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孤獨是一場修行,一群人裡的孤獨是人間不值得

我們的孤獨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彷彿是一個秘密,卻無從述說。——宮崎駿

在世間,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我們渴望有人讀懂靈魂深處的迷茫和希望,然而就如李思圓在其作品《生活需要孤獨感》中所說:總有那麼一部分隱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別人走不進來,自己也走不出去。

古往今來,無數人對孤獨作了註解,面對孤獨有歡喜而迎、有欣然接受、有排斥有拒絕,縱有千種接納與萬般決絕,孤獨始終超乎想象的伴隨我們,已然走了很長的路。

這一生中,對於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放不下,其實都是我們終究要承擔和接受的,而孤獨也會陪伴我們一生,一路花開花落,起起跌跌。

古龍曾經說:為何要不再孤獨,只有曾經真正孤獨的人,才知道這是多麼奇妙的感覺

一個人的孤獨是一場修行,一群人裡的孤獨是人間不值得

李思圓在其所著的《生活需要孤獨感》中對孤獨有另一種詮釋,我們可以在其作品中去感受生活,享受孤獨。

李思圓,“十點讀書”簽約作者,“有書”原創作者,作家張小嫻公號特邀作者。2016年開始寫作,堅持日更至今。目前已經出版書籍有《生活需要儀式感》、《生活需要節奏感》,其中《生活需要儀式感》在2018年上市的一年時間內,就有了50萬以上的銷量。

李思圓在《生活需要孤獨感》中,通過通俗易懂的筆觸,把她思考後的孤獨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讀者可以從她娓娓道來的文字中,輕鬆地瞭解孤獨感在人的生活中的意義,也能從字裡行間得到思考後的啟發,帶給人們一種別樣的感受和知識含量。

《生活需要孤獨感》涵蓋了五個章節: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自律的頂端就是孤獨、努力是一場孤獨的奮鬥、愛情是兩個人的狂歡,孤獨是一個人的盛宴、生活需要孤獨感,每個章節收納了8至10篇短小精緻的文章,文筆有溫度有力量,文風清新自然、樸實真摯、富有哲理,讓人掩卷之餘而又感慨不已。

一個人的孤獨是一場修行,一群人裡的孤獨是人間不值得

下面我們對李思圓的《生活需要孤獨感》作如下解讀:

一、孤獨是生命賜予的禮物,一個人的孤獨是一場修行

孤獨是人生的底色,不要懼怕,就像你不害怕活著那樣;孤獨是自由的別名,欣然接受,就像你擔得起自由那樣。——李思圓

這個世界的不完美,讓我們感知人生不如意帶給我們的孤獨感。我們憑藉李思圓作品中的文字魅力,瞭解短文中解說孤獨的事例,和人物境遇的挫折和坎坷引入的深思,讓我們能夠透過別人的故事,看看生活美好或不美好的一面,感受紅塵裡每一個人的孤獨,當然,理解和領悟取決於你用怎樣的眼光去看待這世間萬物的孤獨。

1、不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理查德·耶茨在其短篇小說集《十一種孤獨》中說:孤獨是生命裡必有的黑暗,它無法穿越,也不可戰勝。

其實未必。

李思圓在文章中說,現代人有一種精神流行病——孤獨感:即使心中萌生了跳出孤獨、實現夢想的想法和抱負,我們依然把所有的美好和希望,寄託在三言兩語的豪情壯志中。

比如要當一名作家,卻從來不動筆;想要旅行,卻從來不起步;想要學彈琴,可是從來不上手......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詩和遠方,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羈絆和不得已,讓我們束縛在柴米油鹽、工資薪水、兒女情長等瑣事中,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去嘗試做喜歡的事,去實踐想要的人生。

如果你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讓藏在心裡遙不可及的理想成為現實,你就不要提前為自己的人生設限,不要認為孤獨不可戰勝,不然你就會關閉實現夢想的可能性,成為更加孤獨和無望的人。

