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覺得學編程很難?

相信很多進入計算機專業就讀的學生,都有這麼一個感觸,從最初的“一張白紙”,經過四年學習之後,又變成了許多罐“漿糊”,就感覺編程真的太難了,好像怎麼學都學不會。

可是,編程真的那麼沒勁?那麼難學嗎?

臺灣知名技術專家蔡學鏞先生寫了一本《編程ING》,給出了一張圖:

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覺得學編程很難?

這張圖道出了學習的關鍵——學習過程中的“正向”興趣循環是否成功地建立。

強烈的興趣與不斷獲得的成就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引擎”,它為學生完成整個學習任務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有無數的事實支持這個觀點。

而傳統的教學觀點認為,本科的主要教育目標之一是為學生在本專業領域未來的發展“打下紮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所以從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科學訓練”。

這個觀點不能說錯,但對於計算機教育,尤其是針對初學者的教育,首要的任務是引發興趣。沒有興趣,一切免談。

之所以很多大學生覺得編程難,其原因就是現有的計算機教學方式從一開始就給了這些學生“痛苦”的編程體驗,並且在後期枯燥的專業課程學習中不斷得到強化,最終使很多大學生對編程敬而遠之或畏之如虎。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不是計算機專業的人能夠通過IT培訓機構學會編程技術,而並沒有覺得編程很難。

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覺得學編程很難?

培訓機構裡學習的課程內容是根據市場上企業需求開發的,學習就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

並且教學大綱都是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首先做的就是培養學生對於編程的興趣,從中獲取成就感,以興趣為導向,步步為營,在每個階段課程穿插實戰項目。

教師會去引發學生的興趣,鼓勵他們去探索未知的領域,主動地學習和吸收知識,培養技能,積累經驗。

解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時指點,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正向”興趣循環。

所以,很多人即使不是計算機專業的,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編程。

為什麼現在很多大學生覺得學編程很難?

作為國內知名的IT教育機構,課工場一直致力於探索符合時代的教育模式。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正式公佈了(2019年第一批)有關企業支持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課工場的新工科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等三個項目再一次獲審通過!這無疑是對課工場品牌影響力和教育教學質量的認可和肯定。

面對新形勢,在未來,課工場將繼續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深入參與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為新工科建設、師資培訓、課程體系、人才培養等問題提出優質解決方案,為國家互聯網人才的培養做出一份貢獻。

*文章部分素材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