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三位洩露天機的人有袁天罡、劉伯溫,他們的結局如何?

浦昕強


天機不可洩露,洩露天機過的人是要遭受天譴。而歷史上洩露天機最多的三位當屬袁天罡、李淳風和劉伯溫。因為袁天罡和李淳風合著了《推背圖》,預言了此後一千多年的事情,而且還非常準確,而劉伯溫的《燒餅歌》也是預言了後世五百多年的歷史。那麼他們三個人的結局怎麼樣呢?

袁天罡和李淳風是一對師徒,據說武則天讓他們兩區找一塊墓地,袁天罡先去,他看遍山川大河,最後選中一塊風水寶地,就將隨身的銅錢放在地下做為標記。後來李淳風也去尋找,他也找到了一塊風水寶地,就將頭上的簪子插在地上做為標記。後來武則天派人查看他們兩選中的墓地,發現李淳風的簪子正好插在袁天罡的銅錢眼中,這就是武則天墓。

當然上面的故事只是一個傳說,民間為了吹噓他們的能力,所以編造的故事,但是李淳風和袁天罡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後世,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綱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洩,還是回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背圖》。

洩露天機的兩人最後什麼結局呢?

袁天罡在太宗朝擔任官員,但是很早就看出了朝廷要發生變故,所以辭官回家,到貞觀十九年袁天綱推算自己四月份將要去世,後來袁天綱如期死於火井縣。

李淳風在貞觀朝擔任太史令,也受到了唐高宗的賞識,到公元670年,李淳風卒無疾而終,後來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

明朝開國謀臣劉伯溫,也有《燒餅歌》流傳於世,雖然《燒餅歌》有很大的可能是後世杜撰,但是也體現了劉伯溫能掐會算的本領。在大明朝統一之後,劉伯溫擔任朝廷重臣,到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胡維庸趁機下毒藥,劉伯溫照單抓藥之後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當年三月份劉伯溫返鄉,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從結局來講李淳風和袁天罡都是善終,而劉伯溫屬於謀害至死。同為洩露天機,為何有不同的結局呢?主要原因是袁天罡和李淳風都是修行之人,他們本來是道士,依靠修行躲過天劫,而劉伯溫貪戀人間權勢,最終結局自然不好。(這是從修行的角度解釋)


帝國烽火


先說袁天罡。

袁天罡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算命先生,沒有之一。找他算命的,非富即貴,據說他能根據風聲風向算命,而且精準度驚人,所以前來找他算命的達官貴人絡繹不絕。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就找他算過命。袁天罡先給武元爽、武元慶算了一掛,說是能當上三品大官;又給武則天的姐姐武順算了一掛,說是大富大貴,但命中剋夫;後來保姆抱來了兩歲左右的武則天,謊稱是男孩,袁天罡看了後,大為驚訝,說這個小孩有天子之相,但男孩只會早夭,女孩方能做天子。

房玄齡跟李審素也來找袁天罡算命,先給李審肅算了一掛,說他以後只能做五品官。後再給房玄齡算命,說他可官至宰相,李審素若想升官,還需指望房玄齡提攜。李審肅不以為然,當時他和房玄齡混的都不咋地,他頗為好強,不相信房玄齡能比他混的好。



十年後,房玄齡果然當上了宰相,李審肅還是原地踏步。後來,唐高宗聽說了此事,決定給袁天罡個面子,追贈李審肅為五品諫議大夫。

袁天罡預感到,自己的預言已經影響政治了,長此以往,自己必將捲入政治漩渦中不能自拔。於是決定告老還鄉了,不久就死在火井縣令的任期上。

袁天罡最為著名的,還是其與李淳風合作的《推背圖》,據說此圖不僅預測了後代諸多歷史大事件,如安史之亂、靖康之恥、鴉片戰爭,還預測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走向富強。

再說劉伯溫。



劉伯溫其實是個謀臣,以謀略見長,並不會算命,但民間傳說卻把他塑造成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大預言家。

劉伯溫最為著名的便是《燒餅歌》,與《推背圖》齊名。傳說朱元璋正在皇宮裡吃燒餅,剛剛咬了一口,太監上報劉伯溫覲見,朱元璋想測試一下劉伯溫預測能力,於是用碗將燒餅蓋住,然後讓劉伯溫上殿。



朱元璋問劉伯溫,碗中何物,劉伯溫掐指一算,算出來是咬了一口的燒餅。然後朱元璋又問大明王朝基業如何?劉伯溫說,洩露天機,要遭天譴,懇請陛下免死。朱元璋賜了他免死金牌,劉伯溫這才放心,於是做了三首預言詩歌。

此三首預言,不僅預言了靖難之役、土木之變、李自成起兵,甚至連清朝入關也一併預測出來。其實說到底,不論是《推背圖》還是《燒餅歌》,都是後世別有用心的人杜撰的,劉伯溫和袁天罡只不過冠個名而已,哪有什麼預言家!