席慕容說:在這人世間,有些路是非要單獨一個人去面對,單獨一個人去跋涉的,路再長再遠,夜再黑再暗,也得獨自默默地走下去。

生活需要孤獨感,一個人的孤獨是一場修行,只要心中仍有追求,竭盡所能地去靠近內心的渴望,那麼就珍視生命賜予我們的禮物——孤獨,接受經歷孤獨的熔鍊和洗禮,保持一份淡泊而清醒的心境,去感受自己的存在,去建立自己珍貴的精神世界。

一個人的孤獨是一場修行,一群人裡的孤獨是人間不值得

不為自己的人生設限

2、按自己的節奏去生活,做自己的擺渡人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龍應臺

如何擺脫孤獨的困惑,更好地駕馭自己的生活,唯一的出路就是做自己的擺渡人,因為人越是明白自己要追求什麼,就會越孤獨。

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而孤獨的過程,從一開始就註定孤獨是要用一生來承擔的,而成長需要自己去尋找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生活。在艱辛中,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惟有親身體驗和經歷磨難才能明白:一個人的成熟,就是不把痛苦寫在臉上,不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日本禪學大師鈴木大拙在《禪的信心》中說:大凡是佛,總是反觀自己,不向外求。佛徒的信心不向外覓,只向內看。

古時蘇東坡和佛印相偕出遊,走到天竺寺,看到一尊觀音菩薩手持念珠,東坡問:“觀音即是佛,為何手裡還拿念珠,念什麼呢?”

“也不過是念念觀音菩薩的佛號罷了!”

“他自己是觀音菩薩,為什麼又念自己的佛號?”

佛印說:“求人不如求己。”

凡事靠自己,路靠自己走,錢靠自己掙,淚靠自己擦,縱使遭遇低谷,也要學會自我吞嚥和療愈,走出心靈的桎梏,就可以發現生命是值得歡舞和慶祝的。

通常,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富有,其實每個自我都在靈魂中儲滿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在孤獨的修行中,沒有一樣東西需要向外尋求,只要相信自我、迴歸自我、反省和肯定自我,就能在心中為自己點一盞燈,長時間的燈火通明。

夏洛蒂·勃朗特說:我越是孤獨,越是沒有朋友,越是沒有支持,我就得越尊重我自己。

人只要接受人是孤獨的這個事實,就明白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尊嚴和價值只能自己捍衛。儘管自己靠自己是一種無奈,但是這種沒有退路的選擇,何嘗不是一種堅強。

一個人的孤獨是一場修行,一群人裡的孤獨是人間不值得

做自己的擺渡人

二、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一群人裡的孤獨是人間不值得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於重複別人的生活,不要讓別人的觀點淹沒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喬布斯

在城市裡,我們永遠活在現實裡,工作、家庭、交際應酬充斥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被各種思想意識同化。

林清玄說生活在重商社會的現代人有三個大病:一庸俗,二複雜,三煩惱:

庸俗之病:來自於在感官慾望中浮沉,不能超越;

複雜之病:來自於被外在事物所擾亂,不能單純;

煩惱之病:來自於從內在思想生波動,不能平靜。

身處這個喧囂的社會,每個人寄居在自身的皮囊裡,活在別人的見解中。現實中,每個人都遭遇了太多的不容易,面對外在事物和未知的未來,恐懼而焦慮, 浮躁而不安,在紛繁蕪雜的世界,偽裝自己,置身於熱鬧人群中,沒有一個人能讀懂另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很孤獨,於是,打開手機,連上網絡,彷彿世界就握在手中......

可是手機能讓人們從孤獨中解脫出來嗎?社交圈裡有開誠佈公談心的朋友嗎?答案否定的居多。

1、置身於一群人裡的孤獨是人間不值得

劉震雲說:由於所處環境、地位和各自利益的不同,由於誠信缺失,人與人之間,能夠說貼心話、溫暖靈魂的朋友並不多,大多數人反倒是生活在孤獨中。

於是,孤獨充斥於你生活的每個角落,蔓延著、延續著,你將內心的苦悶深深埋藏起來,忍受著生活的艱辛與疲憊,體驗著無處安放的愁緒與煩擾,念著盼著有一天能有一件事、有一個人讓你擺脫一群人裡的孤獨,去過一種有意義的人生。

如今很多人的狀態是這樣的:

在工作中,為了升職加薪,有人喪失原則曲意奉承上司;在職場中,為了一群人的主觀臆斷,沒有勇氣改變和提升自己;在生活中,為了在舒適圈過得安逸,反而在經歷了一段頹廢的時光後,發現自己和同齡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在家庭中,為了安穩、不吃苦,依附討好別人,生活得既卑微又無奈.....

