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行情不好,為何農戶和消費者都怨批發商?這些原因你可能不知

這個季節水果大量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蘋果。最近想必大家也在網上看到了一些新聞,特別是甘肅天水花牛蘋果的滯銷情況,在產地收購價只有幾毛錢一斤,但是 最終到消費者手上的卻需要幾塊錢一斤了。看到這裡,不少人都不淡定了。

首先不淡定的就是消費者:中間商也太狠了吧,賺那麼多。

如果只是從表面上來看,做一個簡單的加減法就知道,幾毛錢的收購價,幾塊錢的賣價,這中間的差價確實是蠻大的。於是消費者就開始說了:你們這些水果販子都黑心了嗎?賺那麼多,搞得農民種的水果賣不出去,而我們想吃蘋果的又不敢多買。

水果行情不好,為何農戶和消費者都怨批發商?這些原因你可能不知

其次不淡定的就是種植戶:中間商惡意壓價,不得不低價賣。

其實這一點也能夠理解,肯定會存在一些批發商惡意壓價的情況。但是惡意壓價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呢?如果貨少,品質好,貨好賣, 沒有一個批發商他敢壓價。他們怕的是拿不到貨。從根本上來說,如果批發商敢惡意壓價,那就是產品品質問題,還有就是供絕對的大於求了。

水果行情不好,為何農戶和消費者都怨批發商?這些原因你可能不知

所以,當種植戶在怨批發商,消費者也在怨批發商的時候,很多的批發商也是無奈的表情,我也沒有賺到錢,這也不能全怪我呀。

我們回過頭來想一想,一個水果從地頭到我們消費者手上需要經過一些什麼環節。

環節太多導致水果價格大幅上漲

我們粗略的算一下,水果從地頭送到消費者手上,批發商至少需要採摘、包裝、運輸、存儲、損耗等費用。如果進入水果蔬菜市場,不少的地方還會要有進場費。現在這個社會啥東西都值錢。包括信息。當你向別人瞭解蘋果市場信息的時候,還會有信息費,這些七七八八的東西加在一起,費用一點也不少。

水果行情不好,為何農戶和消費者都怨批發商?這些原因你可能不知

批發商他們也是人,他們乾的就是這個活,他們也需要賺錢養家,不可能自己虧本進去,所以這些費用成本是全部都需要算進水果均價裡面的。從地頭四五、七八毛的價格,到消費者手上四五塊的價格,中間那麼多的差價到哪裡去了?中間批發商肯定拿走一部分,但是絕對只是一小部分,大頭是被運輸、損耗以及信息和市場進場費給拿走了。

種植戶種植果樹是勞動,批發商靠跑運輸也是勞動,都是憑勞動賺錢,只是賺錢的方式不一樣。很多人在埋怨批發商,不要賺太多,但是現實情況是良心批發商確實是賺得不多,除非那些黑心批發商。

水果行情不好,為何農戶和消費者都怨批發商?這些原因你可能不知

任何行情都是由市場決定的。就像現在的豬肉一樣,高達三十多塊錢一斤的豬肉,誰會想到豬肉會有這麼高的價格?大家想想,這麼高的豬肉,哪個賺錢?賣豬肉的嗎?其實賣豬肉賺的差錢基本上沒有變過,不管價高價低,基本就是賺差不多2元一斤的差價。

所以,有些時候大家看到了一個個表面現象,只是沒有去深思它後面的一些環節。就像花牛蘋果一樣,幾毛錢的收購價,但是經過各種費用一分,水漲船高,它們的均價也就上來了。

水果行情不好,為何農戶和消費者都怨批發商?這些原因你可能不知

電商渠道有利於消化產品,讓消費者得利

有的朋友會想到電商平臺,電商平臺的最終賣價要更便宜一些。沒有錯,電商平臺與傳統的批發商相比還是有優勢的,中間經過的環節要更少一些,這樣省出來的成本可以體現在賣價上面。所以,電商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將水果賣給消費者。

同樣以花牛蘋果為例,其實電商與批發商收購價格基本上是一致的。今年花牛蘋果大豐收,價格卻比較低,在不少的地方,在馬路邊上就可以看到有汽車拉著花牛蘋果賣的,他們的賣價在4元左右一斤。而在大型的商場裡面,花牛蘋果的價格也是4-5元一斤。但是電商就要便宜一些,帶箱10斤的蘋果淨重在8.5-9斤,只需要29元。這就是電商的優勢,將省出來的環節費用實實在在的優惠給消費者。

水果行情不好,為何農戶和消費者都怨批發商?這些原因你可能不知

花牛蘋果曾經與美國的蛇果,日本的富士蘋果並列稱為世界第三的蘋果,但是由於沒有品牌意識,也因為盲目擴張,導致花牛蘋果的供大於求,價格與它的身份也不符。不過,花牛蘋果的品質還是很好的,口感一點不輸美國蛇果。如果有想吃花牛蘋果的朋友,歡迎大家點擊下面的卡片下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