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年跳橋的“悲劇”:孩子犯錯之後,家長該如何與他溝通?

之前網上有消息說一名17歲的少年因在校內與人發生矛盾後被母親帶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再次與母親發生口角。於是,在擁擠的車流裡,少年毫不猶豫的從盧浦大橋上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緊隨其後的母親,連他的衣角也沒摸到,只能蹲在車流裡痛哭失聲。

有人說,少年的母親是壓倒孩子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雖然犯了錯誤,但他同樣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他也希望父母能夠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哪怕,這位母親能稍微給孩子一點安慰,也就是所謂的共情,孩子也不至於對人世間毫無留戀。

17歲少年跳橋的“悲劇”:孩子犯錯之後,家長該如何與他溝通?

但是,試問普天下所有的父母,哪個能夠在孩子每次犯了錯誤的時候,忍住情緒,不責罵孩子,而是合理的幫助和引導孩子呢?即使是再完美的父母,也有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我們明知道吼孩子的方式是不對的,但就是當發現孩子錯誤的時候,忍不住的炸毛。

之前,林志穎的妻子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張自己在kimi的書桌上發現的紙條,kimi在紙上生動的描述了每次自己犯了錯誤,媽媽發火的情緒變化過程。很多網友看到之後紛紛表示贊同,原來所有的媽媽發起火來都一樣啊。

17歲少年跳橋的“悲劇”:孩子犯錯之後,家長該如何與他溝通?

媽媽們發火,並不是她們真的想這樣,而是情緒來了,自己都控制不住自己,教育孩子是一場修行,而在這場修行中,家長們需要學習的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們可以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們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吼他們,是對他們的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吼叫對於孩子的傷害會貫穿孩子的一生。

17歲少年跳橋的“悲劇”:孩子犯錯之後,家長該如何與他溝通?

研究數據表明,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一般都比較缺乏安全感,並且非常容易形成懦弱、不自信、沒主見的性格,進而容易形成“討好型”的人格,小時候討好父母,希望父母不要責罵自己,長大後討好其他人,企圖獲得更好的人際關係。經常被父母吼叫的孩子,情緒化也會比較嚴重,甚至會產生易怒的傾向。

也就是說在我們可能不到一分鐘的吼叫孩子的過程中,會對孩子造成這麼多傷害,看到這裡,你還忍心再責罵孩子嗎?

17歲少年跳橋的“悲劇”:孩子犯錯之後,家長該如何與他溝通?

那麼除了責罵,什麼才會同樣的甚至更高效的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一般來說,控制情緒其實並沒有那麼難,首先需要的是讓情緒暫停一分鐘。

當忍不住要跟孩子發火時,可以嘗試在心裡默數60個數,一般數過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原本的憤怒就會少了很多。這是因為科學研究表明,憤怒的持續時間最多隻有12秒,也就是說當我們數過60個數字之後,內心就會自然而然的減少很多憤怒了。這時候再跟孩子溝通,自然就不會再用吼叫的方式了。

17歲少年跳橋的“悲劇”:孩子犯錯之後,家長該如何與他溝通?

憤怒減少之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最好採用共情的處理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首先要告訴孩子,我們瞭解他的難過和痛苦,然後再給孩子分析道理,孩子才能很快的接受,被動的說教只能激化親子矛盾。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定規矩,而不是一味的懲罰教育。懲罰是為了立規矩,但懲罰不是目的。

孩子是最愛我們的,他可以在你責罵他之後笑意盈盈的跑過來,要求你親親他,似乎一點也不記仇。但就是這麼可愛的孩子,才更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所以,換掉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與孩子友好相處,一同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