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子民:安史之亂中,詩聖杜甫逃亡、被俘,顛沛流離的人生

公元755年十一月,動地的漁陽鼙鼓從范陽一路南下直指長安,打破了沉靜在安逸和享樂中的大唐。安䘵山起兵不到八個月,潼關和長安相繼失守。突然降臨的災禍,擊碎了大唐所有人心中的繁華盛世之夢,沒有任何軍事和思想準備的大唐朝廷,面對戰亂,逃亡成為了大唐臣民們眼前唯一和無奈的選擇,叛軍燒殺搶劣,悲泣的呼喊迅速淹沒曾經繁盛喧鬧的都城,數十萬的子民的命運被時代的洪流裹攜,踏上一條沒有目的地的幾乎是不歸之路,能重返長安的又有幾人?逃亡中倖存下來的又有幾人呢?

千乘萬騎西南行

潼關失守後,唐玄宗乘著夜色帶領楊貴妃和部分大唐官員,在大將陳玄禮的保護下,向西南逃亡。皇帝逃亡的消息,震驚了朝野,長安的官員百姓紛紛逃亡。長安立刻陷入一片驚恐與慌亂中。中年的杜甫,夾雜在萬千民眾逃亡的大軍中,逃跑的人中有的騎馬,多數經濟拮据的民眾,只能徒步逃跑,杜甫就是其中之一。

逃亡的民眾,可能面對隨時到來的威脅,判軍的追殺、飢餓、擁擠,踩踏。生命宛若一根脆弱的稻草,隨時有折斷的可能。

身體的贏弱和精神上的巨大打擊,使逃難中的杜甫幾乎絕望,他甚至坐於在山頭,等待隨時都可能到來的死亡。幸而杜甫的一位堂侄在混亂的人群中找到體力幾乎耗盡的杜甫,扶他上馬一路向南。

45歲的杜甫,雖然被歲月磨蝕掉了年青時代的激情與豪邁,但仍然擁有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蓬勃向上的朝氣。

到達鄜州羌村後,杜甫安頓好家人。北上靈武,尋找在靈武稱帝的太子李亨。扛起平叛安史之亂大旗的李亨,此時正需招攬人才,共赴國難。一直鬱郁不得志的杜甫,希望此時,為平定叛亂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陷入一片動盪和混亂中的大唐,隨時都潛伏著不可預測的威脅,前往靈武的杜甫,在半途中被叛軍截獲,與許多被俘的百姓一起押回長安。幸運的是叛軍並不沒有殺害此時已鬚髮花白,似如老者的杜甫。

亂世子民:安史之亂中,詩聖杜甫逃亡、被俘,顛沛流離的人生

國破山河在

被俘的杜甫被安置在長安的俘虜營中,飢餓和屈辱時時折磨著這個愛國憂民的詩人。

此時長安城已不可與昔日繁盛的長安城同日而語,叛軍在城內燒殺搶奪,不僅王宮貴族家裡珍寶異物被搶,連百姓也難倖免。沒有來得及出逃的萬千官員百姓被俘,面對叛軍,有的錚錚鐵骨英勇不屈,有的不得已在夾縫中尋求生存。唐玄宗的宮廷樂師雷海清,被俘後送往安䘵山稱帝的洛陽,叛軍高歌宴飲,命被從長安俘去的樂師們演奏慶祝,席間還陳設著許多從長安搶來的奇珍異寶,樂師們睹物思人,國破家亡的感傷,令樂師們傷心不已,樂師雷海清更是摔碎樂器,面西跪拜,痛哭不已,最終被處死。

杜甫的朋友王維,這位嚮往田園恬淡寧靜生活的詩人,在安史之亂突然襲來,這位生活舒適的大唐官員沒有來得及逃跑,就被俘獲,因詩聞名的王維被叛軍送往洛陽,生死之間無力反抗的王維勉強接受安䘵山任免的官職。樂師雷海清的被處死的地方就在王維的隔壁,處於半軟禁狀態的王維,聽到雷海清樂師不屈的悲情事蹟後,大為感傷,他揮筆寫下對國家的懷念和對叛軍憎恨的凝碧詩。