劉伯溫的結局令人感嘆。劉伯溫得了一場大病,朱元璋為表示慰問,派胡惟庸帶著太醫給他看病,劉伯溫吃了太醫親手熬製的藥後,不僅沒有好,而且加重了。劉伯溫知道朱元璋已經心生猜忌,之所以讓胡惟庸來探望,無非是來看看自己什麼時候死。


一半秋色


導語:有一句古話說的好,天機不可洩露,洩露天機必遭天譴,但是,在歷史漫漫長河裡,也確實有幾人洩露了天機,既然洩露了,那幾個人的結局又待如何呢?

要說到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占卜會算卦的,算來算去也就那麼幾個人,劉伯溫,袁天罡,李淳風等,那麼他們作為一代大師,最後是什麼結局呢?



袁天罡和李淳風,此二人生於唐朝時期,李淳風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袁天罡則擅長根據風聲風向判斷吉凶,還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一次,唐太宗請他們推算大唐國運,結果李淳風一發不可收拾,竟然足足推算出了唐朝兩千年以後的國運氣數。奇書“推背圖”就是這兩位大師所著,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經典的未來學鉅著。

兩位大師雖然預測了大唐國運,預測了武則天將入大統,寫下了預測曠古奇書推背圖,但是,兩人均得到了善終,得到了老天的眷顧。



劉伯溫:劉伯溫生於明朝,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擅長軍事和演算。正所謂“三分天下諸葛亮 ,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他這一生很多預言都成了真,可惜,劉伯溫功高蓋主,朱元璋為了為子孫掃平障礙殺死了劉伯溫。



漢成帝時期還有個有個叫嚴君平的人,此人就是一個算命先生,預測占卜還是頗見本事,他就曾提前了20多年預測到了“王莽篡漢”和“光武中興”兩個事件。後來他選擇了隱居,也就是隱居的時候算出了這兩件大事。可他雖然洩露了天機,但卻一直到九十多歲壽終正寢。



看來洩露天機也未必會遭到天譴,還是可以得到善終的,不過,我確是這樣認為的,天機不可洩露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像我,我就不願意去占卜,去為自己算命,命中註定,自有緣分,沒必要刻意的占卜預測。


唯戀無名


話說天機不可洩,但在歷史上,洩露天機的,大有人在。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比較出名的,有三國的諸葛亮、唐初的袁天罡李淳風師徒二人,以及明初的劉伯溫。



這些人都厲害,神機妙算,未卜先知。但是在這一行有根紅線,算是鐵打的規矩吧。算人莫算己,算己死無疑。

所以,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怎樣個命運。諸葛亮馬前作十四課,俗稱《馬前課》,算出從三國一直到大同的重大事件。

到唐朝,他說:

十八男兒,起於太原;動則得解,日月麗天

李家兵起太原,在隋末的動亂中取得偉大的成就,建立李唐江山。不過,會出現一個叫武則天的女人,將作皇帝。

我們知道,諸葛亮貴為蜀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多次北伐,最後勞累過度,積勞成疾,殞身於五丈原。




袁天罡呢?李淳風?

這兩人師徒關係,傍上巨大IP,一舉成名於漫漫歷史長河。這個ip是武則天。武則天貴為唯一存在的女皇帝,物以稀為貴。好比一群狗裡跑出一隻狼,備受矚目。而且,她和前代皇帝李世民,偉大的天可汗,關係不明不白,撲朔迷離。三角戀最狗血!

傍上武則天這個人,具體事件是均預言她當皇帝。

袁天罡或是受到邀請,來到武家。一看武士彠夫人楊氏的面相,說啊,夫人!您可是貴不可言。又瞅了瞅兒女,說兒子可官至三品,女兒(武順)呢,大貴,但是不旺夫。最後看見身著男裝的武則天,袁天罡惋惜,可惜了。是個男兒身,否則當為天下主。

後來,十四歲的武則天進宮,一朝伴隨在君王側,官階五品才人,號稱武媚。有一天,李世民得到一本預言書。上面說,唐三代之後,有女武代王!



