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弈市場永遠是非理性的,這句話怎麼理解?

晴天財經閣


金融博弈論(Game Theory)是利用博弈論方法分析金融博弈論題。博弈理論主要研究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決策參與者的理性決策行為及其決策均衡的理論。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規則,預測博弈均衡。  銀行之間的聯盟與合作是一種合作博弈,它是在銀行雙方謀求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達成協議而形成的一個博弈,其優勢在於程序簡單迅速,成本較低。但是,由於合作博弈中不對稱信息的存在,容易導致合作雙方的道德風險 和逆向選擇 ,從而打破均衡。  銀行間的併購屬於一種不完全信息狀態下的非合作博弈的動態均衡。在由美、日、歐等少數銀行壟斷的世界金融格局中,寡頭銀行之間總是長期處於“競爭—協調—再競爭”的均衡博弈中,短期的合作博弈總被長期的競爭所打破。因為,首先打破合作均衡的總能從中獲得較大的利益。金融博弈論者認為,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先行者具有先發優勢,先發優勢在競爭中獲得的利潤要遠大於追隨者;而且,先發優勢有利於先行者增大其在新一輪的談判、協調中的力量和地位,能進一步提高效益和增加競爭力。從實際情況看,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金融結構大調整中,銀行間的競爭與併購總是多於銀行間的合作,其目的就是要在激烈的世界金融競爭博弈中搶佔先機,主導市場。


雪兒說7權


理性和均衡有什麼用?

金融市場一直是非理性的,所以同時,也造成了非均衡。所謂均衡理性的前提,就是經濟學家認為所有人都會做出自利的選擇。比如來股市為了賺錢,那麼在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你會去選擇買入,但幾個高於價值的時候你回去賣出。

但是:

1你怎麼知道價值在哪裡?實際上很多語境裡面,價值就是價格。比如比特幣,價值就是價格,你會反推,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價格,所以是不是他有這個價值啊?所以人脫離了理性。

2信息本身就是不對稱的。今天漲停了,為什麼?不知道啊!大多數人並不知曉為什麼漲停,因為信息不對稱。如果你得不到充分的信息,那就會用價格去反推信息。從而導致漲上去了有人追,跌下來了有人割。

綜上,一個價值不可知,一個信息不對稱。你就是不隨波逐流也是很難的。

再來說均衡。均衡就是你不動,敵不動,敵不動,我不動。就比如地球繞太陽,月亮繞地球,雖然太陽系開始的時候他們很劇烈,石頭亂飛,但是經歷過混沌之後,他們這種格局已經幾十億年均衡下來了。所以很多經濟學家也認為經濟存在均衡。因為你一定會選擇理性,那麼其他人理性的前提下,也會這麼選擇。

但實際上均衡也是不存在的,因為理性的前提假設不存在。

那麼均衡和理性的假設理論有用嗎?非常有用:

用處一:聽得懂經濟學的因果語言。兩個人對於現象解釋一定需要有一個共同的認知,比如水是流動的,太陽光是有熱量的。正是有一定的共同認知,你才能去談科學問題。科學就是這樣,比如哥白尼,日心說,我們現在看不對啊,明明還有宇宙。但是在日心說裡面他根本性的改變了很多理論的前提。比如上帝造物這個假設前提。這就很有顛覆性。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去推測宇宙規律。所以,理性人和均衡最終是你認知人類行為的重要前提。

用處二:有時候不需要你做任何決策,結果也會是趨同於理性人推測的結果。一群傻子開加油站,有些開山上有些開樹林,有些開海邊,有些運氣很好,開在了公路邊。結果其他的傻子都倒閉了,就公路邊的發財了。經濟學家於是就說,認識理性的。其實這是現象倒推的結果。

綜上,理性人和均衡都是假設,都不可能完美達到。但是如美國股市,從1920年的那種混亂,操縱,到如今的業績主導的投資方式,那也是經歷了一個世紀。壞公司股價暴跌,好公司天天抬高,這很符合經濟學家們假設的那些因果。但是,他永遠不可能完美,在美股,依然有操縱。


凱恩斯


如果你理解了什麼是非理性泡沫,就理解金融博弈的非理性了。

  非理性泡沫理論是經濟學家運用行為金融學以及博弈論等進行研究而得出的股票泡沫理論。和投機性泡沫理論不同的是,該理論更多的是從交易者個體心理和外部因素結合這一角度研究如何導致了股票泡沫,而不是像投機性泡沫理論更多地是從獲得資本利得的交易動機出發。

