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舉辦 國內外專家出招為食品驗“真身”

(本報記者 王 薇)6年前歐盟“馬肉冒充牛肉”事件的發生,讓全球食品界及社會關注食品真實性。近年來,隨著食品造假技術的演變,採用常規手段越來越難以檢測食品造假,導致其成為全球共治的監管難題。如何火眼金睛辨真偽?國內外為保障食品真實性採取了哪些行動?10月28—29日,在北京舉辦的2019年食品真實性技術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暨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年會上,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及企業代表就此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年會期間,還舉辦了中國工程院“應對經濟利益驅動造假 全球合作與中國引領戰略研究”會議。

此次會議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主辦,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承辦。會議得到國家衛健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中國酒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來自國際法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美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的國際知名專家,與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朱蓓薇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食品企業的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士逾300人參會。

經過多年積澱,食品真實性論壇已成為國際食品安全和真實性技術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重要論壇之一。本屆論壇採用大會報告、嘉賓訪談和項目研討等方式,商討“食品真實性”定義、食品安全與真實性技術動態、標準與監管趨勢;會上倡議成立了“國際食品真實性技術創新聯盟”,搭建食品真實性領域技術研究、交流、合作平臺,通過“產學研銷”一體化模式,全方位加快推進食品真實性定義的國際共識、食品真實性技術標準化和科技監管應用落地,促進食品行業穩步健康發展;會議以“真實性技術與標準賦能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為主論壇,同時召開了核磁共振波譜技術、質譜技術、大米摻假真實性、十三五重點專項和國家自然基金專項等6個分論壇。

2019年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举办 国内外专家出招为食品验“真身”

孫寶國院士(左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吳永寧(左一)與國內外專家共同參與對話環節

“食品真實性”不等於“食品安全”

食品真實性近年來成為廣受關注的熱詞。與會專家介紹,“食品真實性”和“食品安全”“食品質量”並列,是食品的三大屬性之一。“食品安全”是指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因添加工業製品等有毒物質對人體產生損害,大都屬於嚴重的食品“安全性”問題。而“食品真實性”則側重於食品本身的“真實性”問題。

2013年,愛爾蘭食品安全局揭露的非法“馬肉摻假”醜聞,幾乎波及歐洲所有的國家,但愛爾蘭食品安全局又明確指出,其摻入的馬肉是安全的,食用後並不會引發人體安全問題。再如,將養殖的鮭魚充作野生的鮭魚出售、香米中摻雜更便宜的品種、標稱牛肉產品卻摻雜有其他肉類、選購煙臺蘋果但其實際產地卻並非煙臺,買五常大米卻發現頂多算是東北大米……食品造假事件在生活中屢見不鮮,生產以次充好產品,標示虛假的產地、生產廠名、廠址等,均屬於食品“真實性”問題。這些造假行為嚴重干擾、破壞了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給白酒、葡萄酒、食醋等多個食品行業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阻礙了我國食品轉型升級政策的實施,降低了消費者對國產食品的信心。

“食品的不真實,最重要的危害應該是對消費者信心的打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談到,食品的真實性和食品安全關係密切,但在研究手段、監管措施、法律法規規定方面不盡相同。食品的真實性,不一定影響食品的安全,也就是說,假的食品、橄欖油、葡萄酒不一定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危害。陳君石院士認為,目前對食品的要求在質量和安全的基礎上,增加了“真實”的需求;今後,在食品領域,真實性檢測和監管方面將進一步加強。

抵制食品造假刻不容緩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指出,食品摻假欺詐呈全球化,各國均不能獨善其身。如何為食品“保真”,是食品產業界和科技界的一個大命題。“在全球食品大流通背景下,利用先進的食品真實性和溯源技術手段和方法標準,抵制食品造假,保障食品安全,提升我國食品工業的國際競爭力刻不容緩。”孫寶國院士呼籲。

孫寶國院士在致辭中表示,隨著我國人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人民對食品的需求也由過去“吃得飽”轉變為吃得“地道”,吃得“放心”,由追求美味到追求營養健康天然。消費者需求的轉變促使我國食品產業轉型升級,高端食品產業迅速發展,標註“有機”“純天然”“地理標誌產品”等標籤的產品越來越多。但是,受經濟利益驅動,一些高附加值食品如茶葉、蜂蜜、橄欖油、葡萄酒等,時常出現假冒、偽造、以次充好等欺詐現象,在食品產地、品種、年份、有用成分等方面造假司空見慣。從某種意義來說,食品真實性、食品摻假,已成為繼食品安全問題之後另一國際關注的重大研究課題。

