细菌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确定鼠疫杆菌以及金色葡萄球菌是导致鼠疫与破伤风的根源。随后,北里开始将精力投入到血清的开发之上,并拯救无数生命。可以说,日本仅开化不到20年时间,就培养了一位世界级的医学家。

其后,北里柴三郎又开办了北里传染病研究中心,为日本培养数之不尽的医学人才。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除了北里柴三郎外,野口英世也堪称日本国宝级的医学家。野口英世先生出生在磐梯山麓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897年在东京一家私立医学院济生学舍学习,同年获行医证书,次年在北里柴三郎创立的传染病研究所任职。

其后,野口英世留学于美国,并在治疗蛇毒、小儿麻痹症、狂犬病,梅毒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并以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

与北里柴三郎一样,野口英世在研究医学时,也继承了老师不要命的精神。为了攻克热带传染病——黄热病,他多次出国,去往炎热的南美和非洲,将自己暴露在黄热病人身边。最终,野口英世不幸感染了黄热病,并且为了人类死在了异国。在最新版的日元上,野口英世先生的头像被印在了1000日元纸币之上,以兹纪念。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在日本人这种不要命精神的催动下,诺贝尔奖开始向他们招手了。在1901年,也就是诺贝尔奖创立之初,北里柴三郎和野口英世就得到了提名。但是但1901年的医学奖只单独颁给冯·贝林,而忽略一同开发血清疗法、主导抗毒素研究的北里。原因无他,就是诺贝尔奖评选者歧视黄种人。

1926年,日本医学人再次向诺贝尔奖发出冲击,然而当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却颁给了菲比格的错误学说,忽略世界最初发现人工诱发癌症的山极胜三郎、市川厚一。而评委的原话是:

“不能让黄种人那么快获得诺贝尔奖。“

虽然遭遇如此多不公平,但是不怕死、不要命的精神仍在当时的日本医学界传递着。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陶陶小时候也得过。为了解人类到底如何感染蛔虫病,医学家们开启了一场“蛔虫盛宴”。所谓蛔虫盛宴,也就是将蛔虫卵直接吞进肚子,然后看蛔虫病如何发作。

随着时间推移,医学家们不断加大吞吃蛔虫卵的数量,最终由一个叫Shimesu Koino的日本儿科医生将这场盛宴推向了顶峰。他竟用连吞好几勺子的蛔虫卵,一共吃了2000粒。

从第三天开始,这个可敬的医生便染上了蛔虫病,蛔虫卵在他的肠道疯狂繁殖。他夜夜无法入睡,蛔虫甚至要蛀穿他的肚子。到了最后,他不但在自己的粪便中发现了蛔虫,甚至连咳嗽出痰液中也发现了。

到了第50天,Shimesu Koino甚至快要死了,他最终选择了接受治疗,一共拉出了667条蛔虫,密密麻麻,可怕极了。二战后,种族歧视的风潮逐渐退潮,日本医学家也受到了应有的认可。从利根川进到本庶佑,日本医学家已经获得了5个诺贝尔奖。如今,日本仍是世界上医学和药品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如果没有前辈们不要命的精神,日本人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如今,日本仍在生理学教育上加大投入,维持自己领先的地位。为此,他们热衷于培养孩子对生物以及医学的兴趣。

日本的教育也极具特色。在日本的学校,不会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反而更注重联系现实生活。

尤其在在幼儿园、小学阶段,会让孩子们接触自然,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 。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大隅良典说就说过:“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对大自然的兴趣,是日本科学家的初心。

日本学校会经常组织孩子踏青,去接触大自然。

而所有教具里, 显微镜可以说是日本学校最喜欢用的。而这也是他们前辈取得巨大成就所利用的神器。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北里柴五郎、野口英世、大隅良典等大科学家,就特别喜欢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他说“显微镜能够告诉我们很多关于细胞的重要信息,比如液泡,在显微镜下能够非常清晰地观察到液泡的形态。所以我就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基因的突变。”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通过显微镜,可以让孩子更方便观察微观世界,甚至野外直接观察。日本人还制造了一种便携式的显微镜。

这种显微镜跟普通显微镜不同,它不是放在桌面上的,而是可以随身携带的。也不用制作标本,孩子可以直接对着标本看。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这个东西我几个月前就看好了,一直想介绍给大家。

这个显微镜是日本名企肯高在中国生产的,但不在中国大陆销售,而是运回日本本土销售。有一些家长就会去海淘回来,成本高还麻烦,所以社里就专门从日本批量采购回来。

这样一来,就多了清关手续,而且日本人做事一板一眼,一个月只卖一批,所以常常没货。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如今,这货实在卖的太快,瞬间就卖掉了几万套。这个东西有多好,我刚才看资料时,我女儿就在旁边只看了一眼,就大叫:这个东西我想要!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够抵挡这样的东西!

这个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是120倍,野外看细胞壁什么的毫不费劲,尤其是它特别小巧,加上电池只有40g,完全可以握在手心。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而且做工很精良,出自日本著名的滤镜企业肯高,经常玩摄影的一定听过,很多专业摄影师的第一块滤镜就是他们家的。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放假了,大家带孩子出去旅游,随身带着这个,孩子就可以看到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看到漂亮的花草了,可以用这个观察一下它的花蕊花脉。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看到昆虫了,可以用这个观察昆虫的触角。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还有小石头,肉眼看上去没有什么不同,但用这个显微镜一看,立马就看出五彩的世界来。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出去玩一次,团费要数千,只要多花百来块钱,孩子的体验就完全不同。等于多玩了一次,还是奇妙的微观世界!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平时孩子上生物课,科学课什么的,用这个观察植物动物什么的,简直不要太酷!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一上架,我自己先订了一个,我女儿现在看着这个东西眼睛是发光的。

这个东西用来做生日礼物,简直超好,价格适用,但包装很好,又是日本品牌,孩子又那么喜欢。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孩子用这个观察世界,发现世界隐藏的美,又能培养他对科学的兴趣,原来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另一个世界,还有这么多奇妙的东西。

日本科学家有多可怕,他们为了拿一个诺贝尔奖,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原价是198,现在团购是128,抢到就是运气。

现在我们中国小学一年级就开科学课。但是,我们毕竟起步晚。科学课怎么上,完全没有经验,尤其是优秀的科学老师太少了。

科学老师是所有教师中要求最高的,可能比语文老师要求还高。因为科学本身是很杂的,知识点特别多。怎么教是个大难题。

其实科学课原本很好玩的啊。但为了应付考核,又把科学课搞成了死记硬背。

不但学不到知识,还容易让孩子对科学反感。

孩子对科学反感,怎么学得好,孩子学不好科学,将来中国怎么出科学家。没有科学家,中国怎么跟日本美国竞争。

当我们对着日本诺贝尔奖学者羡慕嫉妒恨时,不如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而这个小显微镜,就是唤起孩子对科学兴趣的东西。谁知道,您孩子是不是下一个像屠呦呦那样,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呢!

点下面的横条参团,为孩子打开科学的大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