大唐江山將易主?李世民較為的生氣,恐慌不安,忙讓人秘密查看。有人建議李世民,讓找來李淳風問問。似鴻門宴前的劉邦,李世民問李淳風,“為之奈何?”李世民的處理辦法是殺了她。

李淳風搖擺腦袋,不建議,為什麼?若是殺了這個武姓女,之後還會出現另外一個武姓女。類似電視劇神話中的趙高。而且,新出現的,能力會猛超剛剛的那個。由此,情況將會更加的複雜,危險。所以,不殺比較起殺,更利於皇帝陛下您。

後來,武則天奪唐,建立武周。最後,又歸周於唐。對於這場事件,李淳風和袁天罡兩人推背彼此的背,所著作的《推背圖》預言得很是明白,清楚。



作為當事人的袁天罡和李淳風結局怎樣?李世民從因李建成緣故受到牽連的這一批人中得知袁天罡的存在,袁天罡善於面相。所以,召進宮裡留用。周旋於王侯將相之中,不過袁天罡恐會發生禍事。常在河邊走,哪裡不溼鞋?於是想告老還鄉。李世民准奏,委任他為蜀郡火井縣令。袁天罡死於任期上。

李淳風是經劉文靜推薦的,所以才進秦王府任職,玄武門之變,水漲船高,進了國家太史局任職。在天文、曆法、算學以及天象儀器這幾個方面,很有建樹。貞觀二十二年,升任為太史令。唐高宗年間,無疾而終。享年六十多歲了。

從時間交集上,李淳風和袁天罡是認識的,都在體制內幹活。

最後,劉伯溫怎樣?

一統江山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民間故事裡,常有這二人的故事。最清晰的一個是劉伯溫對諸葛亮的名氣不服。好歹自己也是輔佐朱重八,後來的朱元璋滅元朝,建立大明王朝。實現天下的一統。



所以,他破壞諸葛亮的墓,或破壞他的祠堂。這時,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話就蹦迪出來。比如說“小劉,小劉,快快添油。”又有說諸葛亮用十二字羞辱劉伯溫,說

我知後世有你,你知後世何人?

文人相輕,倒是給我們貢獻了很多有趣,又有味道的故事。

劉伯溫最傳神的一件事是斬殺龍脈。朱元璋害怕自己的江山被別人奪取。所以,特地命劉伯溫四處斬殺龍脈。沒有龍脈,怎麼孕育出真龍天子?那豈不是大明萬萬歲?

不過,唯一漏掉長白山那一條龍。所以,這裡誕生努爾哈赤,替代明,建立清朝。

這是津津樂道的故事,劉伯溫名字叫劉基,伯溫是他的字。而且,這人文學也不賴,與宋濂、高啟合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當然,他的成就不止於此,最大的是輔佐朱元璋統一江山。不過,最後論功行賞的時候,只是得了個伯爵。一個誠意伯似是象徵性的爵位。



公元1375年,劉伯溫患風寒去世,享年65歲。也有說是胡惟庸下毒害死的。並且,當時得到朱元璋的默認。

四季輪迴,生老病死,這是規律,鐵打的,一成不變。所以,任你帝王皇帝,王侯將相,最終都化作一堆黃土,土上長滿著一溜又一溜的茂盛荒草。

神機妙算如何?袁天罡又怎樣?劉伯溫又是如何?跳不出,逃不掉。最後都是芸芸眾生,化作黃土。


史小二記


袁天罡的結局

袁天罡死於火井縣令的任期上。

袁天綱死後葬在邛崍白鶴山,墳墓雖已被盜毀,但遺蹟尚存。


劉伯溫的結局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讓他十分痛苦,最後於農歷四月十六卒於故里,享年六十五歲。六月,葬於鄉中夏中之原。

這就是兩位後知千年前知五百年人神人的結局,皆病死,和凡人無二,生老病死而己,不落俗套!


其實所謂相術,不過是邏輯學,推理學,對細節的分析,加心理學,還有生活的滄桑磨勵形成相由心生,一個人的性格真是能從面相行動說活中體現出來。

看下邏輯學

邏輯思維是人的理性認識階段,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類型反映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過程。

每一種事物都有一定的規律的,抓住本質,一般能抓住事物以的發展規律。

例如,通常王朝幾乎三百年一個輪迴,一百年左右是盛世,兩個長命王朝中間再加一個亂世或短命王朝,以此類推!

當然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得有長期細緻的觀察與總結。

看下推理學

推理,邏輯學指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新判斷(結論)的過程,有直接推理、間接推理等。

例如,推理過程是這樣的:為什麼他會一下買這麼些水果?小超市一般不打折,如果他是在樓下小超市買的,那麼他只需要買一桶就好,多也就兩桶。所以不是在樓下小超市買的。那麼就是在大超市,大超市離他們家較遠,一般不可能買這麼多,除非水的折扣比較大。

那麼怎麼運回來的呢?只能是開車,打車和做公交都不太可能。為了買幾桶水省下的錢去打車,好像還不夠車費吧!那樣沒有意義。公交也不可能,因為他要拿著這幾桶水去公交站上車,下車之後在從公交站拿到家,這中間的距離也不近吧,為了省幾塊錢這麼折騰也不是很能說的通吧。當然如果說這水是別人送的就更說不通了。

那一定是前邊那個大超市買了!

