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營銷,我只服煙臺啤酒,100年前憑一己之力擊敗三家外資品牌

中國有句諺語:“酒香不怕巷子深。”這主要闡釋了一家好的企業只要把產品做好,哪怕在其他方面存在劣勢也是可以彌補的。

不過把這句話放到現在,恐怕沒人能坐得住的。雖然你擁有好的產品,可是別人的也不差呀;雖然你價格也有優勢,但是知道的人太少呀。

沒有通過營銷,就想獲得快速的成功,那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雷軍還在金山公司的時候,一心想做一款頂級的軟件,讓其他程序員震驚的那種。雷軍將這款軟件的名字叫做《盤古》,可是在團隊歷經了三年之久終於打造成功時,卻發現根本賣不出去。

論營銷,我只服煙臺啤酒,100年前憑一己之力擊敗三家外資品牌

那一次,雷軍的自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一度萎靡不振,感覺世界要塌了,後來才發覺原來是因為營銷沒做好。

此後,雷軍才開始刻苦鑽研營銷,小米的成功,雷軍的營銷策略就運用的爐火純青。有時候,我們感覺有些營銷策略做的真好真妙時,有的人早在100年前已經用過了。

煙臺啤酒的營銷策略堪稱教科書級。

1

初入上海

在上世紀20年代左右,我國處於一個極為混亂的大環境中,西方列強們可以隨意出入我國的幾個通商口岸,例如:上海、青島、天津等。

這些老外進入中國後總得吃喝吧,吃的話他們還能適應,喝的他們就適應不了了。

中國人喜歡喝酒性較烈的白酒,而老外們則不太喜歡這種火辣辣的酒,更喜歡性情溫和的啤酒。

那個時候,上海已經有三家外資啤酒品牌了,分別為英國的“友牌啤酒”、“怡和啤酒”和法國的“國民啤酒”。國內的啤酒廠還沒有開始興建,這個時候素有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王益齋與他的朋友李介臣商量著我們為何不開一家中國人自己的啤酒廠呢?

王益齋這個人不得了,家裡幾代都是經商的。一開始,王益齋主要為鹽商們收用來裝鹽的麻袋,人稱“麻袋王”。在有了一筆錢之後,便開始了放高利貸的買賣。此外,他還開設了益德號錢鋪(100年前的P2P公司?)。

總之,在多年的利滾利下來,他還是非常有錢的。有錢也不能隨便造,他還是拉了一個合夥人李介臣一起來開啤酒廠。

1920年,兩個人湊了10萬塊大洋就開始了創業之路。工廠地點就在煙臺一個靠近“老虎巖”的地方,因為那裡的泉水甘甜可口,用來做啤酒是最合適的。

煙臺由於也是臨海,所以啤酒生產出來之後非常容易憑藉輪船拉到別的地方來賣。

在經歷過多個不眠之夜之後,他們決定進軍上海市場,不為別的,因為那裡老外最多。畢竟當時的國人還沒有喝啤酒的習慣。

2

初來乍到,來點狠的

當時的上海,沒有國產啤酒,只有外國啤酒。煙臺啤酒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竟然還有點認生。

論營銷,我只服煙臺啤酒,100年前憑一己之力擊敗三家外資品牌

一開始煙臺啤酒主要的價值主張是“支持國貨”,“喝中國人自己的酒”等,然而廣告出去之後並沒有太多的效果。

不過,很快上海就給了煙臺啤酒一個機會。當年,上海發生了一次水災,居民用水受到了嚴重影響,水的臭味有點明顯。

煙臺啤酒立馬就在報紙上登了一則廣告:“上海水臭,請飲煙臺啤酒”。這則廣告推向市場後,立馬就引來了上海市民接連不斷的“謾罵聲”。因為你說這裡的水臭,這已經深深地觸痛了市民敏感的神經。儘管你說的是事實,但是不準外人評判。

論營銷,我只服煙臺啤酒,100年前憑一己之力擊敗三家外資品牌

有罵聲則代表有關注,罵的越多,關注也越多。當時的鳳姐剛出道時不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把自己給炒作出名的嗎?還有“寧坐寶馬車裡哭,不在自行車上笑”的馬諾,當她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她就已經隨著罵名而出名了。

當然,這樣的營銷略顯low了一點,但是效果卻是驚人的!

