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現在的老師教書育人應該被評為優秀嗎?

鐵男春秋


我認為現在的老師,真正教書育人的,太該評為優秀了,特別是我們學校的老師。但是每一次評選優秀老師時都因為名額有限,很多老師該評卻評不上。

社會上很多人是不瞭解老師、不瞭解老師工作的。普遍看到的,就是老師一天只有幾節課,老師還有寒暑假。但是看不到老師六點過就起床到校,晚上要十點過才能回家休息,班主任老師,早上出門的時候孩子沒醒,放學回家的時候孩子已經入睡。雖然天天同在屋簷下,與孩子、與家人打照面的時間都沒有,對家人的關愛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這些付出,很少有人看到。

那些備課、改作業、業務進修的時間都不必說,光是給學生個別輔導、給學生做思想工作、解決學生中的突發事件,都會佔據老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些工作,不是這老師這個職業的人,是看不到也不能理解的。

我單說我們學校吧,就可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我說我們學校的很多老師都該評為優秀老師,理由如下:

一、優秀之一:淡泊名利,學生至上。

上面說到了,因為名額的限制,很多本來很優秀但是不能評上優秀的老師,沒有因為沒評上優秀老師而馬馬虎虎地工作。他們一如既往地戰鬥在自己的工作崗位,該上課上課,該給學生做動員工作就做動員工作,學生出了什麼問題,他們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學生身邊。我們學校絕大多數老師都是這樣的。

二、優秀之二:過硬的專業本領,學科教學的帶頭人。

進入我們學校的老師,都是從鄉下優秀教師中遴選而來的。遴選的條件教委有統一的硬性標準,比如說成績必須是全區前1/3、必須在鄉下工作5年以上。

在區級各種教師培訓會上,本地專家團隊成員,各個學科都有我校老師,而且主要是我校老師。

在中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中,區級一等獎幾乎是我校各科老師囊括,市級特等獎、一等獎也常被我校教師捧回。

最近幾年進我校的年輕老師,基本上都在在職進修研究生,正陸續畢業。

三、優秀之三:學生的良師益友,家長的放心朋友。

初中的學生正是青春萌動的時期,不像小學生那樣規矩聽話;也不像高中生那樣自覺懂道理,因此,常有些不平常的事發生。當有這些異常事件發生的時候,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都是第一時間到場,第一時間和學生談心,給學生做思想工作。

小到通知學生中午到什麼地方吃飯、到門衛室給學生拿家長帶來的東西,大到學生的心理、學習上遇到難題,老師都是全力以赴去操心的。

沒有學生表現上的事情要操心的時候,我們就會立即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了、培養優生了。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激發學生的奮鬥意志,用在我們學校老師身上,是太合適不過了。

現在的年輕一代家長,家庭結構複雜,單親子女多。老師要同情他們、關愛他們、開導他們,做了許多超出老師工作範圍的事情。可是,我們都把這些當做份類事情,不邀功不請賞不宣揚,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就好!只要家長放心不牽腸掛肚就好!

所以,我校的老師都是優秀老師。我愛我校,我敬佩我校的老師們!


語文思維


現在的老師是老師,過去的老師也是老師,都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現在的老師是過去的老師教出來的,繼承著過去的老師們優秀的基因和優秀的傳統,當然接收了過去的老師身上一些不健康的東西。這是就教師隊伍的整體而言。

作為一個個的個體,過去的老師有優秀的,也有不優秀的;現在的老師也有優秀的和不優秀的。總之,不能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不是客觀事實,是錯誤的。

我們不能抓住現在個別或極少數老師中的敗類的問題而無限放大,從而否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老師為家長為社會為國家在培養人才方面立下的汗馬功勞,創造的豐功偉績。現在的老師中的優秀分子燦如鮮花,多如繁星,不勝枚舉!

`


正義在胸1


《高考一小步,教育一大步》

郝峰濤

人才的成長決定高考,而非高考決定人才成長。

一個小問題:A生數學100、語文50;B生數學90、語文90,誰更具潛能?這不是一個分數多少的小問題,而是一個人才觀念的大問題。

我們的社會、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認定B生為優秀人才,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所以一位小學校長就敢這樣說:“我這裡沒有天才,我只要考試的分數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應試困境!錢學森老人發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呢?”錢老希望培養出大師級的人才:一個孫子,勝過千萬趙括。

落後的人才觀念,是造成中國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裡?A生具有優科(數學)優勢,B生具有均科(均衡)優勢,這兩種不同的優勢,哪一種最具潛能?