結論出來了!


再看下心理學

心理學是從人各方面掌握人的思維,行為的發展過程,並推出未來的行為舉止!

不過心理學要和邏輯推理學結會一起,才能發揮出己知未來的能力!

例如,一少婦急忙找算命的,而此算命和她交談了幾句,立馬下定論。

你家兒子豆腐吃多了,積食,吃點山楂,可好。

此女,大叫活神仙!

其實此算命的就應用心理字,邏輯推理學判斷出來的。

  1. 天這麼晚了,這麼急連圍裙都沒脫,但也不是要命的那種急,除了親骨肉,誰會讓她著急,女兒不值當,一定是兒子。
2,圍裙上有豆腐渣,豆腐吃多了容易積食。

所以,活神仙是沒有的


而且,袁天罡的推背圖也水分很多

 《推背圖》第一次見於正史是在《宋史·藝文志》裡,被列入子類中的五行類,但未題撰人。《宋史》是元朝的脫脫(公元1314—1355年)主持修訂的,在他之前,南宋的岳珂曾經在著作中提到過本書。 岳珂《桯史》卷一《藝祖禁讖書》說:“唐李淳風作《推背圖》。五季之亂,王侯崛起,人有幸心,故其學益熾,閉口張弓之讖,吳越至以遍名其子,……宋興,受命之符尤為著明。藝祖(按歷代稱太祖或高祖為“藝祖”,此處指宋太祖)即位,始詔禁讖書,懼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圖傳已數百年,民間多有藏本,不復可收拾,有司患之。一日,趙韓王以開封具獄奏,因言‘犯者至眾,不可勝誅’。上曰:‘不必多禁,正當混之耳。乃命取舊本,自已驗之外,皆紊其次而雜書之,凡為百本,使與存者並行。於是傳者懵其先後,莫知甚孰訛;間有存者,不復驗,亦棄弗藏矣。”      

從《桯史》上的記載來看,趙匡胤這著夠狠,他打亂原作中未應驗的部分的順序並篡改了一些內容,再發回到民間以亂視聽,從此之後恐怕最原始版的《推背圖》就無人能識了。    在此之後歷代都列其為禁書,當然也不能排除統治者為了證明自己受命於天而改動《推背圖》,甚至連日本人在侵華期間都加以篡改以證明自己侵略戰爭的合理性。    

所以根本無法還原它的本來面目了。

有專家己確定現在流行版本的插圖肯定是在清末以後時人改動而成的。

當然,劉伯溫的《燒餅歌》還是袁天罡的《推背圖》,也就是邏輯心理學統計學的集大成者而己,而且這種所謂的預測,不過是後人的假託之作,或者是他們的造神運動罷了。其實早在唐朝的時候,李淳風、袁天罡編寫的《推背圖》,就跟劉伯溫的《燒餅歌》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所以,活神仙是沒有的,請相信自然科學!


蓉兒是妹紙


中國古代有很多奇人異士,因為能夠預言一些事情而被人拜服。其中較為出名的就有袁天罡、劉伯溫等人,他們因為看相預言極準而被世人尊為活神仙。

在小編看來,所謂鬼神之說,不過是當時封建思想下,人們難以理解而已。所謂的預言不過就是看透時局,然後結合一些自己發現的規律所做出的判斷(已經挺厲害了)。

歷史上很多皇帝為了提高自己的名聲都會選擇把自己神化(如劉邦斬白蛇,李世民出生時有二龍戲於門之外,三日而去等),而當時的人大多愚昧無知,最相信鬼神之說。其實大部分都是君主用以集權統治的手段之一。

閒話少說,先隨小編來看看這兩位高人的人生結局吧。

相術名士袁天罡的人生結局

袁天罡為隋末唐初的著名相師、天文學家。年少時孤苦貧寒,但自小愛讀書,好學問,喜歡研究事物,尤其是喜歡研究相術,精通六爻八卦、五行之說。






而隨著袁天罡對相術的深度研究,理論伴隨著實踐嘛,他給很多人看過相,還看的非常準。於是袁天罡看相極準的名聲也就不脛而走了。

有一次,袁天罡在蜀中遇見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楊氏請袁天罡給尚還年幼的武則天看相,當時楊氏還謊稱武則天為男子。袁天罡看了之後,說出:“若為女子,當為天子”的預言。

楊氏一聽,半信半疑,她認為女子怎麼可能做天子呢?但不信吧,對方可是活神仙袁天罡啊。最後大家都知道武則天當上了女皇,袁天罡的預測應驗了。



袁天罡看相的名氣吸引了很多人,當時,杜淹、王珪、韋挺三人也找到袁天罡,請他算一算三人日後的仕途如何,袁天罡對三人一頓瞅,依次說出三人未來的仕途如何。後三人前程及結局全都應驗。

