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無犬子?其實越認識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虎父無犬子?其實越認識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看點 越是優秀的家長,越是對孩子抱有高期望,其學霸父母的身份,也在無形中給予孩子壓力。事實上,中國所有的孩子中,能考上清華北大的比例極低。家長們也需要認識到“均值迴歸”現象的存在,保持平常心,用理性與包容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文丨安柏 編丨Travis

我有一箇中學同學,她和她老公當年都沒上過大學,兒子卻考上了浙大。即便如此,她還是很擔心 ,覺得兒子讀書不夠上進,總是要管這管那。

我勸解她:“你兒子比你們強太多了,你還這麼操心;我兒子學習上只要能和我差不多,我就阿彌陀佛了。”

我同學對我說:“那難的。誰叫你這麼優秀,你兒子能達到你的水平很不容易,我兒子要超過我們,就容易多了。”

其實我同學嘴裡的“優秀”,只是特指我當年成績比較好,雖然高考發揮一般也超過清華北大錄取線。但是我沒選擇清北,主要是當年要軍訓一年。

同學這句話,就如迷霧中的一陣清風,讓我突然看清了一樣東西,那就是:

學霸媽媽這個存在,本身就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

有時給花生數學題糾錯,看他要麼漏乘係數,要麼忘記變號,還屢教不改,我就有點抓狂。

現在我明白了,畢竟像他這樣的小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一水兒都是985、211大學生的並不太多,我們就像6座大山,既把門檻提太高了,又把他壓麻木了。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均值迴歸

馬拉多納的兒子只踢到意大利丁級聯賽,林青霞的兩個女兒顏值比起媽媽都有一定差距,愛因斯坦的孩子不是精神有疾患就是資質平平……

不管從外表身高、運動能力還是到學業水平,父輩的水平越高,他們孩子的成就即使比常人高一些,離他們的父輩還是會相去甚遠……

這在統計學裡叫做“均值迴歸”。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林青霞和兩個女兒

舉個簡單的例子:

除掉運動、營養等後天因素,純從遺傳學上來講,孩子的身高水平不會簡單的是父母身高的平均。如果父母身高比較高,遠大於均值,那麼孩子身高將會往均值迴歸,也就是說要打個折扣,這個折扣係數是2/3

類推到考試水平上:

  • 如果父母都是清北畢業的,比平均值高出3個標準差(偏離平均值的單位),那平均來說,孩子只能考上比均值高出2個標準差的985。(3個標準差乘以2/3=2個標準差。)


  • 如果父母都是985,比平均值高出兩個標準差,那麼孩子平均來說會上較好的一本,大概是211。


  • 如果父母都是一本,比平均值高出一個標準差,那麼孩子只會比均值高出0.67(2/3)個標準差,平均來說,一本畢業的夫妻的孩子會上比較好的二本和稍微差一些的一本。

那清北、985、211空出來的那麼多位置給誰?—— 給普通人的子女啊。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選自趙昱鯤微博

從統計學來說,逆襲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這就是為什麼每年高考發榜時,我們還是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名校錄取通知書送到田頭農民的子女那裡;衡水中學每年也有不少學生能考上清北。

作為非學霸的子女,雖然他們孩子能考上好學校的概率低於清北、985、211的子女,但是因為這些人群的基數遠大於那些學霸的孩子——非一本要佔到考生的90%,那麼,在這個大池塘裡,即使新學霸出現的比率不高,絕對數量也是驚人的。

關於考試水平的“均值迴歸”,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趙昱鯤有一篇文章,叫做《智商也要交遺產稅:為什麼聰明人的孩子大多沒那麼聰明?》,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家長是否很難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凡?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叫做“部分家長是否很難接受自家小孩的平庸?”

有一個叫做“果子米”、自稱是“一枚人民群眾”的媽媽,分享了她的心態。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我覺得這個媽媽就很有科學精神:能認識到自己的平凡和娃的平凡。

如果用數據說話,2016年中國全國考生940萬人,985高校共招18萬7346人,如果娃能考上985,那他就是考生中的前2%。

再看清華北大,那一年清華北大共招7300人,如果考上清北,那麼娃就是考生裡的前0.075%,也就是一萬個人裡面不到8個人。

這只是參加高考的考生,考慮到農村和邊遠山區的孩子也不是人人都完成9年義務教育;再加上在大城市裡結束9年義務教育後,還有40%左右的孩子不能考上高中,(深圳這個比例是54%),那麼在中國所有的孩子裡,能考上清北的人比例估計也就在萬分之二左右。

說實話,推導出這個數據我很絕望,憑什麼我就認為自己的孩子會是這萬分之二呢?是比別的孩子都特別聰明一些,比別的孩子都特別努力一點?還是說是比別的孩子都幸運一點。

其實,我和孩子生活在中國的大城市,已經非常幸運。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越“平凡”,越“成功”

每個家長在拼命“雞娃” 的時候,也要有點數據概念,更要有點平常心。

對學習興趣不大、成績也一直很一般的“普娃”,最好的策略,並非是鞭策他和那些“牛娃”在一條跑道競爭,而是“差異化生存”。

一開始就“不瞎折騰”,因材施教,培養一技之長,甚至做一個有技術的藍領,沒準還比從三本畢業在辦公室做一個

月入4K的白領更強。

在知乎上還看到一條高贊答覆。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看到這個故事,我回憶起來,我也並非從小就是學霸:在初二前,我數學不好,計算能力也很差,也和花生一樣,漏乘係數,忘記變號,比他還不如。

那我是什麼時候變成一個學霸的呢?是我媽媽認為我是個平凡的孩子開始的。

媽媽是北京理工大學的天才,每次數學考卷都被老師貼到牆上當標準答案,所以她很自然地期待我也會是個理工奇才,但是現實一次次粉碎了她的期望,直到她認為我就是個“普娃”,也就順其自然了。

自從沒了家長的期待和壓力,我的成績反而慢慢變好了,雖然也沒能成為一個天才,但終究沒變成一個蠢材。

認清到孩子是個平庸的人不容易,畢竟每個當爹媽的,都擔心不能發揮出孩子的潛能——“萬一娃明明是塊清華北大的料,卻被我的“佛系”耽誤了咋辦?如果我和孩子拼命努力,即使考不到清北考上個浙大也行啊。”

能認識到孩子平凡,不僅需要科學精神,還需要理性。而理性這種東西,可能是做上爹媽後我們最稀缺的吧。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虎父无犬子?其实越认识到孩子的“平凡”,越可能接近“成功”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