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集20萬創業,坐擁三家上市公司,他是“隱身衣”背後的男人?

籌集20萬創業,坐擁三家上市公司,他是“隱身衣”背後的男人?

他是隱身衣背後的男人,也是不可多得的“喬布斯式”天才人物?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編 | 倪晨

11月5日,將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在安保防護方面,進博會將運用800頂警用智能頭盔,這些頭盔由高性能熱控、防撞擊材料製成,並採用大場景人臉識別技術,能夠對人群中的“目標”進行有效識別。

而製作這些智能頭盔的公司是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啟技術)。能夠受到進博會的青睞,與董事長劉若鵬的研發與運營緊密相關。他曾被譽為一個不可多得的“喬布斯式”天才人物,不僅有科學頭腦,更有商業頭腦。

讀書期間的劉若鵬就是名副其實的學霸,2002年,劉若鵬被保送到浙江大學,大二時他就加入誕生僅三年的超材料研究。那時候,“超材料”完全是新事物,劉若鵬透露,當時,中文詞彙、英文詞彙都沒有“超材料”這個詞語。

2006年奔赴美國杜克大學深造的劉若鵬開始在“超材料”領域深造,而他的導師也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不僅經驗豐富,且是做出第一塊“超材料”的人。

三年後,2009年,劉若鵬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著名科學雜誌《Science》上發表關於“隱身衣”的論文。“隱身衣”正是基於超材料技術,可以有效引導微波“轉向”,從而防止物體被發現,這一成果引起中國乃至世界的轟動。

2010年,劉若鵬帶領團隊數位核心成員,“拿著到處湊來的20萬元”,在深圳創立了光啟創新技術有限公司。劉若鵬稱:“光啟”取名於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寓意“為中華科技復興而奮鬥”。

據媒體報道,創業初期的劉若鵬和同事擠在一間20平方米的辦公室工作,沒有實驗室,要做電磁波測試,還得跑到地下車庫。

經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原院長馮冠平推薦,光啟科技獲得三千萬元天使投資。這大大緩解了公司“生存”壓力,也為技術研發提供了資金支持。

劉若鵬透露:“一開始,我們都是在跟超材料相關的非常前言的科學領域做基礎性研究。”理論研究具備一定基礎後,慢慢轉向實驗性研究,最終生產出相關產品,構建可適用新材料的工業體系。

不過,創業最初,劉若鵬團隊打造出來的超材料產品,就像“一堆破銅爛鐵”,好在經過8年時間的時間研發,如今“已經是工業級的超材料”,比如光啟高性能電磁材料,已實現規模化成功應用。

推動科學研發的同時,劉若鵬以“資本黑馬”的姿態攻城拔寨。

籌集20萬創業,坐擁三家上市公司,他是“隱身衣”背後的男人?

2014年,光啟科學在港交所上市。2015年,光啟技術收購馬丁飛行噴射包公司,在澳大利亞交易所掛牌上市。

2017年是劉若鵬逐鹿資本市場的高光時刻,光啟技術借殼龍生股份,成功登陸A股,當時創造出了19個漲停板。

媒體稱,劉若鵬組建了橫跨港股、A股、澳洲三地資本市場的“光啟系”。這為其積累了鉅額財富,“2019胡潤80後白手起家富豪榜”顯示,劉若鵬身家高達41億元。

科學方面深耕前沿“高科技”,商業方面坐擁三個上市平臺,二者齊頭並進,這是劉若鵬廣受關注的主要原因。

但縱有超40億的身家,劉若鵬還是在老本行刻苦鑽研,也似乎更在意科學領域的“成績”。

他多次對媒體說:“我只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眾多對人類科技做出貢獻的人物中的一員。”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