袁天罡的名氣越來越大,終於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耳中,當即下旨宣召已經85歲的袁天罡進宮,成為李世民身邊的國師,為李世民解答一些問題。

之後各種大臣、皇子等人都找他看相,而袁天罡對他們的預測都一一應驗。

再朝後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袁天罡和李淳風編寫一部預測書,於是誕生了一本奇書——《推背圖》。

袁天罡最後算的一卦是給自己算的,當時袁天罡請求回家養老,李世民就讓他回家鄉做個縣令。回家途中,高士廉問他:“君終作什麼官呢?”,袁天罡回答:“到了今年夏四月,我的壽命就耗盡了,談何做官。”

果然,袁天罡為自己算的最後一卦應驗,最終死在了自己的家鄉,死後葬在邛崍白鶴山。

神機妙算劉伯溫的人生結局

袁天罡一生都是在為別人算命,自己在仕途上並沒有太大的作為。而劉伯溫可是陪著朱元璋打天下的,是朱元璋很重要的謀士。

袁天罡和劉伯溫都是處於朝代更替的時候,不同的是,袁天罡沒有參與朝代更替當中,而劉伯溫是確確實實的幫助了朱元璋平天下的。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博通經史,喜好研究百家學說,兵法以及六爻八卦奇門遁甲,時人比之諸葛亮。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聽說有個劉伯溫神機妙算,才能可比諸葛亮,於是禮賢下士,請劉伯溫做自己的謀臣。

而劉伯溫也確實依靠自己的才能謀略,針對當時局勢,給朱元璋制定兩線作戰,各個擊破的戰略,先後誅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之後更是幫助朱元璋平定各方勢力,最終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壯舉。

朱元璋即皇帝位後,劉伯溫同樣編寫了一首奇句——《燒餅歌》,是一首甚為準確的預言。大致預測出了明朝國運趨勢。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疑心重又是那種可同甘苦,不可同富貴的脾性,到了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真正坐穩他的龍椅之後,就開始斬殺所謂的明朝開國元勳了。

朱元璋擔心這些人會造反,尤其是徐達、常遇春、劉伯溫等人,以他們的威望會對他造成一定威脅,於是朱元璋想除之而後快,開始了他的暴虐之路。

而劉伯溫深知朱元璋的脾性,也知道朱元璋想要除掉自己,加上當時自己年邁老矣且感染風寒,劉伯溫主動提出回家養老,朱元璋就讓他回家了,但劉伯溫回家之後不久就死了,死時65歲。(有傳聞是朱元璋仍然擔心劉伯溫的威脅,於是暗中將劉伯溫殺害了,畢竟死人是不會構成威脅的)。



就這樣,神機妙算劉伯溫同樣死在自己家鄉,再怎麼神機妙算,又怎麼能逃過皇帝想讓你死的心呢。

像朱元璋這樣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人大有人在,臣子的忠心是很難換來像朱元璋這樣的領導的信任,反而可能會一腳把你踢開,朱元璋真是不太厚道啊!

總而言之,雖然袁天罡和劉伯溫都是“得知天機”的高人,但也無法改變自己的結局。該死的時候還是得死,不可逆轉。可能我們無法像他們那樣可以推測出很多事情。但至少在生命面前,他們和我們一樣。


子夏君


不管是電視劇還是現實中,總有些神棍,騙子,神神叨叨的給人算命。 然後說一半又不說一半,只用一句話來堵塞你的好奇心:天機不可洩露!

我就納悶了,既然天機不可洩露,那你還算什麼命?算出來又不跟人說,你搞事情啊? 就一句天機不可洩露,到底是啥原因不可洩露?倒是說啊。

算命先生:

有些人就來勁了,說了不可洩露你還問,洩露是會短命的!懂不懂? 我更納悶了,洩露跟短命之間有什麼關聯?又是誰在偷走我的壽命? 這總得有個說法吧。

然後我就自己翻看了一下算命書,發現源頭全部出自易經,包括梅花易數,奇門遁甲啥的。 易經這本經書只是教人算卦,也沒說會折壽啊。可見那些神棍說的天機不可洩露,純粹就是吊人胃口的。

現在再來看歷史上有名的相術大師袁天罡,因為他跟李淳風合作寫了《推背圖》,看看他洩露了天機是如何的結局。

袁天罡(547一635),終年88歲。貞觀八年,申國公高士廉嘗謂曰:“君更作何官?”天綱曰:“自知相命,今年四月盡矣。” 果至是月而卒。——《舊唐書》



他是在自己的官職任期上,自然老死。雖然他算出了自己死亡時間,但也沒說是關於天機什麼的啊。 隨便提一下他的老搭檔李淳風也是在官職任期上自然老死的。

再看看明初奇人,燒餅歌的作者劉伯溫。他政治上鬥不過胡惟庸。被排擠到回家養老。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剛嫉惡。至是還隱山中,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洪武八年,疾篤,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明史劉基傳》

