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這五位來自高校的好老師

在中國教育界最偉大、最聖潔的事情是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中國高等教育學科創始人潘懋元先生在接受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採訪時曾說,他更願意別人稱他為老師,因為教師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職業。

日前,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在浙江大學舉辦第一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清華大學姚期智院士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黃如、復旦大學聞玉梅、南京大學盧德馨、浙江大學吳曉波和西安交通大學何雅玲5位老師獲得傑出教學獎。

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旨在表彰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面做出傑出貢獻、具有卓越影響力、紮根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教學大師獎每人獎勵人民幣150萬元,傑出教學獎每人獎勵人民幣100萬元。“那些用一生來為國家培養青年才俊的教師,他們稱得上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頒獎大會上強調:“重獎他們,就是要向全社會教育戰線發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在中國教育界最偉大、最聖潔的事情是培養出最優秀的人才。”

教學大師獎

因為純粹,所以無畏——清華大學姚期智

致敬!這五位來自高校的好老師


姚期智,1946年12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及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算法、密碼學、量子計算的國際先驅及權威。先後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學博士、伊利諾伊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

頒獎詞:他是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他是“圖靈獎”的獲得者,他更是教學大師,傾心為本科生講授最基礎的專業核心課程,手把手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他創辦的“姚班”模式被評價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本科教育”,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領跑者。

因為純粹,所以無畏。他就是清華大學老師——姚期智!

人物故事:2004年,姚期智毅然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職,變賣家產,回到祖國。2005年,他創辦了“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這就是“姚班”。從教學計劃制定到課程設計,他全程親自設計,並親自執教其中的6門課。親自帶學生,親手做研究,親自寫任務書,甚至親自做演講的PPT。2019年5月,清華大學宣佈人工智能班成立,姚期智出任首席教授。他親自梳理了每一門課的培養方案,並計劃在明年的春季學期為首屆“智班”學生開設“人工智能應用數學”課程。2019年9月,姚期智院士榮獲2019年“清華大學突出貢獻獎”。

傑出教學獎

醫者仁心,無畏堅守——復旦大學 聞玉梅

致敬!這五位來自高校的好老師


聞玉梅先生已八十多高齡,數十年如一日,至今堅守教學科研第一線,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醫藥衛生人才。

頒獎詞:她愛生如子,躬耕教壇六十餘載,主編多部經典教材,為基礎醫學人才培養傾盡心血,哺育了諸多大家;她注重思想引領,雖耄耋之年,仍矢志探索醫德教育新途徑,打造《人文與醫學》網絡共享課,贏得全國400多所高校十餘萬名學生追捧,奏響了醫學與人文的交響曲。

醫者仁心,無畏堅守。她就是復旦大學老師聞玉梅!

人物故事:在她的每一堂課上,注意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如微生物學教學中講帝國主義細菌戰的罪行,講中國科學家用火車箱做隔離病房的創舉;講無菌手術時提到白求恩的故事等。她與丈夫捐贈150萬元設立“一體化健康基金”,鼓勵更多的醫科教師和學生,開拓跨學科的視野,主動融合其他學科,致力於創新性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作為導師,她多次被選為復旦學生心目中的好導師,好老師。

銳意改革,不倦耕耘——南京大學 盧德馨

致敬!這五位來自高校的好老師


盧德馨教授,1940年出生,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教學總監、南京大學大理科叢書項目主持人、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顧問、物理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華東工委會顧問。曾獲南京大學教學終身成就獎(2013)、首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3)、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2000)、柏寧頓孺子牛金球獎傑出獎(1995)。

頒獎詞:春雷驚南國,心血化甘霖。五十年櫛風沐雨,三十載披荊斬棘。他堅持以理想信念鑄魂、以教育引導固本、以實踐養成奠基;他是大理科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先鋒,是基礎科學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傑出代表;他倡導的研究型教學具有開創意義、產生深遠影響。

銳意改革,不倦耕耘。他就是南京大學老師——盧德馨!

人物故事:盧德馨教授所提倡的“大理科模式”和“研究型教學”具有開創性意義,在國內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為了讓學生早日受到規範的學術訓練,開發潛力,他在研究型教學中引入課程論文,要求低年級學生也閱讀文獻、進行科研訓練。2009年時,有人對盧老師和同事指導過的課程論文數量做了個初步統計,約6627篇。論文指導主要通過電子郵件進行,為了做到答疑及時有效,盧德馨教授承諾所有電郵24小時內答覆。在論文高潮階段,他往往一天要回復50-60封電郵,工作至深夜,而每一封他都是認真指導,悉心回覆。

盧德馨教授去浦口校區上課要經過長江大橋,17年的授課中,從沒誤過學生一次課。目前,盧德馨教授仍堅持在教學改革的一線,從事教學改革中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

不忘初心,風雨無悔——西安交通大學 何雅玲

致敬!這五位來自高校的好老師


何雅玲,1988年畢業並任教於西安交通大學至今。三十多年來,紮根西北,始終堅守在教學工作第一線。2006年獲國家級教學名師,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7年當選十九大代表及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是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頒獎詞:三十餘載,她紮根西北,甘為園丁;三尺講臺,她唯勤唯嚴,細作深耕。言傳身教,她是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孜孜以求,她在能源開發和高效利用領域做出突出貢獻。

不忘初心,風雨無悔。她就是西安交通大學老師——何雅玲!

人物故事:何雅玲熱愛教育工作,她常說:“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是我畢生的追求”。她一心撲在事業上,工作起來忘我投入,辛勞疾患都拋在腦後,擔任的教學、科研工作量往往是定額的數倍。在她的日程表上,沒有上下班,沒有節假日,沒有白天黑夜之分。長期超負荷工作,即使在腳踝骨折手術以後,也拄著雙柺給學生上課。她不斷探索教學改革,先後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3 項、二等獎2項,負責的“工程熱力學”獲國家精品課程,帶領的教學團隊獲首屆國家級教學團隊,指導的學生獲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競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5項,國際創新大賽獎2項。

只要學生需要,他總在那裡——浙江大學 吳曉波

致敬!這五位來自高校的好老師


吳曉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大學創新管理與持續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劍橋大學“全球化製造與創新管理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頒獎詞:他是“求是精神”的踐行者,堅持學業精進、人格完善的理念,以培養引領中國未來發展的健康力量為己任;他提出了“二次創新”管理理論,組織創辦了“高技術創新創業管理強化班”,開拓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潛能;他使學生“擁抱夢想、充滿激情、踐行責任、常擁微笑”。

只要學生需要,他總在那裡。他就是浙江大學老師吳曉波!

人物故事:他把源於中國實踐的管理理論融入教學,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承擔本科、碩士、博士的課程教學工作,任教以來,從未間斷過本科教學。由他主導設計的“浙江大學高技術創新創業管理強化班(ITP)”,被同學們譽為“浙大創新創業人才的黃埔軍校”。2007年,強化班作為唯一一個成員來自不同專業本科生的特殊班級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十大優秀班級”,並於2018年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