非理性泡沫理論模型

  非理性泡沫理論模型:行為因素在資產泡沫中的作用

  1.噪音交易和羊群行為

  儘管理陛泡沫理論擁有好的分析框架,但其缺陷是人們難以區分是出現泡沫還是基礎定價模型不妥,而且理性泡沫理論對現實現象的解釋也缺乏力度,因為從所發生的泡沫案例來看,投資者並非總是理性的,某些泡沫現象正是由市場主體的非理性行為所致。市場參與者常常相信,市場基礎僅能部分地決定價格,外來因素如群體心理、時尚、狂熱而引起的投機行為,也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噪聲交易理論則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試圖在放鬆理性預期和有效市場假設的前提下,解釋泡沫的成因。布萊克(Black,1986)認為噪聲交易是在沒有掌握內部信息的情況下,將自己獲得的信息作為精確信息來對待,並據此做出非理性的交易行為。

  因此,噪聲交易者對市場價格的判斷可能出現系統偏差,做出過激的反應或遵從正反饋交易策略,進而為市場提供了自強化機制,從而導致了泡沫的出現。赫舒拉發(Hirshleifer,1975)和費格(Feiger,1976)等認為主觀信念的不同會誘發投機行為。市場中的一些投資者明知某些資產國價格高於實際價值,但他確信將來會有更多的人願意以更高的價晝格購買,因此,不斷購進此種資產。這種由於主觀信念不同而產生濟的投機行為常導致資產價格出現系統性偏差,最終形成資產泡沫。荃哈里森和克雷普斯(HarrisonandKreps,1978)認為與投資者善必須長期持有某項資產相比,如果投資者擁有隨時出售該項資產的權利和可能性時,那麼投資者就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在這一。個過程中顯示出了投機的特性。從經濟總體來看,在資產的流動l中價值沒有增加,而投資者支付了更高的價格,說明經濟體中存在I資產泡沫。

  金德爾伯格(Kindleberger,1978)描述了經濟史上許多泡沫與投機事件,認為大多數泡沫都存在非理性因素。非理性泡沫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市場並不是有效的,信息的獲得和利用可能存在差異,投資者對未來資產價格的預期也並非同質的,存在著大量的“愚笨”投資者及受心理情感因素支配的投資者。顯然,非理性泡沫似乎更接近現實生活中的投機狂熱。德朗等將噪聲交易模型化而建立了正式的噪聲交易理論。他們的理論基於兩個基本假設:一是部分投資者是有限理性的;二是套利行為存在風險,套利交易的作用存在限制。這意味著套利行為不能完全消除噪聲交易的影響,噪聲交易者可能從自身創造的風險中獲利從而為自身的生存創造空間,其長期存在還可能異化其套利行為。因此,德朗等認為,儘管長期內套利交易者可能會促使資產價格迴歸至基礎價值,但是至少在短期內,他們助長了泡沫的形成和膨脹,表明噪聲交易的非理性行為在價格波動中的作用。

  雖然該模型沒有直接論證泡沫的存在性問題,但是它仍然顯示了資本市場中導致泡沫甚至惡性泡沫存在的機理。在該模型中噪聲交易者對資產價格的判斷誤差是圍繞著其均值波動,其模型構建具有靜態特徵。賓斯維傑(Binswanger,1999)對上述模型進行了動態拓展,他把噪聲交易者對資產價格的判斷誤差看作是時間的函數,並深入研究了噪聲交易者的存在與資產泡沫的關係。第另外,一些學者用羊群行為理論來解釋資產市場上的過度波童動、投機和泡沫現象。翁(Wong,1998)論證了在經濟過熱、國際資寓本大量流人的情況下,地產商對市場過度樂觀的預期以及人們預型期間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羊群效應”在地產泡沫產生和膨脹過程泡中的作用機制。

  2.非理性的投機和價格的正反饋機制

  從投資行為的微觀機理來看,有些學者認為龐氏對策(投機翼行為)是導致資產泡沫的重要原因。這是因為,資產市場的債務與人奉行龐氏對策,即依靠新債務來維持流動性,而不是依靠經營齋收入流,從而導致“金融連鎖性”遊戲的發生,產生了資產泡沫;有燻些學者認為風險轉移、道德危害與信貸擴張是泡沫產生的重要原因。在信貸投資的情況下,一方面如果投資失敗,投資者將不能.償還借款,但可以通過破產等手段將資產的投資風險轉移到銀行I等機構;另一方面,如果投資成功,則可獲得可觀的收益,因而投資者有追逐資產價格的傾向和抬高資產價格的動機,從而導致泡沫的產生。在研究非理性泡沫的模型中,比較典型的一種模型可以稱為內在價值偏離模型。該模型中的時尚泡沫是指市場交易價格與內在價值的偏離並緩慢趨向於零均值。由於交易者心理預期不同,持有資產的交易者在不同時期獲得的效用是不同的,而不同的消費者對同一類資產的心理評價差別也很大。當交易者的心理評價不斷變化時,導致資產價格出現無規律性波動。