劉伯溫是因政治上的失敗,鬱結成疾,病死的。享年六十五。在古代醫療水平差,壽命低下是很常見。六十五已經算是正常壽終年齡了。並不關天機什麼事。

由此可見,天機不可洩露是神棍騙人之話。至於洩露天機的袁天罡是自然老死,和劉伯溫是鬱病而死。皆是正常死亡。


剛日讀史


歷史上洩露天機最出名的三個人應該是袁天罡、李淳風、劉伯溫三人。前兩位合作完成了《推背圖》,劉伯溫給後世留下了《燒餅歌》。這兩本書中都有預言藏於其中,是後世把這三人封為“神人”的直接物證。袁天罡、李淳風、劉伯溫先後在公元634年、670年、1375年相繼去世。

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袁、李、劉三人能在清史留名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他們都是玄學家,為後世留下了可以證明自己能力的著作。第二,他們都是有公職的人,而且還都是“高管”。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們都得到了皇帝的認可。

袁天罡。

在大業末年那個天下大亂的歷史時期,窮困潦倒的竇軌遇見了年輕的袁天罡。袁天罡告訴竇軌,他的建功之地是梁州、益州方向。之後,竇軌跟隨李淵反隋,屢立戰功被封為益州行臺僕射。竇軌為報答袁天罡指點迷津,把袁天罡舉薦給李淵。從此,袁天罡進入了帝王的朋友圈,功名利祿水到渠成。

李淳風。

李淳風從小學道,師承南陀山至元道長。學成後通過劉文靜的介紹,進入秦王府做文筆小吏。後世有人說,李淳風此舉是已經預知李世民是未來的皇帝而提前抱龍腿。也有人說,李淳風當時只是為了討口飯吃,後來李世民當了皇帝,李淳風無心插柳。李淳風當初進秦王府的初衷已無法考證,但李世民確實登基了,李淳風成為了秦府舊部,自然也是李世民的“自己人”。

劉伯溫。

劉伯溫原本是元朝官員,但在官場上混不下去,無奈辭職,不得已過了一段隱居生活。直到公元1360年,朱元璋一紙書信把劉伯溫請到應天(南京)擔任謀士。當時朱元璋寄人籬下,日子並不是太好過。劉伯溫的到來給朱元璋很大幫助,朱元璋脫離“小明王”自立這件事情劉伯溫是主要推動者。最終,朱元璋登基稱帝,劉伯溫成為了皇帝核心團隊成員。

背靠大樹,平步青雲。

袁天罡。

竇軌把袁天罡舉薦給李淵後,李淵對袁天罡敬若神明。李世民登基後,對袁天罡的數術更為認可,很多國運大事都把袁天罡請進宮私聊。袁天罡生前最主要的身份就是太宗智囊,並無官職,但死後被唐高宗追封為“諫議大夫“。

李淳風。

最初,李淳風只是秦府文筆小吏,並沒有得到李世民的注意。李世民登基後,李淳風向《戊寅元歷》提出了18條合理建議,這一舉動在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最終,李世民採納了18條建議中的7條。從此,李淳風完全進入了李世民的視線,同時,封李淳風為侍郎,沒過幾年升至太常博士,公元648年,李淳風成為大唐帝國太史令。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唐高宗時期,李淳風完成著作《乙巳佔》,此書中把風力劃分成八級,是世界上劃分風力等級的最早著作(公元665年)。

劉伯溫。

劉伯溫和諸葛亮有點相似,都是被主公請出山的,日後主公都當了皇帝。這樣的“劇本“已經註定他們都會是位高權重的人。朱元璋登基後,把大明太史令的職位給了劉伯溫,日後又封劉伯溫三等爵位誠意伯,死後追封為太師。劉伯溫成為三國時期之後最著名的”軍師“。

洩露天機,必遭天譴?

《推背圖》《燒餅歌》兩本書中都有對後世的預言,作為這兩本書的作者,袁、李、劉三人的壽命如何呢?

袁天罡,公元547年至公元634年,享年87。

李淳風,公元602年至公元670年,享年68。

劉伯溫,公元1311年至公元1375年,享年64。

在平均壽命偏低的古代,三位都是長壽,尤其是袁天罡,在當時那個年代可以用“老壽星“來形容了。


無筆史官


題主所問的是三位洩露天機的人,但這裡只列舉兩位,有書君補充一位:李淳風。

袁天罡、李淳風、劉伯溫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能推演歷史、預知前後的牛人。為著服務帝王,傳說他們曾洩露天機。

有書君曾聽聞風水先生如果向人明言龍穴所在,必會眼瞎。那麼袁天罡、李淳風、劉伯溫這三人,若是道破了天機,是否遭到了天譴?

