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喜歡寫詩的人?

夢想成真174110516


你認為寫詩的人是不正常的,請問什麼叫不正常?估計你說不清楚,胸無點默一肚乾草。正常的人在幹什麼,難道成天曬太陽,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笑看人生120525436


都是隨時隨地、有情有感而發!我喜歡多少年了,讀書時偏文,作文基本上都是傳閱,作文每次二三十張,最少每學期要四五本作文。一般都是詩言志,哪怕是開學時的決心書都用詩。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學習小靳莊,我在學校初中當班長,經常在校內、校外舉行賽詩會。我記得有次和外校賽詩,我的開場白是:東風萬里紅旗揚,處處學習小靳莊,十件新事爭仿效,新詩萬首貼滿牆……具體十件什麼新事已經不記得了。同時也是一種愛好。我隔三差五都會在朋友圈發些小玩意,娛樂而已


源遠永遠流長


《致不正常的詩人們》

2019..11..3..於海南

《一》

賊眼溜溜看情花,

也去青樓訪酒家。

一枝禿筆八行字,

寫盡風流吹鬍笳。

《二》

不屑世俗風流話,

獨把心思嫁琵琶。

酒中知有多少事,

愁腸寸結唯有他。

《三》

人來人往平常事,

入爾眼裡有偏差。

過往春秋月圓缺,

落你筆下都是花。

《四》

文懷筆墨塗天真,

一字一詞人笑癲。

學來人間不入仕,

卻去江南題秋深。

踏歌清流尋詩意,

吐談風月逗人心。

滿街叫賣豆腐腦,

他賣風騷窮一生。


用戶51182697922李思


你怎麼看待喜歡寫詩的人?是不是會有些人視為不正常?

我是學英語專業的英語老師,而且還自認為英語學的比多數同學都好。但是,也許是小時候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如《水滸》《三國演義》,等的影響,也受當年經典歌曲和音樂的影響,我又特別喜歡寫一些格律不算規則的古典類詩詞。所以,我喜歡借用陳毅元帥的一句話“自嘲”:對學英語的人來說,我是“詩人”,對詩人來說我是英語專業資深人士。我也時常用這樣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懂格律不懂韻,只把文墨付心情。驚然回望來時路,也得廢紙三兩斤。這麼多年來以應景感受寫下的“詩詞”也真的有上百首了。

其實,寫寫詩詞是一種抒發內心感受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那時一種猶如“內急”時產生的由內自外必須“宣洩”的感受,是不能“硬擠”出來的情感,而是觸景生情一吐為快的“需要”。當“詩意”在內心突然“聚集”時,“詩詞”自然而然“抒胸而出”。所以,我也很喜歡跟一些喜歡寫寫“詩詞”,尤其古典詩詞的人交往。我覺得這些人真的見不得,要知道在當今社會能夠“繼承”古典詩詞的人實屬不易,很多人連現場漢語都學不好。所以,能“寫寫”古詩的人都是一種有“情懷”的人群,不能用“不正常”看待,尤其他們在“寫一首詩句”時完全是一種“應景而發”的能力,那種在特定情景下突然有感而發的“寫作能力”,沒有一點文學語文功底沉澱是做不到的。

在此,我以自己今天週末突然有感而發的一首“詩作”結尾。這兩天單位開始做工資晉級選拔,我單位符合進一級工資的人有10人,但是隻有3個名額,也就是10:3的淘汰率。我比對了一下自己的條件可能進3的條件不足,所以心情有點鬱悶,於是開車跑到市郊區河邊一個廢棄的古渡口散心。本來沒有什麼“詩意”(只有鬱悶),但是,看到古渡口路邊那棵高大的老榕樹,想想這麼多年頭來它就這麼靜靜地立在渡口邊供人們遮陰納涼與世無爭,當時還清風陣陣撲面而來,於是,突然內心受感動,“詩興”也打發,隨口就吟誦“詩詞”一首:

一丫翠榕津頭開,

百年芳華風入懷。

只守江尾風景在,

不看船頭利往來。

這就是借詩抒胸,相當應景表達此時心情。



左岸青扁桃


吟詩賦詞是古今文人雅士的志趣愛好,詩詞是文藝百花園裡的一枝奇葩,是抒發情感的一扇窗口,吟詩賦詞者雖然不見得有雄才大略,但一定是個感情豐富者,或許他胸懷大志,有治國安邦之才,寫詩成了他抒發豪放不羈,改天換地的凌雲壯志,也許他是個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才俊,也許她是個多愁善感,常為花開花落而悲喜的多情男女,總之,儘管身份懸殊,有的是帝王將相,富豪之家,或許他貧困潦倒,出身貧寒之家的失意儒生,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他們滿腹錦繡,有一杆生花妙筆,寫出來的詩句驚天地泣鬼神,讓吟詠者膾炙人口,讓讀者愛不釋手,由衷地讚歎!所以,古今的詩人詞人如滿天燦爛的星斗,在文學天地急熠熠生輝,唐朝時期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他們是詩詞界的泰山北斗,他們的著作隨同他們的名字將同天地通在,與日月同輝,我對古今的詩人非常的敬佩!由衷地讚賞!