  而人們購買某一資產的動機是出自於對該資產未來價值上升的信念。如果人們預期折現率會發生變化,資產價格會隨著預期折現率的變化而變化,這種對資產價格變化的預期的變化以及投資者心理評價的波動就會引發非理性的投機行為,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的出現。非理性的投機行為還體現在資產價格存在正反饋機制。股票、外匯及房地產等資產市場的正反饋交易現象被認為是短期內資產市場泡沫迅速膨脹的重要原因。安德烈亞森和克勞斯通過實驗模擬了正反饋現象,反映了人們有跟風投資的傾向;弗蘭克爾和弗魯特以及席勒(Shiller,1988)的市場調查發現投資者決策時存在外推預期。正反饋交易不僅在短期內存在,甚至可能長期存在。德朗等通過他們建立的正反饋交易模型,發現理性投資者利用正反饋交易投機,推動了價格上升和泡沫的形成,而且即使是理性投資者也會相信價格在短期內延續過去的變動趨勢而長期內迴歸到平均價格。

  他們還發現,正反饋投資國者和理性投資者都有可能對信息反應過度,從而使得價格上升的基幅度超過了信息所能證明的合理範圍。鎏總之,地產泡沫的問題可能不僅是地產市場本身的問題,它可莖以是房地產市場本身的結構特徵所引發的,也有可能是信用(其來誓源包括內資和外資)的過度膨脹造成的,與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既反映了投資者對未來價格走勢的理性的預。期,也有可能是過度投機和行為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結果。所以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房地產泡沫處於實體l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結合處,是實質經濟因素、金融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財富基因


人性,本質上是一種行為模式或思維模式。這種模式,一開始是人類適應環境的行為,環境變化很緩慢,循環出現這個行為,變成有節奏的波動。波動的節奏會不斷的強化,如同習慣一樣。從遠古生物進化到人,生活從個體進化到集體,這個過程中,適應環境的行為,刻到了基因裡,傳下去,幫助下一代適應環境。沒有傳承到的人,都被環境自然的淘汰了。節奏一代一代強化,成了人的本能應對模式。

這正是一個充滿博弈,波動向前的過程,我們要做的,是成為一個“絕對”理性的投資者,充分掌握關於市場的“全部”信息。

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到這樣,那麼在宏觀經濟上所描述的“金融行業和金融市場的作用在於通過對剩餘價值或是剩餘資本的再分配提高整體的資本利用效率、來促進整體經濟的更快和更好的發展”就能成為現實,這是一個正和博弈,每個投資者都會得到他應有的那一份。


然而,絕對理性是不可能的,於是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在為我們提供製度上的完善,幫助我們儘可能地克服人性,倒逼我們無法投機,儘管做的不完善,仍有投機現象。

同樣的,充分掌握市場信息也是做不到的,一個人甚至一個團體的知識,經驗終究是有限的,但我們能學習,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經歷中獲取經驗,我們能去無限逼近。


金融博弈論(Game Theory)是利用博弈論方法分析金融博弈論題。博弈理論主要研究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決策參與者的理性決策行為及其決策均衡的理論。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規則,預測博弈均衡。


所以,現在來看,金融市場原本因為人性,不理性的將成為了一個賭場。但是目前正向資產配置優化的方向發展,推動經濟發展的工具的地方推進。

因此,只有當監管落到實處,所有人儘可能地克服投機心理,並充分利用市場信息,做出合理投資選擇時,金融市場,才會真正的對所有參與的人帶來真正的收益。


粵創財經


金融市場中的羊群行為是一種特殊的非理性行為,它是指投資者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行為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依賴於輿論(即市場中的壓倒多數的觀念),而不考慮自己的信息的行為。由於羊群行為涉及多個投資主體的相關性行為,對於市場的穩定性和效率有很大影響,也和金融危機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羊群行為引起了學術界和政府監管部門的廣泛關注。

  羊群行為指動物(牛、羊等畜類)成群移動、覓食。後來這個概念被引申來描述人類社會現象,指與大多數人一樣思考、感覺、行動,與大多數人在一起,與大多數人操持一致。以後,這個概念被金融學家借用來描述金融市場中的一種非理性行為,指投資者趨向於忽略自己的有價值的私有信息,而跟從市場中大多數人的決策方式。羊群行為表現為在某個時期,大量投資者採取相同的投資策略或者對於特定的資產產生相同的偏好。


連鎖小成


交易市場的博弈規則,在很多人看來把錢從別人口袋裡拿到自己口袋,是“零和遊戲”。所以他們對各種陰謀和操縱非常感興趣,當你跟他談論市場行情的時候,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對手盤在哪裡”或者“誰來接盤”。  如果從短期市場行情來看,至少在表面上,你賺到的都是別人虧的。但這種表象遠非金融市場的本質。無論股票市場還是商品、外匯市場,都不是零和遊戲。市場的情緒也相當大的作用。


像投資冠軍一樣思考


簡單點說,市場是理性還是非理性的是由這個市場的投資者來決定的。首先金融市場有很多非理性的現象,龐氏騙局,金融危機,股票中的妖股等等都屬於非理性的。而這些非理性的現象都是由於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說這個市場是非理性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