對於這樣在一群人裡的孤獨,有太多的人間不值得:

你自己的人生:不值得你去迎合別人改變自己、不值得你去在意別人毫無意義的評判,忘了自己的詩和遠方、不值得你生活在朋友圈,把生活過給別人看、不值得你身處渾渾噩噩的圈子,以將就湊合的心態敷衍生活、不值得你依附於他人,喪失該有的尊嚴、自由和選擇權......

劉若英說:孤獨感與生俱來的,不會因為你是一個人,所以必定孤獨,或因為有人相伴,所以圓滿。

對於面對孤獨的每個人來說,與其逃避,不如在背對美好的時候,有一點轉身的勇氣,讓自己下決心在黑暗中堅定地走出光亮來。

一個人的孤獨是一場修行,一群人裡的孤獨是人間不值得

黑暗中走出光亮來

2、自在、努力地活在當下是一種生命的態度

其實,不論多麼平凡的人物,都在一邊生活一邊追逐著未來,都有著對生命價值的追求和對靈魂自由的渴望。雖然有時落寞,有時低徊,不論出走還是歸來,人們的腳步從未停過。

相信人們身邊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經歷了諸多的不稱心、不如意,但依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不逃避現實的艱難,完全不嬌慣自己,對自己有著最嚴格的要求且努力上進,從不放棄對美好的追求。

李思圓在文章中說:越是優秀的人就會越努力,而越努力越幸運,這樣形成的良性循環,能讓人立足當下,勇敢豁達地面對所發生的一切,不論命運多麼出其不意,都無法讓優秀的人徹底陷入困境。

努力是一場孤獨的奮鬥,大多數人選擇了對不堅定的自己妥協,對不真誠的內心妥協,對不喜歡的生活抱著將就的態度,自然會在孤獨中沉淪,過著勉勉強強的日子。

其實,於成年人而言,默默地努力,獨自堅強地應對困難,才是最快的成功捷徑,李思圓告訴人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主動去改寫自己的人生:

慢一點,比較快,人生自有其節奏

所謂成功,就是一個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過程,你只管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努力耕耘,你想要的必然以你喜歡的方式回饋給你。

從自我出發,把靶心對準自己

無論想做成什麼事,學會先認識自己,不把別人的言行當做自己的風向標,只管按照自身情況,設定目標,自律地去努力,打磨沉澱出更好的自己。

持之以恆的努力足以打敗百分之九十九的對手

你與別人差的不是智力、天資和運氣,而是堅持到底的毅力和恆心。

一個人的孤獨是一場修行,一群人裡的孤獨是人間不值得

努力

閱讀李思圓的《生活需要孤獨感》需要時間去細細品味,尤其是那些能觸動心靈和洞悉人生的文字。讀她的書如交一個知己,我們在其作品中行走,能感知作者的靈魂和精神,通過作者對生活的捕捉,去思索人生中必然要經歷的孤獨。 同時,我們還可以用我們的眼光,去作品中攫取有用的知識和力量,改變自我和解決當下困惑,也可以用我們的大腦,探索書中思想的精髓,思考人生的意義,洞悉自己的需要,引導我們一步步成長,點亮我們生命中的一些品質,比如勇敢、自律、獨立和努力,燭照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精神世界。

李思圓的作品語言通俗易懂,沒有華麗辭藻作為其鮮亮的外表,簡單就是洗盡鉛華後的沉澱,寥寥數語就能讓我們泯然於心,如孤獨的靈魂,寧靜自然而回味悠長。《生活需要孤獨感》讓我們看清生活,懂得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