論一:天才優於專才,專才優於全才,全才只能算是個人才。植物有頂端優勢,才成其高;動物也各有本領,故能生存。再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專才,而非全才,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論二:專才(優科)的成功在於他們努力建設自我的專業興趣、專業方向和專業高度,而所謂的全才(均科)其實是被誤導的無興趣、無方向和無高度的三無產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長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專業發展。

論三:孩子們各有天賦,在發展中就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這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也是專才成長、優科發展的內因外果。而全面均科發展,其實是一種違揹人性發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專才(優科)的人才發展觀是優於現代教育中盛興的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天才源於自覺,專才源於興趣,全才源於誤導,平均主義全才(均科)觀是扼殺天賦、迷失興趣的禍首。

我們要不要打破偏科觀,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鴨式,打破應試觀?要不要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要不要給天才、專才(優科)更大的成長空間?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揮棒,要從“均科固定文理制”向“優科自選建構制”轉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的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

二,義務教育階段讓學生自選1-3門優勢學科參加評價,其餘參試科目作為參考,鼓勵學生髮掘自身的興趣、方向和高度。

三,學生的優勢學科的不確定性、可改變性和學科組合的複雜性,有利於打破教育功利和學科固化,弱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強化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我們的育才觀念要從均科全才觀向優科專才觀轉變,去培養孩子的興趣、方向和高度,實現人的專業化成長,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規律。

荒原開蹊徑,枕草待曉鍾。

十年心酸夢,只為此文生。

 

優科專才的佐證:

1,蘇霍姆林斯基:如果學生有了一門喜愛的學科,那麼你不必為他沒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應當使人更為擔心的,倒是門門成績優秀但卻沒有一門喜愛的學科的學生,多年的經驗使我確信,這種學生是不懂得腦力勞動的歡樂的平庸之輩。《給教師的建議》(第69頁 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版)

2,人是以“中心”發展為模式,往往是以某一學科為中心發展,進而帶動相關或相近學科的學習,而強迫性均科發展實際是去“中心”化,知識學會了,但是孩子的“中心”卻喪失了,連同興趣、方向和高度一塊埋葬。

3,偏科的普遍性,偏科不是壞事,是優科的普遍存在。所謂的天才,只是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

4,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優勢為中心的存在:他們博覽群書,皆以優勢為中心,而非漫無邊際的學習知識。

5,民國大師的特點:偏科偏文(胡適、錢鍾書、季羨林、吳晗等數學很不理想);學歷低(齊白石,啟功,巴金,華羅庚,沈從文,梁漱溟等),在那個教育貧乏的時代卻湧現了大量的人才,優科自學是一個重要特徵,現代教育應該從中汲取力量。

6,偏科生愛因斯坦:所謂教育,是忘卻在學校所學的全部內容之後剩下的本領。

7,許多偉大的人物,成績有時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齡發現方向後,才奮發有為的:牛頓、托爾斯泰、馮特、丘吉爾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與其“拔苗組長”,不如靜待“雨後春筍”。

8,2012諾獎莫言,小學五年級輟學: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9,2014諾獎中村修二,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浪費了孩子最大的資源——有無限可能性的少年時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10,……我們心中都能感覺到教育中的問題,除了無能為力,還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觀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轉變,教育模式的改革,縱然任重道遠,也當砥礪前行。


大道者至簡


首先糾正一個誤區,優秀教師不是評出來的,因為根本就沒有評選環節,如果有也是學校領導們內部商議的結果,這種結果既不代表老師,更不代表學生。教書育人能不能被評為優秀?能!但是這種優秀僅僅存在於學生的心裡,家長的心裡,同事的心裡。如果和領導搞不好關係,再優秀也是徒勞。


一縷正義的光芒


不管是優秀、職稱還是績效獎金,都是國家為調動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而出臺的好政策,目的在於獎勵優秀,表彰先進,落實一線教師的待遇,獎勤罰懶,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好的政策關鍵在於下級相關部門的重視與落實,要公平公正去執行。要心寄黨的教育事業,想辦法最大程度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工作熱情,時刻牢記振興教育事業的初衷,不圖私利,一心為公,隨著改革的推進,相信一切都會良性發展,越辦越好。


欣然往返



1557290493



思政人


這是個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問題。


請問是什麼原因讓樓主對“現在的老師”這麼大的一個群體,產生了質疑?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本職工作,任何時候都有一些人合格,有一些人不合格。我覺得整體來說還是合格的吧,優秀的也還是少數。不知道這樣的答案符合多少人的心理?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現在的傳媒極其發達,一點事瞬間可以傳遍全球。尤其是你做件好事,除非特別讓人感動,否則不會傳那麼遠。而一件壞事,比如公交車沒給老人孕婦讓坐,一旦被人拍下來,立刻引來一堆網絡噴子站在道德制高點一頓批判,好像他們都是多麼偉大光榮正確。


大部分老師還是兢兢業業在做教書育人的工作。如果對自己接觸的某個,或者某幾個老師不滿意,能溝通就溝通,溝通不了也不用對所有的老師都有意見。畢竟,任何一個人都不能代表他所在行業的全部。


靜心心理


不能時有報導老師打學生而說教師中沒有優秀的!不能以個別推及全部。國家這麼大,教師這麼多。咋嘛可能千篇一律。個別難免。大部分是有責任心的老師。不然,國家百分之八十的大學入學率哪來?話又說回來,非常突出,特別優秀的教育也是少數。事物都有上中下級別,事物都有兩面性。


用戶628680282845流氓


過去老師講傳道、授業和解惑,現在的老師教書育人,其實也很辛苦,著重教學質量,升學率,出現了有才無德或品質惡劣的學生,但這不是老師的錯,有多種原因: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不能有問題就找個替罪羊背鍋了事,綜合考慮,齊抓共管才行。

本人非專業,請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