《凝碧詩》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個人的屈辱傷痛和同著長安城的屈辱傷痛同時擊打著杜甫本已憔悴的心,國家破碎令杜甫痛入深淵,同時杜甫也看到了希望,對於未來充滿了憧憬。長安城外地方官員組織民眾,對叛軍多次進行著小規模的襲擊,城內百姓也常以縱火,散佈“官軍已至”等的言論,這些常常讓叛軍單獨不敢出城,夜不敢寐。

在飢餓和屈辱中,杜甫和所有長安的官民,翹首企盼唐軍能早日收復長安。終於等來了唐軍兵髮長安的消息,萬民振奮,杜甫更是歡欣鼓舞。然而令杜甫失望的消息也接踵而來,唐軍在陳陶斜大敗,唐軍一天就陣亡四萬多將士。唐肅宗因安史之亂對武將產生忌畏,放棄在平叛中已經立有赫赫戰功的郭子儀、李光弼為帥,而把收復長安的重任交給從未帶過兵的書生宰相房琯,結果不但沒有收復長安,反而讓唐軍損失慘重。

叛軍在陳陶斜勝利後回到長安在西市大宴慶賀,國家破碎,希望破滅,親人安康?杜甫痛楚的內心再一次次沉重的打擊後,但仍對未來充滿希望,他相信國家破碎,但山河依舊,他相信唐王朝會收復失地,自己會重獲自由,與家人團聚。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亂世子民:安史之亂中,詩聖杜甫逃亡、被俘,顛沛流離的人生

仕途坎坷

不久,杜甫進行了再一次驚心動魄的逃亡,在一個和尚的幫助下,驚恐萬分的杜甫從長安金光門成功出逃,去投奔已經到達鳳翔的唐肅宗李亨。直至多年以後,那種驚心動魄的恐懼還不能釋懷,以後再路過金光門時,仍心有餘悸。

歷經艱辛的杜甫在彭原郡拜見了唐肅宗,被封為右拾遺。儘管杜甫只是被委任為地位低下的諫言之官,這離他理想的期預相卻甚遠,但杜甫仍然盡職盡責。與杜甫有私交甚好的宰相房琯因為陳陶斜戰敗後,房琯被免職,失去宰相之位的房琯同時失去鬥志,整天沉於酒宴娛樂之中。杜甫上奏唐肅宗說房琯還是有才幹的,不應該被罷免。直言犯諫的杜甫惹得唐肅非常憤怒,貶杜甫為華州司功參軍,從此不再重用。

杜甫的仕途之路,充滿了坎坷,天寶初年應考進士未中,天寶末年,將自己寫的《三大禮賦》南獻給唐玄宗,因此得到京兆府兵曹參軍一職。

杜甫遭唐肅宗貶後,時值京城地區動亂流離,糧價暴漲,杜甫微薄的奉䘵不足以養活家人,只得自己背柴火採集橡慄。一段時間之後,杜甫被召回補任京兆府功曹。

理想和抱負在現實中再次挫傷,回到家鄉的杜甫,感受到親人團聚的幸福,鄉鄰和睦的溫情,回家的日子,給戰亂中的杜甫以短暫的幸福時光。

亂世子民:安史之亂中,詩聖杜甫逃亡、被俘,顛沛流離的人生

奔赴戰亂中心,寫出千古史詩名篇

面對戰亂,開始杜甫選擇了逃亡,在最初的驚恐和慌亂沉澱之後,他選擇了前往戰亂核心地代--河南。曾經的繁盛與安寧,早已成為昨日黃花,殘屋敗壁,滿目荒涼”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現狀,讓人不忍目睹。

安史叛軍燒殺擄掠,中原地區的人民生活遭到空前的破壞。

百姓和唐王朝在平叛這一點上有著高度的一致,但是平叛必須要徵兵,人民蒙受的慘痛,國家面臨的災難,都深深地刺激著他沉重而痛苦的心。這個時期,也讓杜甫詩如潮湧,寫下著名的《三吏》與、《三別》。

杜甫的“三吏”、“三別”鮮明地肯定平叛戰爭,甚至對應徵者加以勸慰和鼓勵。百姓含著眼淚,走上前線支持了平叛戰爭。但杜甫同時也對應徵者,以無限同情。“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

國家的苦難和人民的苦難,深深雋刻在杜甫的心裡,揮灑在他的詩中,使一生壯志未酬的杜甫成為千古史詩之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