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真的是一碗青春飯?

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這樣的說法,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過了35歲就得轉行了!那實際到底是怎樣的呢?年齡大了,就真的沒有公司要了嗎?

程序員真的是一碗青春飯?

為什麼會說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

小課認為,人們之所以會對程序員有這種錯覺,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為下面這幾種原因:

1、嚴格意義上講,程序員屬於一種新興職業,在我國的普及年限基本不超過20年。

換句話說,如果當年第一代程序員按25歲來算的話,現在最大的也不過45歲,而且由於互聯網是最近幾年才得到的迅猛發展,所以初代程序員並不多,因此,人們普遍印象中好像沒有大齡的程序員。

再有就是,很多大齡程序員在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經驗後,就會轉職管理崗位,所以,給人們一種好像沒有大齡程序員一樣。

程序員真的是一碗青春飯?

2、互聯網公司普遍加班嚴重,996幾乎是常態,再加上媒體的宣傳渲染,給人們了一種程序員是體力勞動者的錯覺,好像年紀大了就做不了了。而實際上,程序員是妥妥的腦力工作者。

3、公司在招聘時,出於節約成本等多方面的考慮,會對招聘年齡有一定的限制,無形中也向大家傳遞出了這樣的一種錯覺。

實際上任何一個行業的基礎崗,招聘公司處於成本的考慮都會有年齡限制,但並不是說年齡大的沒有市場,相反他們的市場在於公司需要給予他們年齡、經驗相匹配的價值。

程序員是可以進行經驗累積的

這是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兩個人統計出的一組數據。

程序員真的是一碗青春飯?

程序員的編程能力隨年齡的分佈圖。

可見,程序員的編程能力在從25歲左右開始上升,一直到50歲後才會開始下降。

所以說,程序員的經驗是可以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累積的,並不是青春飯!年齡大了,不僅可以編程,而且經驗還會越來越豐富,技術也會越來越高!

大齡程序員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及早紮實根基,技術一般都是迭代式更新,就像4G來了,並不是立刻就取消3G一樣,在一定時間內,兩者是並行的。

所以,作為一名程序員,一定要及早紮實基礎,這樣可以更容易學習新的知識。也許對於一個小白來講很難的新技術,而對於一個資深程序員來講,不過就是一張紙的隔閡。

程序員真的是一碗青春飯?

其次,要多學、多練、多看;

多學:從項目中學,從書本中學,從別人哪裡學,從失敗中學習,從一切可以學習到的渠道去學習,並及時進行歸納總結,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多練。經過代碼的歷練,程序員才能百鍊成鋼,成功的項目能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失敗的項目會暗示它為什麼會失敗,下次你就能更進退有據。更重要的一點是,不做項目,不做多個項目,不做大項目,程序員對“度”的把握總是缺乏經驗,不是過就是不及。真正親手手寫過10-20萬行代碼的是成為一個成熟程序員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多見。眼光狹窄,目光短淺,固步自封只能造就一隻井底之蛙,你的眼光必須超越自己所在的環境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現在有許多開源社區和軟件都是你應該涉足的地方,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你自然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程序員真的是一碗青春飯?

其實不論是做程序還是做其他的職業,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如果你對當前所做的這件事情非常的感興趣,那不論你年紀多大,你都會自發的去學習很多東西,你總能拼命的爬到行業的頂尖的位置。

當你做到頂尖的位置的時候,與之對應的資源、財富、人脈、資源就會向你靠過來。而對於行業底層的人來說,他們壓力則會更大,他們也更容易會感到迷茫。

最終在迷茫和壓力之下,很多人就會覺得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等你年紀大了以後就沒辦法去適應行業需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