3

組合拳出擊,鬧出大動靜

在上海市民罵聲還未平息之際,煙臺啤酒又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個令人興奮的廣告。大意為:本週末凡是在新世界買門票者均可贈送毛巾一條(毛巾上印有煙臺啤酒)。除此之外,煙臺啤酒隨便喝,想喝多少喝多少。規定時間內,誰喝的最多還能得到一個大銀鼎,亞軍和季軍可以得到一個小銀鼎。

上海新世界位於南京東路,可以說是那個時候上海最繁華的地方,沒有之一。煙臺啤酒在此搞喝啤酒大賽註定就是要搞大動靜。

論營銷,我只服煙臺啤酒,100年前憑一己之力擊敗三家外資品牌

而且這次煙臺啤酒也是下了血本,只要買了新世界門票(一毛錢一張)的人均可以免費領毛巾,僅這一項,人們就回本了。更別說可以免費喝啤酒了,人們簡直開心的不得了。最重要的是喝啤酒第一名還可以得到一個價值上千元的銀鼎,那絕對是買彩票中大獎了。

這麼優惠的活動,誰不參加才是有毛病呢?尤其是之前那些對煙臺啤酒罵罵咧咧的人態度瞬間就180度大轉彎,成為活動的參與者。

活動當天,煙臺啤酒共消耗了24000瓶啤酒,第一名一共喝了15瓶啤酒。這麼轟轟烈烈的活動剛一結束,就被多家報紙紛紛拿來報道,這簡直是活動營銷的鼻祖。

這一場活動,煙臺啤酒雖然付出了24000瓶啤酒和上萬條毛巾的成本,但是卻換來了全上海都知道的地步,這個廣告做得太值了。

4

外資聯手打壓,煙臺啤酒突出重圍

眼看著煙臺啤酒鬧出這麼大的動靜,其他三家啤酒公司表示不能坐以待斃了。之後,它們三家便將經銷商的提成提高了5%,並且對經銷了自己品牌的經銷商表示,如果不代理煙臺啤酒,每年補貼100元。

在外資聯合打壓和瘋狂價格補貼之下,煙臺啤酒的銷量也下滑明顯。

煙臺啤酒同樣也不能坐以待斃啊,大不了再造一個大動靜唄!

緊接著,煙臺啤酒就在報紙上再次發佈送啤酒廣告:煙臺啤酒公司在上海的半淞園公園裡隨機藏了10瓶啤酒,只要能找到一瓶就能獎勵20箱啤酒。

這個廣告無疑又是搞事情的。因為20箱啤酒的誘惑實在太大了,差不多夠喝一年了。那個時候的一箱是24瓶,20箱就是480瓶啤酒。

在有人找到啤酒去兌換之後,無疑對其他人有一個巨大的刺激作用,人家怎麼這麼幸運,我也要努力去尋找一個。

人人都在找啤酒這麼大的話題性事件,媒體們自然不願錯過,又是報道一通。

有了這個事件造勢之後,煙臺啤酒立馬就給出了經銷商們最大的誠意,一箱啤酒成本價低至12元(成本8元),賣完之後,煙臺啤酒再補貼經銷商一元錢。

論營銷,我只服煙臺啤酒,100年前憑一己之力擊敗三家外資品牌

憑藉著低成本高補貼,煙臺啤酒又將市場份額一點點贏了回來。

如今的煙臺啤酒雖然少了當時的銳氣,但是曾經的經典“戰役”值得每一個人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