書海行周


寫詩的人也稱詩人與常人一樣,也不一常,詩人的靈敏度較高,他能觸景生情,觸物生情,心情起伏跌宕比常人高,比較帶情緒化,一般詩人有些喜歡憂愁善感,愛恨情仇比常人深切,所謂愛之深,恨之切,他的立場比較堅定,認準的東西不會改變,他看事物有他獨特的面,反映問題比機睿智,機靈,詩人之所以寫詩,他是借詩"消愁",或借詩"助興"他用詩來表達他心內心世界喜與憂,表達他對社會對生活愛與恨。





zdp查


喜歡寫詩是一種雅興,文學功底比較深厚,一個詩人,在有生之年能創作出幾百首詩就比較有成就感。寫詩沒有雅興、根本就沒有興致寫出精典之著。文化與天文地理、人文、物種、風俗習慣、政治、經濟、飛禽走獸、植物、花草、建築、山水等等。

律詩一般興盛於唐朝初期,詩歌格律比較嚴,每八句二、四、六、八要押韻,三四兩句、五六兩句要對偶,字的平仄有定規。每句五個字的叫五律,七個字的叫七律。不包括打遊詩、自由詩、不用平仄,隨便寫。

寫詩的人,一般比較浪漫,文化氣息比較濃厚,與人交往雲裡霧裡;鳥從口中出;蝶在筆下舞;墨撒江河魚打挺,腳踏雪山紅梅豔,手摺翠柳滿湖煙,眼賞荷花醉池塘,指縫溜走一尾魚,等到來年酒席豐。

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無法追求天下人有同樣的看法,什麼人愛什麼人;英雄愛英雄;草包愛草包;幸福生活天天有!痛苦難熬無人知,千里遇知音,咫尺兩茫茫。



用戶春華745944080186


讀萬卷書遊文海,

閱史冊探尋典故。

於文字裡悟靈感,

在學習中獲感悟。

樂於文章暢遊歷,

激讚歎史辭歌賦。

普古今演譯千年,

書促進文明科普。

"書中自有黃金屋,"

勤學易尋得坦途。

"書中自有顏如玉",

詩詞文章悅共舞。


z鍾老二


寫詩的人大都是性趣所致個人喜好,當然自身也有一定的文化素養,還得靠一定的靈感,說寫詩人不正常那他本身不正常,我年輕時接觸過一些詩人,聽過他她們的講課,見過他們和我們這些普通百姓交談,和一些農民幹活勞動,大家看到很親切怎麼能說不正常呢,提法不對。至於寫的好不好別人可以評論但不應指責不應諷刺,別人喜歡什麼那純粹是個人的事,吟詩作畫和吹拉彈唱都是個人喜好,我們若喜歡看看人家的文章,不喜歡沒關係。


艾谷137209


我覺得寫詩是一種個人愛好,而真正能夠寫詩的人則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學寫作水平,這個能力不是一般人所具備的,反過來讀時也需要一定的文學修養,沒有文學修養的人是讀不懂詩的。所以真正能夠寫詩的人,是很少的,並且很多都是個人的一種喜好,而並非一種職業,在近代的詩人當中,汪國真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他寫的詩創造了新體詩的發行之最,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你能說他們不正常嗎?

可能有很多人讀不懂詩,其實讀不懂詩是自己沒有那種文學修養,而不能瞧不起寫詩的人,所以問題當中所說的被人瞧不起,實際上只是個別的沒有文學修養的人,才能瞧不起這些詩人,這只是一種特殊情況,並不具備普遍性。

我年輕的時候也喜歡寫詩,也在報刊上發表過自己的詩作,並且我也模仿過詩人,汪國真和張真寫過詩,下面我就把它貼到這裡,供大家欣賞。

(原創)模仿汪國真、張真的不同寫詩風格寫兩首詩

[注] 張真(曉楠)、汪國真是我最喜歡的兩位詩人,我也拜讀過他們各自的詩集,我認為他們的詩寫的非常好,但風格卻截然不同,汪國真的詩注重韻律和哲理性,節奏感強,讀了以後總會有某種啟迪。而張真的詩則比較注重朦朧、寓意深奧,詩風波動較大,真是各有千秋。

記得在電視中曾看到有人專門模仿毛澤東的書法,別說還真挺像。今天我也來試試模仿這兩位詩人不同的創作風格(我只是模仿,我的水平離他們可遠了去了)來寫兩首詩,讓大家看看還有點像不?

秋雨思

[注] 模仿汪國真的創作風格

一道閃電,

一聲吶喊,

轉眼間,

種下千萬把傘。

下吧,

濾去飛揚的愁,

下吧,

洗掉淡淡的憂,

潮溼了心,

並不等於,路難走.。

如果 , 退一舍,

來品嚐瑟瑟流淚的秋,

還不如, 進一步,

去眺望春光明媚的秀。

[注] 模仿張真的創作風格

握著冬天的手,

漸漸鬆開,

原野講述的,

是春的獨白,

採一縷南來的風,

種在腳下

繁衍起生命的萌動,

從此 , 我默畫的,

便不在是,

那段蒼白的素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