隨著造假技術發展,採用常規手段越來越難以檢測經濟利益驅動的食品造假,有必要不斷開展新的食品真實性技術的檢測方法和數據庫系統。食品真實性技術研究已成為全球食品科學的研究熱點;面對食品造假、欺詐現象,食品真實性與溯源技術不僅可以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對食品生產者起到威懾作用,同時,還能在出現問題時做到及時解決和事後的分析研判。孫寶國院士指出,食品真實性保障工作有賴於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國家層面,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食品安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專項中 “食品真實性鑑別檢測關鍵技術研究”,其目標就是通過平臺搭建、方法開發、數據積累、監管應用,實現我國在食品真實性與溯源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

“國內科研院所在食品安全與產品真實性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據孫寶國院士介紹,國內最新開展研究的利用核磁共振波譜、同位素質譜、高分辨質譜、生物溯源等前沿科技手段,研究食品真實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等的工作,為食品生產和流通領域提供可溯源、可實時監管的科學手段和技術支撐,為遏制食品行業“劣幣驅逐良幣”造假現象、提升我國食品產業質量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國際食品真實性技術創新聯盟成立

在論壇上,經行業共商,擬依託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的國內外專家和參加論壇的行業專家,成立“國際食品真實性技術創新聯盟”。該聯盟的成立,旨在把更多科研院所、檢測機構、食品企業通過聯盟的方式集聚起來,集合全球食品真實性技術領域的科技資源,發揮產學研銷一體化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聯盟優勢。

一方面,通過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組織推動食品真實性關鍵共性技術的攻關研究,解決行業亟須的技術難題,促進食品行業穩步健康發展;另一方面,依託聯盟平臺,同步開展食品真實性前沿技術的標準化、規則制定、國際互認等成果轉化研究,助力規範全球食品競爭環境,推動貿易國際化。以“中心 + 聯盟”的全球協作模式,實現食品真實性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同步落地。

與會專家指出,食品真實性技術創新、方法標準化到成果轉化應用,需要政府、科研院所、檢測機構、食品企業等的共同努力,涉及面廣且複雜,僅靠食品真實性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是遠遠不夠的。

“要把市場服務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去,在市場服務中,在真假鑑別的鬥爭中百鍊成鋼。”在論壇“食品真實性、食品欺詐和食品完整性共識”對話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進出口檢驗檢疫首席科學家龐國芳以自己 20 年前用碳同位素解決蜂蜜摻假問題的生動案例,說明了深入研究食品真實性技術的重要性。他強調說,科研人員在研究相關技術時,一定要瞄準靶點,把技術做到爐火純青,在檢測食品真偽中才能百鍊成鋼。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理事長吳永寧在論壇上表示,從目前來看,食品安全的事件 90%是造假,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不是靠檢出來的,主要靠管出來和產出來。監管好食品造假不僅需要檢驗基礎,更需要評估技術。這些技術的應用,需要更多的數據、大數據。

我國立專項扶持食品真實性技術研究

隨著食品造假技術的演變,採用常規手段越來越難以檢測食品造假,導致其成為全球共治的監管難題。自 2013 年歐盟爆發出“馬肉冒充牛肉事件”以來,歐盟將食品真實性技術研究列入 Horizon2020 項目重點研究領域;2014 年起,食品科學界將食品真實性單列出來,與食品安全和食品質量並駕齊驅,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熱點;WHO 和 CAC 也正在發起和討論“食品造假”國際標準問題。

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食品造假和真實性問題。2017 年,科技部發布的《“十三五”食品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食品反摻假控制技術”專項研究項目,支持食品真實性技術的發展。2018 年 4 月 17 日,我國正式成立食品真實性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該中心是我國在食品真實性領域經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心積極響應國家關於參與國際創新合作項目的政策,全面參與歐盟框架計劃中食品真實性技術領域課題,承擔了 Food integrity(歐洲食品誠信),OLEUM(橄欖油真實性鑑別)和 EU-China-Safe(中歐食品安全與真實性)等國際合作項目;承擔中國工程院諮詢研究項目:食品真實性與溯源技術國際聯盟體構建戰略研究;主持了 2014—2019 年國際穩定同位素實驗室間能力驗證 10 次,國內 43 家檢測機構參與;籌建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推動了國家自然基金對食品真實性學科的分類單列;在葡萄酒、白酒、果汁、乳製品、醬油等行業開展了大量食品真實性技術研究和積累。上述工作有效地推動了“食品真實性”定義和概念全球共識的形成,為食品真實性與溯源技術國際聯盟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會專家指出,在“國際食品真實性中心”和“國際食品真實性技術創新聯盟”的引領下,通過發揮國際合作平臺優勢,聯合國際知名專家、科研院所、檢測機構和龍頭企業資源,構建真實性數據庫,推動食品真實性定義最終達成國際共識,開展相關標準制修訂和食品真實性國際互認,加強人才培養等工作,必將為我國食品真實性技術佔據國際領先地位,為開展食品真實性監管和認證,為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