還好還好,袁李二人都還算善終,只有劉伯溫,遇上了朱元璋這個心狠的,疑似非正常死亡。具體來看下。

袁天罡。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隋末唐初玄學家、天文學家。關於他的傳說最厲害的是給襁褓中的武則天相面。

袁天罡早年以相面出名,某日路過武家門口,被請進去相面,輪到武則天時,家人謊稱這是個男孩,袁天罡看了後,不無遺憾地說:“如果是女子,以後可為天子”。以武則天日後的成就來看,袁天罡不愧為神算子。

貞觀六年,唐太宗聽聞其名聲,詔入朝收納為智囊。在皇帝身邊的三年間,袁天罡感覺到了自己的預測之能可能會帶來危險,於是向太宗提出回老家。太宗應允,並委任他為蜀郡火井縣令。

臨走時,高士廉曾問袁天罡自己最終會做到什麼官,袁天罡回答說:“到了今年四月,我將壽終”。果然,貞觀九年四月,袁天罡壽終於四川。

李淳風。道士,道號黃冠子,岐州雍縣人。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

李淳風著有《乙巳佔》,該書全面總結了唐貞觀以前各派星占學說,經過綜合之後,保留各派較一致的星佔術,擯棄相互矛盾部分,建立了一個非常系統的星佔體系,對唐代和唐代以後的星占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李淳風著有《乙巳佔》,該書全面總結了唐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李淳風的學術其實是我們所熟知的天文學,但古代科學不發達,人們容易為“天生異象”所惑,而對這些天象有研究的李淳風就被尊為太史令,管觀天象,測吉凶。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長安城中出現了“太白(星)屢晝見”的天象。太史據此占卜得出了一個“帝傳三世,武代李興”女主昌(盛年)的卜象。為此,太宗曾秘密召見太史令李淳風加以垂詢。

君臣二人密談了些什麼,外人無從得知,但此次談話後,李世民並未如前所說,將“武氏屠戮務盡”,可能李淳風向皇上表達了天命不可違的觀點和日後李唐終將復興的預測。

也許是李淳風的機智,也許是唐太宗的達觀,更有可能是李淳風並不如後世所傳能窺天機,總之,他安安穩穩地活到了公元670年,享年68歲,在那時,算是壽終正寢了。

劉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是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在其所著的《燒餅歌》神書中,預測了許多史實,比如燕王靖難之變、建文遜國、李自成亡明,以及滿清必亡等等。

有人說,正是劉伯溫的神機妙算讓朱元璋心生忌憚。特派胡惟庸帶御醫前去探病,劉伯溫服了這位御醫的藥後,感覺很不舒服,第二天去見皇上,特意說了這個事,朱元璋聽了卻不以為意。

劉伯溫不久後就病死了,後人據此推論劉伯溫的病死與朱元璋貌似有關。有書君對這一點頗為存疑:畢竟劉伯溫死時也有65歲了,老年人生病幾乎就是常事啊,而且他本人確實甚為機敏,早已不干預政事,辭官歸鄉了,朱元璋沒必要再來打這樣一隻沒牙的老虎呀。倒是胡惟庸排擠他是有可能的。

劉伯溫臨死前交待兒子,要等到胡惟庸倒臺後再向皇帝傳達自己的臨終建言,充分說明他對胡惟庸是有戒備的。

簡略說完了袁、李、劉三位的生平,咱們來聊一聊他們的“神蹟”。

對袁天罡、李淳風、劉伯溫這三位神人的“神蹟”,有書君是持保留意見的。

嚴格來說,袁李二人事實上是天文科學家,數學家,對天象術數確有研究發現,至於相面一說,且將信將疑吧,畢竟世上不可解釋的事確實是有的。

而劉伯溫呢,民間未免傳得有些離譜了,簡直和諸葛亮一樣,“多智而近乎妖”啊,他的《燒餅歌》盛傳於清末,是不是晚清革命者們藉此做反清復明的宣傳呢,這真的不好說。

所以,袁李劉三位的結局,事實上應該就是當時社會與政治環境下的正常結局,與他們的洩露天機應該關聯不大。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古人常說“天機不可洩露”。

但是在歷史上,往往天文地理、道學數術之中的某些部分雜糅合一產生了一門學問,稱之為玄學,在玄學之中,天機卻並非不可洩露的,因為不少玄學的理論根據本質上就是萬事萬物的運轉規律,從而來進行預測的!這樣推斷出來的結果,常常會“洩露天機”!

