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上榜世界青年科學家榜單,又獲300萬大獎

2019年11月2日,第一屆“科學探索獎”舉行了頒獎儀式,50名在國內工作的科學家,分享1.5億元獎金,吸引了無數目光。在獲獎的50位科學家中,只有有4位女性,其中一位顏值超高的80後女科學家尤為引人注目。

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上榜世界青年科學家榜單,又獲300萬大獎

劉穎

她就是來自北京大學的劉穎。她第一次被人們關注,是因為28歲時,成了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2019年,註定是劉穎走紅的一年,6月底,世界經濟論壇發佈《2019年世界青年科學家榜單》,全世界只有21人,中國三人上榜,劉穎是其中之一。接著,又傳來好消息,她入選年度國家傑青資助項目名單。話音未落,這不,科學探索獎又來了。三喜臨門,劉穎亮了。

記得2014年,28歲的劉穎成為北大博導,她說過一句話:當不了北大清華的學生,就要努力當清華北大的博導。這話在別人聽來是很狂的,在劉穎這裡,就是自我勵志。何況,人家確實有這底氣才敢說出來。其實,一個人狂一點不是壞事,說明取得了狂的資本。再說,也只是偶爾狂一下,平時根本沒時間狂,都在潛心做科研。

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上榜世界青年科學家榜單,又獲300萬大獎

劉穎在領獎臺上(中)

那麼,劉穎是哪所學校出身呢?其實,當年劉穎不是當不了清華北大的學生,她的高考成績完全夠得上清華北大,但是,她遇到了自己喜歡的專業跟名校之間的衝突,在再三權衡之後,放棄了清華北大,選擇了南京大學的生物專業。

南大畢業後,劉穎去了美國留學深造,在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師從劉清華教授讀博士。就在讀博期間,這朵科研之花險些打了退堂鼓。首先是語言上遭遇了困難,她開始不能適應全英文教學。為了過語言關,她不但每晚加餐學習英語外,還對老師上課進行“覆盤”,反覆聽讀上課錄音。這樣雖然比別人多用了不少時間,卻因禍得福,對於有些問題,理解得比別人更透徹。

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上榜世界青年科學家榜單,又獲300萬大獎

劉穎

相比於語言上的困難,課題的無法突破則更打擊信心,一度時期,劉穎四個課題都處於膠著狀態,找不到方向,她甚至都想到了換課題了。但是,導師的一句“科研就是在失敗中前進的”,讓她又鼓起了勇氣,終於,2009年,她的論文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

但是,劉穎博士畢業後,沒有直接回來,她覺得自己還沒達到獨立科研的境界,所以,就留在美國哈佛醫學院跟隨加里·魯弗肯教授做博士後研究工作。直到2013年底,她覺得自己的實力可以獨當一面了,才回到了祖國,進入了北大。不久,就擔任了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線粒體與衰老研究室主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4年後的2017年,入選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所國際研究學者。

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上榜世界青年科學家榜單,又獲300萬大獎

劉穎

再過2年,進入2019年,劉穎的研究進入井噴階段,上榜世界青年科學家榜單,入選中國傑青項目資助。而這次獲得科學探索獎,是對她在細胞對能量和營養物質匱乏的感知和應激響應方面的成績的肯定和鼓勵。

劉穎在談到自己的科學素養形成時,說自己小時候就對生物特別好奇,對動物植物都特別感興趣。別的女孩有了零花錢都是買零食,買小飾品,她總是去書店,買一些科學畫冊回來,看得津津有味。到了初中,喜歡看各種科學讀物,就在那個時候,愛上了科學。

她28歲成為北大博導,上榜世界青年科學家榜單,又獲300萬大獎

大家對於28歲就成為北大博導,現在又獲得300萬大獎的劉穎,怎麼看?對於如何提高孩子科學素養觀點是怎樣的?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