在我國曆史上,最為出門的恐怕就是這三位了,即劉伯溫、袁天罡、嚴君平。那麼那句老話又真的應驗了麼?現在就來看看!

1、袁天罡

袁天罡,是隋末唐初的玄學家、天文學家。在傳說中他善“風鑑”,即憑風聲風向,可斷吉凶,累驗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當然,這其中真假尚且不談,至少袁天罡善於命相是有記載的,據《隋綱贇拓》說,袁天綱袁天綱年少時孤苦貧寒,但他愛讀書,好學問,精通技藝,對相術深有研究,唐時應友人張柬之邀赴洛陽任資官令。初到洛陽時,以相術預測已是赫赫有名得了,足見這些年的沉澱。而如今據傳現永安村青崗堡還有袁天綱57代命相堪輿傳人。

回說袁天罡,比較有名的就是預測了初唐重臣竇軌前後不同時期命運的變化,還有便是袁天綱遇見了武則天母親楊氏,並預測武則天以後可為天子。自然類似的傳說層出不窮,但是將袁天罡的預測能力推到頂峰的,其實還是《推背圖》。哪怕至今也還有一批人鑽研其中的預測。

如果這麼說來,彷彿袁天罡確實洩露了不少的天機,那麼他命運如何呢?其實他直到貞觀十九年年餘72歲,才死,甚至還有人說他已然預測到了自己的死亡,似乎並沒有受到什麼天機洩露的後果。

自然,其實歷史上袁天罡確實善於預測,不止如此,除了相術,風水等,在天文上造詣也很高,比起說是玄學大師,其實他更像是一個鑽研自然規律的科學家,其中《九天玄女六壬課》、《五行相書》、《易鏡玄要》、《三世相法》、《袁天綱稱骨歌》、《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等都是他的著作,只可惜現在大多已亡佚不可見。

2、劉伯溫

大家常說的劉伯溫,其實就是劉基,不過字伯溫罷。雖然他的預測也十分知名,但是準確來說,作為政治家,軍事家以及文學家的他更加厲害。

眾所周知,劉伯溫輔佐的人,就是明朝開國帝王朱元璋。在對於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先後問題上,他正確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正確建議,為朱元璋殲滅群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他也絕不是一味的討好這位帝王,反而非常有自己的主張,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就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劉伯溫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而在文學史上,亦有不俗表現,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其詩文理論力主諷喻之說,提倡理、氣並重,重視時代風格。重視文學之於社會的能動作用,其經世致用的文學思想對於掃蕩元季文壇纖弱之風,為明初新一代文風之振起,在理論上起了開道的作用。

其更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自然,在玄學上,最出名的就是那個《燒餅歌》,似乎道盡了不少天機,但是究竟此書為何而成至今也沒有定論。

不過若說起他的結局,似乎反而比起洩露天機,更與心情不暢有關。1375年劉伯溫患病,朱元璋對於這個開國重臣卻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些要他寬心養病的安慰話,這使劉伯溫徹底心寒,病情加上心情終於迴歸鄉里,交代後事,最終病逝,享年六十五歲。不過這個年紀其實在當時已然並不算早逝了。

3、嚴君平

嚴君平原本姓莊,本名莊遵,字君平,比起他在玄學上的成就,可以說在道學上的成就更高,世人更多的是認為他是道家學者,思想家。

而嚴君平的一生,也比較符合道家思想,曾隱居於四川省蓬溪縣金魚山。50歲後更是歸隱、著述、授徒於郫縣平樂山,宛若仙人,直到91歲才仙逝,並葬於郫縣平樂山。

他在平樂山生活了40多年裡,設館授徒於郫縣平樂山宣講《老莊》,並在此山上寫出了“王莽服誅,光武中興”的預言,提前20多年預測了“王莽篡權”和“光武中興”兩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還培養出了得意弟子揚雄,依老子哲學思想,嚴周著書十餘萬言寫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幾部黃老著作—— 著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歸》十四卷(注與指歸本為一書被後人拆分)和《易經骨髓》,使道家學說,更加系統條理化,得以發揚光大。

《指歸》的道論與哲學思想為揚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繼承,成為魏晉玄學所提出的“貴無”、“自然為本”的本體論與重玄學的萌芽。

究其一生,可以說幾近做到了清靜無為,廣播道種,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洩露天機的危害了。

其實歸根結底,所謂的天機,不妨確實有一些玄妙的成分,但是更多的則是在對於哪怕現在還未徹底瞭解的知識、規律的深入瞭解而做出的判斷,而符合自然規則的預測,自然也就很容易成為後續發生的現實,故而所謂天機不可洩露之說,其實或許並沒有那麼的重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